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年春天,都是"雪龙号"从南极科考胜利归来之时。这是中国最大的一艘极地考察船,自1994年服役以来,有20年的"工龄",如今已是功勋卓著,参加过多次赴南极、北极的科学考察任务。在2012年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中,"雪龙号"更是身手不凡,成功穿越了北极航道,还走通了最难的中央航道。而今年的"雪龙号"归来,更具有别样的意义——在这次南极科考中,"雪龙号"成功经受了一次南极大营救。  相似文献   

2.
从20世纪80年代,南极科学考察开始,极地考察一直受到党中央的高度重视。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接见极地考察队员时指出:“南极科学考察,对于了解地球环境的变迁,预测人类未来生存环境变化具有重要意义,是一项光荣而艰苦的事业。”随着我国南、北极科学考察的一次次成功,极地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和船长袁绍宏的名字传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事迹被各家媒体争相报道。  相似文献   

3.
2005年3月24日,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结束,科考队乘坐“雪龙号”科考船顺利返航。这次南极科学考察于2004年10月25日开始,历时约150天,航行超过49078千米,破冰累计约24千米,是我国新世纪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科学考察活动。科考队员经受住了极地恶劣环境的严峻考验,完成了多项科考任务和中国在南极建立第3个考察站的前期准备工作。在这次科学考察中,历时63天、总行程3078千米的南极内陆冰盖考察备受瞩目。2005年1月9日,冰盖科考队成功到达南极冰盖最高点——D om e A地区,并开展了系统的科学考察活动。科考队对南大洋的海洋科学综合考察也…  相似文献   

4.
我国第24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于2007年12月5日14时20分到达南纬60度,顺利穿越西风带。位于南纬40度至60度之间的西风带,是进入南极必经的一道鬼门关。2007年12月9日,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抵达南极浮  相似文献   

5.
《世界教育信息》2006,(1):F0004-F0004
一、单位简介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原名中国极地研究所)成立于1989年,是我国唯一专门从事极地科学考察与研究的国家科研业务中心。负责开展极地资源、环境及相关学科的科学考察研究;分析研究与保管级地标本、样品和数据;负责极区环境观测、监测和我国南北极考察活动的环境保护工作。负责“雪龙”号极地科学考察船、南极长城站、中山站以及国内基地的基本运行与管理;负责中国极地考察队的后勤保障工作。负责中国极地博物馆、科普馆、档案馆、极地科学数据库、极地信息网络、样品样本库的建设与管理并提供公益服务;负责出版《极地研究》中英文杂…  相似文献   

6.
《家教世界》2014,(2):19-19
2014年1月2日,在南极冰面上开展了一场国际救援行动。中国第三代极地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雪龙号”,在完成对52名俄罗斯被困人员的营救后,自己受困于南极密集浮冰区,部分浮冰厚达3米至4米。  相似文献   

7.
正2013年年底,正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雪龙"号收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电话: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在南极附近海域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正向其漂移,情况危急,希望"雪龙"号前往遇险地点施救。俄罗斯科学考察船自圣诞节发出求救信号之后,就一直动弹不得。此次雪龙号参与救援,一方面说明中国在更加积极地参与国际合作,展现出了国际人道主义精神;另一方面也检视中国南极科考在危  相似文献   

8.
“雪龙”南极大救援 2013年12月25日,一艘大船正行驶在南大洋洋面上,这艘大船红色船身,船头写着“雪龙”两个大字.“雪龙”号来自中国,是目前中国唯一有破冰能力的科考船,它正载着中国南极科考队执行第30次南极科考任务. 凌晨5点,“雪龙”号上的值班驾驶员突然收到了来自“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的求救信号,这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客船被风吹来的大量浮冰困住,不远处还有两座大冰山,情况十分危急.  相似文献   

9.
2013年圣诞前夜,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学考察船被困南极冰山雪海中,中国极地考察船"雪龙"号及时抵达遇险地救援,几经周折,最终成功实施营救。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破冰船的关注,破冰船与普通船有什么不同?破冰船是如何破冰的?我国破冰船的发展状况如何?  相似文献   

10.
2008年10月20日,中国第25次南极科考队乘坐"雪龙"号极地科考船从上海启程前往南极,开始了中国极地科考史上历时最长、科考队员人数最多的一次远征.此次科考的最核心任务,是在南极内陆冰盖的冰穹A地区建立一座科考站--昆仑站.这是继长城站、中山站之后,中国建立的第三座南极科考站.  相似文献   

