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王晓芬 《家庭教育》2009,(12):24-25
情绪认知是儿童自我和社会意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表明,中国家长忽视对儿童情绪和情感的关注,在教育中也没有教孩子相应的情绪词.以至于儿童长大后无法很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严重的甚至不能疏导不良情绪。产生社会问题。让儿童适当地学习情绪词和掌握自己的情绪是十分必要的。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小千的父母是怎么做的吧。  相似文献   

2.
留守儿童因家庭教育的严重缺失和农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限性导致心理问题突出,情绪障碍就是留守儿童出现的问题之一。辅导老师通过合理情绪疗法改变孩子的认知,重建合理信念,使孩子走出了情绪的困惑并得到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主持人:心理学家认为情绪、情感是人类精神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类经验中最亲近的体验;儿童教育家从儿童的全面发展角度关注情绪研究,认为它是一个不容忽视的教育层面;而在父母看来,孩子的情绪就像一阵风,来无影去无踪,却时时支配着孩子的行为,影响着家长的教育反应。现在,越来越多的父  相似文献   

4.
家庭对儿童情感的发展起决定性作用,家长在促进家庭幼儿情感教育方面具有主导作用。家长应该学会理智地爱孩子,教育孩子关爱他人,关注孩子的情绪。  相似文献   

5.
成功的情感教育需要家庭的积极参与,特别是必须紧密配合儿童的成长阶段。根据Salovey 与Mayer的观点,情绪智力包含的能力始于家庭中的父母与儿童的良好的交互作用。在儿童早期,父母帮助儿童识别情绪并给情绪贴上标签,教导儿童学会尊重自身情感,并且帮助孩子将情绪与社会情景联系起来,对每一个家庭来讲,可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龙兰 《考试周刊》2013,(43):175-176
情绪管理,就是用对的方法,用正确的方式,探索自己的情绪,然后调整自己的情绪,理解自己的情绪,放松自己的情绪。儿童情绪管理的能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要让孩子做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是时下最流行的教育方式之一,即通过情绪管理教育,让孩子学会倾诉和表达快乐、悲伤、紧张、胆小等各种情绪。同时,教育孩子学会聆听别人的谈话、欣赏别人的优点、对待生活中的得失等。儿童期健康情绪的发展对幼儿的个性形成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关系到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因此,儿童期的情绪管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7.
家庭是儿童情绪社会化的起点,家庭表露影响着儿童情绪的健康发展;父母要学会积极表露,引导孩子学会正确认知和表达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情绪的健康发展创设良好的情绪氛围。  相似文献   

8.
一个人情绪的好坏直接影响接受事物的程度和学习、工作效率及创造性的发挥。在20年的幼教实践中,我深深地认识到情绪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只要理解儿童,把握儿童的情绪,便能在引导和教育儿童的过程中收到较好的效果。怎样把握孩子情绪,实现既能使孩子乐意接受,又能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呢?一、教师要及时引导孩子认识自己错在哪里?为什么错了?孩子做了错事,教师如果善于引导他自己认识错误所在,要比直接指责他错在什么地方好得多。有一次教师组织孩子们的户外活动,孩子们都玩得非常高兴,只有小三班的陈欢站在攀登架旁,两眼…  相似文献   

9.
情绪认知能力是儿童社会性技能的重要内容,对儿童自我及社会行为的发展有重要影响。儿童拥有良好的情绪认知能力,能更好地理解别人,更好地与别人共处。通常我们将情绪理解归于心理社会性行为的范畴,却忽视了其存在着心理社会性认知成分,使得在儿童情绪情感的教育策略上存在一些偏颇,过多机械的行为示范和道德说教,面对孩子的情绪认知培养显得苍白无力。  相似文献   

10.
教育交往对学龄前儿童情绪的自我感觉的影响赵维贤编译增加儿童独立活动时间,压缩班集体活动时间,是改进学前机构教育过程的基本方针。这样教师就能拿出更多时间同孩子个别交往,使孩子的需要和兴趣得到更充分的满足。但遗憾的是,往往就在儿童自由活动时间,教师却又陷...  相似文献   

