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容忽视的“挫折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挫折,是指人们在追求某种目标的活动过程中,由于遇到干扰、障碍,遭受到损失或失败,致使目标、目的不能实现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状态和情绪反应。  挫折普遍存在,任何人都无法避免。挫折也具有偶然性,即挫折随时可能产生,难以预料。  纵观古今中外名人的人生道路,不难发现,他们无一不是从挫折与坎坷中成长起来的。因此,认识挫折、战胜挫折,是任何一个成功人士必备的心理素质。一、“挫折教育”的必要性  人们常说:“失败是成功之母”,“挫折孕育着成功”。挫折能够增长人的聪明才智,激发人的进取精神,磨砺人的意志。人在…  相似文献   

2.
教育的落后 ,首先是教育理念、教育思想的落后。研究现代教育的内在矛盾和发展趋势不仅是教育科学发展的需要 ,而且是教育变革的理论前提 ,必须予以足够的重视。一、个性教育与共性教育的矛盾是现代教育的根本矛盾  现代教育是为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要求 ,适应传播和创造科学文化知识的要求 ;适应生活方式现代化和人的身心发展的需求而逐步发展完善起来的新的教育模式和观念体系的复合体。现代教育是在继承古代教育优良传统的基础上 ,在近代产生 ,在现代发展完善起来的崭新教育。现代教育的内在矛盾是教育思维和价值观层次的…  相似文献   

3.
网络化教育的几点深层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网络化教育是一种个性化的、价值观念与功能多元化的、更具公平性的教育,它将带来教育制度与组织的深层变革。  相似文献   

4.
5.
孔子被尊为圣人,其教育思想理论直到现代仍然具有重要影响。他主张平等教育,将明传播于全社会;主张适宜教育,对不同对象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主张诱导教育,运用触类旁通教育手段;主张渐进教育,以实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主张辩证教育,将教与学有机统一;主张陶冶教育,使学生在愉快中感受求知的乐趣。孔子不愧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教育家。  相似文献   

6.
论语文创新教育策略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的大背景下,创新已成为教育的主题词。语教育创新靠创新的策略来落实。对语创新策略的研究,最重要的是对策略思想的揭示。语创新教育的策略内涵是:以悟理,以语立人;策略重点是:让学生在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规则中形成言语个性;策略目标是:在帮助学生形成言语个性中促进学生成长;策略追求不是策略的创新,而是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8.
论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在现代教育中的融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廖辉 《教育探索》2003,(6):42-43
科学教育和人教育的融通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时代趋向,它代表一种新的教育价值观。通过对科学与人内涵的分析,找到它们融通的可能性和必然性,进而在教育中找到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教育融通的现实性途径。  相似文献   

9.
对教育本质和规律的片面认识使我们对教育的尊重和敬畏感淡薄。造成这种认识的主要原因一是我们过于注重政治功利和经济功利的教育目标,二是我们还带有浓厚计划经济特色的政策和制度。轻视教育本质规定和客观规律的消极影响是全方位、基础性的,其最显著的表现就是使教育偏离了培养高尚的人、道德的人、理智的人、智慧的人和发展及创造社会文明的教育方向。因此,尊重教育,敬畏教育,按照教育规律办事,是教育发展以至民族文化振兴的理性前提。  相似文献   

10.
11.
教育活动是由一个个教育细节串联而成的。“教育细节”散落在特定的教育情境中,具有特定的教育意义和价值。教育活动中的每一个细节,都会因为它的自然性、生成性和真实性,透射出教育行为背后内隐的教育思考、教育智慧和教育观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教育分流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分流对当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有重要影响。本分析了何时分流、如何分流等教育分流中的关键问题,并在回顾我国教育分流历史的基础上,指出了我国教育分流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教育分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的发展,给电大普专生会计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强化政策法规教育、搞好职业道德教育、改进专业课教育都是深化电大普专生会计教育改革应该高度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随手翻阅一下教育报刊,创新教育、赏识教育、成功教育、愉快教育方面的内容连篇累牍。难道这是教育的唯一吗?其实。教育也同世界上的万物一样,都有正反两个方面。教育还有它的另一方面,那就是继承教育、惩戒教育、挫折教育、困苦教育,两个方面加在一起,才是属合实际的教育、全面的教育。  相似文献   

15.
16.
彭振宇 《职教论坛》2007,(7X):11-15
高职教育要实现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潜力的“职业人”的目标,必须将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纳入其中。通过职业(专业)教育和通识教育的共同作用,使受教育者不仅具备健康的体魄、健全的人格(身心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基础(职业素质),还具有通观全局、灵活应变的综合素质(社会文化素质)。基于这个设想,高职院校施行通识教育的基本着眼点应该是:常识的普及和文化氛围的营造。因此,高职教育中的通识教育目标是:培养具有健全人格和自我发展潜力的职业人,其主要内容包括三个部分:人文常识、社会常识、科学常识。各高职院校可根据各自不同的学校特点、地域文化、行业优势、专业特色等自主选择、组合,形成具有各个学校特色的通识教育体系。其实现途径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课程体系来实现相关常识的获得;二是通过大量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实践中锻炼和体会通识教育所具有的丰富内涵和作用;三是通过营造有利于学生成长的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环境来影响一个人的思想和价值取向。通过课程、活动、环境的共同作用来完成一个完全意义上的“职业人”的塑造。  相似文献   

17.
郭悦 《家庭教育》2002,(2):21-21
孩子需要学习语言———语言教育;孩子需要认识环境———知识教育;孩子需要学习做人———品格教育;孩子需要认识人生———生涯教育;孩子需要培养智慧———思想教育;孩子需要发展想像———创意教育;孩子需要有幽默感———气质教育。  相似文献   

18.
罗成 《湖南教育》2003,(10):10-11
创新教育,既是一种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区别于传统教育的教育实践。它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代表着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的方向,也必将带来全方位的教育创新。当前,在实施创新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怎样把握创新教育的原则、目标和途径?笔者在此谈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9.
邵力子是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和杰出的教育家,他在长期从事革命和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内容丰富、具有浓厚革命性和进步性的教育思想。主要包括:争取教育普及、主张教育独立、提倡活的、动的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教育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