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错在什么地方? 小学数学课本有如下一道例题: 200支铅笔装1盒,8500支铅笔可以装多少盒?还余多少支? 有的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解,当时接受了正确解答: 8500+200=42(盒)……100(支) 答:可以装42盒,还余100支。但时隔不久,这些学生作了如下复算:  相似文献   

2.
余数是几     
上课了,梁老师在黑板上出一题:60支粉笔可装一盒,250支可装多少盒?还余多少支?小明和小华在黑板上做出了两种答案。小明这样做的:小华这样做的:250÷60=4(盒)……1(支)250÷60=4(盒)……10(支)答:可装4盒,余1支。答:可装4盒余10支。两种答案不同,经检验,小华是正确的,那么小明错在什么地方呢?聪聪说:“根据商不变的性质,竖式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同时缩小10倍,商虽然没变,但余数比原来缩小了10倍,所以在横式上写余数时应扩大10倍为10。小明忽视了这一点,在横式上写余数时没有添上消去的0。换句话说,就是把250和60同时缩小10倍,就是看25个10里…  相似文献   

3.
教学统编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七册33面例11“200支铅笔装1盒,8500支铅笔可以装多少盒?还余多少支?”时,有个教师是这样教的。师:这道题怎样列式?为什么? 生:可列式为8500÷200,因为要我们求8500支里面包含有多少个200支。师:对!8500÷200怎样算简便些呢? 生:把被除数与除数末尾的两个0都去掉后计算简便些。师:这样算的道理是什么? 生:商的不变性质。把被除数和除数都缩小100倍,即把它们末尾的两个0都去掉后再算,结果是一样的。  相似文献   

4.
运用商不变的性质进行有余数的简便运算的教学中,学生处理余数常常出现错误。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做了如下的设计: 师:“老师这里有170支铅笔,请同学们算一算: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给全班同学(40人),每人应分得几支?还余多少支?”生甲:“每人应分得4支,还余1支。”立即引起一部分学生应声附合。师:“请你们说一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为什么这样计算?”生甲把计算过程板书在黑板上,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5.
一般说来,小学数学中一道投有余数的除法算式表示三种意义。①表示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每份是多少;②表示一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③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其中第③种是第②种的另一种形式,因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就是求这个数里面包含有几个另一个数,也就是说,一道没有余数的除法算式,主要表示前两种意义。而一道除法计算的应用题,算式则只表示一种意义。例如,一个牙刷生产组生产牙刷7500把,每6把装一盒,可以装多少盒?列式7500÷6表示7500里  相似文献   

6.
一、多余条件的应用题测查问题:1.5支装的一盒铅笔值35分钱。小明买了3盒铅笔,付给售货员4元钱。他买了几支铅笔?2.一个班级有40名学生,其中男生22名,女生18名。老师要他们分成小组,每组5名学生,总共可以分成几个小组?  相似文献   

7.
数学中的“盈亏”问题应用题,如按一般的分析思考方法,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题思路。若根据题目的“相差”关系,往往可以发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为: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规律之一:余数加不足数,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9本。问学生和本子各有多少?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  相似文献   

8.
义务教材小学数学思考题教学提示(五)文/姜骏题27算一算:小明买一支铅笔和一个卷笔刀共用4角钱,小丽买一支同样的铅笔和一盒蜡笔共用5角钱。卷笔刀和蜡笔哪个价格贵?贵多少?(2·60)教学提示这是一道消元问题。针对学生的知识结构特点,教师可按以下思路启...  相似文献   

9.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41页。片段一:屏幕上出示谜语:“身穿花衣裳,个子细又长,写出漂亮字,靠它来帮忙。”师:猜一猜这是哪种学习用品?生:是铅笔。师:请从学具盒中拿出铅笔(课前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准备了一支10厘米长的铅笔)仔细看看,  相似文献   

10.
“盈亏问题”是流传相当广泛的名题,对这道题目解法的探讨,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给40个学生发铅笔,每人3支还剩下一些,每人4支又不够,剩下的和不够的同样多,有多少支铅笔?(注: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科书第四册第82页的思考题)  相似文献   

11.
我们来研究五年制第四册一道思考题的几种解法。题目给40个学生发铅笔,若每人3支,还剩一些,若每人4支,就不够了,而剩下的和不够的同样多。问有多少支铅笔?  相似文献   