11.
极地大营救     
《今日中学生》2014,(13):37-41
正"雪龙"号先救人后受困,最终胜利突围,赢得了世界称赞,也引发了对南极旅游的争议。极地营救真实上演2013年12月24日,载有74人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受困于南极迪维尔海的浮冰区。相距1100多千米的我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全速前进实施救援。在救援过程中,"雪龙"号和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以及另一艘法  相似文献   

12.
2013年12月25日5时50分,正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雪龙"号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收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电话: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附近海域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正向其漂移,情况危急,希望"雪龙"号前往遇险地点施救。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破冰船的关注:破冰船与普通船有什么不一样?破冰  相似文献   

13.
2013年12月25日5时50分,正在南极执行科考任务的中国"雪龙"号破冰船和科学考察船,收到澳大利亚海上搜救中心电话:一艘载有74人的俄罗斯科考船"绍卡利斯基院士"号在南极附近海域被浮冰困住,两座冰山正向其漂移,情况危急,希望"雪龙"号前往遇险地点施救.这一事件引发了人们对破冰船的关注:破冰船与普通船有什么不一样?破冰船是怎么破冰的?破冰船的威力究竟有多大?  相似文献   

14.
作为地球的两大冷源,南极和北极犹如一对不可分割的亲兄弟,在全球气候中呼风唤雨,影响着大气和海流。历史,将永远铭记住1999年的夏天。这个夏天里,124名科考队员乘坐我国惟一的极地破冰船———“雪龙”号行程14000多海里,到达冰雪覆盖的地球之端———北冰洋及其临近海域进行考察,从而使我国极地科学考察事业迈出了里程碑式的一步。行万里海路,破千里坚冰。71个日日夜夜,14000多海里的行程,破冰2000多海里———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克服了多雾、浮冰、大浪、海流、北极熊等多种变数,终于顺利地完成了科考任务…  相似文献   

15.
《少年科学》2008,(2):31-35
南极,一个神秘的地方。对南极的了解,大多数人都停留在书本的知识和电视的影像上。2007年底,中国南极科考船"雪龙"号承载着我国第24次极地科考重任扬帆起航、再赴南极。那么,考察极地意义何在?南、北极到底蕴藏着什么秘密?在一个北风渐起的午后,我们来到中国极地研究中心,走访极地探险英雄——颜其德教授。  相似文献   

16.
极地大营救     
“雪龙”号先救人后受困,最终胜利突围,赢得了世界称赞。也引发了对南极旅游的争议。 极地营救真实上演 2013年12月24日,载有74人的俄罗斯“绍卡利斯基院士”号科考船受困于南极迪维尔海的浮冰区。相距1100多千米的我国“雪龙”号极地科考船接到求救信号后,立即全速前进实施救援。在救援过程中,“雪龙”号和澳大利亚的“南极光”号,  相似文献   

17.
中国第21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号科学考察船,于2004年10月25日上午9时从上海港启航奔赴南极,途经香港、跨越赤道、短停弗里曼特尔港(澳),然后,穿越西风带,到达中国南极中山站和长城站,实施大洋考察、气象考察、海冰考察等26个项目的科考活动,其中对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海拔4083米)——冰穹A进行为期71天的首次科考活动,  相似文献   

18.
我作为优秀红军娃代表之一,在管校长的带领下去上海参观了“雪龙号”。这是我向往已久的事,要知道“雪龙号”可是中国最大的破冰船和极地考察船啊,而且她还参加过马航的搜救工作呢!我们兴高采烈地登上“雪龙号”,同学们对“雪龙号”磅礴的气势赞叹不已。带领我们参观的是王建忠船长,他告诉我们:“‘雪龙号’有167米长,型宽22.6米,可乘载人员130人。它多次赴南极和北极执行科学考察和补给运输任务,足迹遍布五大洋,为人类将来的资源开发做出极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少年科学》2012,(4):42-F0004
中国新建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预计2014年下水。它将配备国际先进的考察设备,装备船载直升机,可以到南北极去进行科学考察,是具有全球航行能力的极地科学考察破冰船。  相似文献   

20.
去年11月从上海启航赴南极的“雪龙号”科学考察船担负的又一重要使命,是为中山站建造三星级新楼,以进一步改善中国科学考察人员的工作和住宿条件。中国在南极建立科学考察站——中山站以来,由于极地气候十分恶劣,加上远离中国大陆,因此改善科学考察人员的居住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