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 毫秒
1.
教学中教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置身于主导地位。这样的身份要求教师必须在优化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语文的学习。语文教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自身的语文素养熏陶学生,运用课堂语言感染学生.挖掘语文内涵激励学生。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教师必须确立大语文的教学观,优化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既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学习语言、积累语言的天地,又使学生的语文学习向课堂以外努力延伸,形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真正让学生得法于课内,收益于课外,不断提高语文素质。 一、课堂教学重在实践 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师应注重这一重要特性,遵循小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根据小学生心理特征及学习实际,在教学中科学地让小学生多进行语言文字实践,做到“多读、多听、多思、多说、多写”。 1.多读。首先要求教师尽量少费嘴舌,尤其是…  相似文献   

3.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很重要.学生自主学习可以改变以往的被动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征。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为基础.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因此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着力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那么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阶段要怎样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呢?  相似文献   

4.
当前,语文教学多存在重教师主导、轻学生主体的问题,已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实施学生“主体性”教学.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些中专学生语文基础较差.成绩偏低。学习的信心不足。所以,语文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语文的信心。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以提高语文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6.
杨春 《教育探索》2005,40(12):119-120
语文学习是全民的素质教育活动,是终身学习的过程。在“大语文学习”的背景下.提升教师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学科人文性、工具性的优势,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是现代语文面临的新课题.因而应从信仰、情感和知识能力、审美情趣等方面,探讨教师的语文素养对学生学习语文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彭田 《云南教育》2005,(11):12-13
众所周知,语文是一门内涵丰富、信息量大的学科,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学习的外延就有多大。教师要使学生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就必须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努力拓宽学生学习和运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8.
继承传统与增强现代性,是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必然面对的充满了矛盾冲突的观念。语文教师既要指导学生“书读千遍”熟读成诵.多背多积累,又要致力于培养学生适应信息时代的现代读写素质。因此.引导学生学习语文.究竟应该从传统中继承什么,在继承的基础上利用现代科技又有怎样的超越.这个问题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9.
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兴趣是至关重要的.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语文知识,还要教给学生学习方法.通过经静陛、多方面、多层次地开展竞争让学生学得有滋有味。要使学生学得有兴趣,就要求教师本身有良好的素质,教师必须不断加强学习,增长知识,以求知识更新,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  相似文献   

10.
“充分利用本校本地区的课程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这是新课标对语文教师的新要求。“本校”的语文教学资源应包括“本校”、“本班”的学生。一方面.在当代信息传递和获取异常快捷方便的形势下.学生自身拥有的学习资源不一定亚于教师,师生需要“互补互动”;另一方面,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一面在接受语文训练,一面也是语文学习方法的探索者和语文成果的创造者,因而,学生是语文教学可利用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程改革.极大地冲击了传统的语文教学.出现了教师不断更新教学观念并着力进行教学改革、语文课堂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喜爱学习语文的可喜局面。但是.近一、二年来.我发现“复古”思潮又开始悄悄回归。不少语文教师又开始穿新鞋走老路,大多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课堂教学气氛似乎又恢复了以前的沉闺。究其原因,很多老师都说:新课程改革确实能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2.
中职学生的语文基础比较薄弱.学习文化课的积极性不高。在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如何要体现“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是学习发展的主体”.需要教师改变教学方式,为学生建立和形成一个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其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那么,如何针对中职学生的现状来培养他们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呢?  相似文献   

13.
魏建相 《学周刊C版》2011,(9):107-108
语文教师只有真正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情感作用.才能使学生真切感受到语文学习的愉悦.也能使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一种美的享受.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必须重视学生的情感.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情感作用.以此来达到语文教学“教是为了不教”这一目的.  相似文献   

14.
一、学生语文学习的主要问题及其原因 师范院校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及原因如下:(一)学习兴趣不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许多学生都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其原因有三点:1.部分学生对语文这一学科不太喜欢;2.部分学生认为课堂所学没有什么实际用处;3.教师教学方法欠妥,因材施教不够。  相似文献   

15.
如果说语文阅读解决的是语文水平的输入问题,那么作文则是解决语文水平的输出问题。由于教育体制、教学习惯等多种因素.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瓶颈。教师付出多收获少,学生投入多回报少.师生对作文越来越不感兴趣.作文课成了教师最怕上的课.写作文成了学生语文学习中最头疼的事。  相似文献   

16.
弘扬国学意义深远,学生们应该学习国学,但在中小学搞读经运动不太合适.我们也许更应该强调师范大学中文系的学生——未来的语文教师和正在中学任教的语文教师学习国学,而他们的学习,应该有学者——大学教师的指引。  相似文献   

17.
当下的语文教学.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要让学生多读书,已经成为教师的共识。然而,如何以课堂教学为轴心,激发起学生读书的内在需求,引导学生去读好书,却是值得我们每一位语文教师深入思考和潜心探索的问题。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立足课堂,谈谈如何与学生一起把语文教材读厚.把学生的语文学习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延伸.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引导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感悟的过程。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动手、动口、动脑提供足够的素材、时间和空间.为他们的个性发挥和相互之间的交流提供多种多样的机会,让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在“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情感波澜中,积极地参与,主动地发展。《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认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使他们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相似文献   

19.
阅读作为语言教学中的关键一环,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获得语文知识,而且对学生情感的熏陶与培植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使学生满怀情感米阅读文章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关键。 一、转换教师角色,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传统阅读教学中,教师往往过于注重单向的讲授,忽视学生的情感,这种绝对的教师主体地位必然导致学生主体地位的丧失,更不用说对学生情感的尊重.所“我转换教师角色,抓住课堂内一切教育资源.剖析挖掘作者的情感.触及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情感的陶冶和哲理的启发:教师是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的激励者,要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曲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学习个性.帮助学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20.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乐于与自己交流.怎样才能让智障学生爱上语文呢?这就需要教师依据智障学生的学习特点和能力发展要求,优化课堂教学,创新课堂教学结构,激发学习兴趣,把语文课堂变成学习的乐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乐,乐中育智,诱使他们自觉地、积极地参与读、写、说等语文学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