12.
一、生活引入,探索交流师:出示电脑画面:星期日,小明拿1元钱到商店买2支铅笔,售货员阿姨热情地服务……请大家猜一猜,小明在买铅笔时会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他解决吗?生:积极动脑,提出问题。(1)每支铅笔多少钱?(2)买2支铅笔一共要付给售货员多少钱?(3)应找回多少钱?(4)略。生:问题(1)可以这样解决:每支铅笔多少钱可以看标价。生:还可以问售货员。生:每支铅笔多少钱,以前买过,都是3角钱1支。师:如果每支铅笔3角钱,那么问题(2)应该怎样解答?生:每支铅笔3角钱,买2支铅笔用6角钱,列式为3+…  相似文献   

13.
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对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抽象的。特别是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关系,更感到困难。本设计重视加强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或数量关系的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方法,尽快形成代数的思维方法。1.口答(1)一支铅笔的价钱是0.12元,买6支应付多少元? (2)一支铅笔的价钱是0.12元,买x支应付多少元? (3)一支铅笔的价钱是a元,买b支应付多少元?  相似文献   

14.
<正>学习了乘法之后,我们懂得了求“几个几相加是多少”时要用乘法来计算。同样,“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求这个数是多少”也要用乘法来计算。【题目】明明有3支铅笔,芳芳的铅笔数是明明的5倍,芳芳有几支铅笔?解:我们首先用线段表示明明的铅笔数(如图一)。芳芳的铅笔数是明明的5倍,也就是说芳芳的铅笔数要用5条这样的线段来表示(如图二),那么求芳芳有几支铅笔就是求5个3相加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相似文献   

15.
苗苗 《良师》2003,(12)
“盈亏”问题应用题,如按一般的思路分析,很难找到合适的解题方法。若根据题中的“相差”关系,往往可以发现这类题的解题规律。例1把铅笔分给若干个学生,若每人分3支则余7支;若每人分5支则少9支。问铅笔有多少支?学生有多少人?解:因为每个学生多给铅笔5-3=2(支),铅笔总数相差7+9=16(支)。所以学生人数16÷2=8人,铅笔支数为3×8+7=31(支)或5×8-9=31(支)。规律一:有余加不足,除以每人分物之差,得人数。例2有练习本若干,分给许多学生,若每人分8本则差105本;若每人分5本则差…  相似文献   

16.
大树下,河马伯伯在打家具。旁边的坪上,小乌龟、小猴、小兔等小伙伴们在玩耍。河马伯伯的铅笔用完了,问一旁的小伙伴们:“你们谁愿意去为我买支铅笔?”没人回答,都装着没听见。河马伯伯又问:“谁去帮我买支铅笔好吗?”  相似文献   

17.
小学数学课堂中应重视数学模型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 “小明有2支铅笔.小红有3支铅笔,两人一共有几支铅笔?”“一件衣服45元,一条裤子34元.这一套衣服要多少元?”“动物园里有白兔30只.灰兔的只数比白兔多3只,灰兔有几只?”等都是生活中常见现象,像这类“需要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我们就把它们建立一个共同的数学模型:加法运算(=a+b)。  相似文献   

18.
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也应唤起学生的兴趣。例如,一教师教学例题为“23-8”的退位减法时,把例题编成一个故事,并且边讲述,边放映幻灯片: 哥哥有铅笔23支(映出10支一捆的铅笔2捆,外加3支),弟弟跑来找哥哥要8支铅哥。哥哥说,你自己去拿吧,但有个条件:要说明你是怎样从23支中拿出8支的,拿走8支后还剩几支铅笔。(银幕上同时出示一小孩动脑筋的头象。)请同学们都想一想,弟弟会怎样从23支铅笔中拿出8支呢?结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相似文献   

19.
教 学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时,我们对课内练习 作了精心安排,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将这一新的安排简介如一「。 1.在括号内填入适当的数:①,个苹果,每盘放4个,可以放()盘,还剩〔)个。②16支铅笔,平均分给3个同学,每个同学可分()支,还剩()支。③15个小朋友排成2行,平均每行排()人,还剩()人;15个小朋友排成3行,平均每行排()人,还剩()人。 〔注;这是预备题组,意在突出“余数”概念,使学生建立两个方面的初步印象:①在除法系统内,余数是。的少些,而余数不是0的多些;②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 2.想一想,说一说:有17个梨,每盘放2个、3个、4个…  相似文献   

20.
<正>本文通过一道试题的解法分析,体现"高观点"引领的解题思路和方法.题目购买铅笔7支,作业本3本,中性笔1支共需12元;购买铅笔10支,作业本4本,中性笔1支共需16元.问购买铅笔11支,作业本5本,中性笔2支共需多少元?一、解法展示与形成分析题目当中出现了购买一定数量铅笔、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