11.
杨雪 《教育教学论坛》2014,(36):247-248
学龄前焦虑是一组以不安和恐惧为主的情绪问题,这影响着孩子的健康成长。因此,作为孩子的主要抚养者以及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认识到学前儿童焦虑情绪产生的主要原因,了解学龄前儿童焦虑情绪的主要表现特征,以减缓儿童的焦虑情绪,促使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2.
隔代教养正在对众多儿童的成长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这种教育方式将会对儿童的自我意识、情绪情感、个性发展及社会适应能力培养产生深刻的影响。所以,应加强对父母教育责任的教育和对祖辈家庭教育的分类指导。儿童的父母要从孩子心理健康成长的角度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使孩子快乐、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对儿童关注的焦点,往往更容易放在知识、能力与习惯上,少有将情绪作为我们的重点。美国伊利诺伊州立大学杰出的心理学教授劳拉·E.贝克(以下简称贝克)在其《儿童发展》(第五版)中强调:"情绪在人的发展过程的各个方面中起着核心作用。"对于儿童的发展,无论是父母还是教师,都要特别关注孩子的情绪。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的真谛就在于激发和维持孩子的积极情绪。从  相似文献   

14.
《家庭与家教》2006,(11):52
一是智力符合常态。心理健康的儿童智力是正常的,多数孩子的智商(IQ)在85 ̄115分。他们能够适应一定的学习生活,与周围环境取得平衡。天才儿童的记忆力极强,对事物观察细致,想象力丰富,才智超群,有独立的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常常不能适应幼儿园的集体生活与学习,心理压力大,需要特殊的教育和护理。二是情绪稳定而愉快。心理健康的儿童以积极的情绪表现为主,充满了喜悦与欢乐,这样的情绪有助于提高活动的效率,多会受到父母和邻居的表扬与称赞,而积极的情绪又得以强化,使孩子进入良性循环。儿童也有喜、怒、哀、乐,健康的孩子也会出现短时的…  相似文献   

15.
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应坚持正确的方法,比如:尊重儿童的意愿,选择能引发儿童兴趣的内容,给予儿童合适的赞美和批评,以及让孩子学会在音乐中展现情绪.  相似文献   

16.
《中国儿童情绪管理》作者:晏红出版社:中国妇女出版社内容简介:小宝宝的情绪有时候难以琢磨,他们闹起脾气来,让家长也发愁和难过;小宝宝的情绪也确实非常重要,它关系到孩子一生的成功与幸福。本书是一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阐述低幼儿童情绪管理的专著。它以现代情绪心理学和早期教育理论最新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现实生活中0~6岁宝宝  相似文献   

17.
佚名 《小读者》2011,(11):I0011-I0011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第一个社会.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老师。在气氛紧张、父母关系不和谐的家庭里.父亲和母亲常常是烦恼不安、性情暴躁、言语粗鲁,对于还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儿童来讲.在这样的环境中,孩子容易情绪紧张。孩子长期处在这种情绪中.又缺少温暖和关爱,容易使孩子形成孤僻、自私、玩世不恭等不良品质.  相似文献   

18.
孩子,息怒!     
愤怒是指一个人遭到挫折失败时产生的一种紧张情绪。这种情绪有程度的不同,从轻微不满、生气、恼怒到大怒、暴怒。愤怒属于人皆有之的正常情感,特别是对儿童和青少年来说,情绪易冲动是这一时期孩子的特点,即使是最温顺的孩子有时也会发脾气。然而,容易愤怒是一种不良情绪习惯,孩子经常发脾气,不利于形成良好稳定的情绪习惯与和谐的人际关系。因此,让孩子们学会合理地控制不良情绪,就显得非常重要了。对此,我在对儿子的教育中颇有体会。  相似文献   

19.
发现自己的孩子智能不足,做父母的心里一定很难过,很沮丧,认为这孩子一辈子完了。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并不是所有智能不足的儿童都不能提高他们的智力,问题在于你是否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创造一定的环境。对智能不足的儿童,父母首先要稳定自己的情绪,为孩子提供一个和谐、温暖的生活环境,再配合以持续、耐心、适当的诱导和教育,智能不足的儿童可以成为正常儿童,甚至在某些方面可以高出一般儿童。据调查,一般智能低下儿童的机械记忆尚可,理解记忆差;形象思维尚可,逻辑、创造思维差。因而首先应着重形象教育,以丰富多  相似文献   

20.
当我们做父母的整日为孩子的生活、学习而操心忙碌的时候,不知是否关注到孩子行为和情绪上的一些特殊或异常的现象?据哈尔滨市心理专家于德澧提供的资料,约有12%~16%的儿童存在心理问题,其中患有心理疾病的儿童约有2%。另据来自中国先锋网的报导,目前,在我国17岁以下儿童青少年中,至少有3000万人受到各种情绪障碍和行为问题的困扰。这些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干预和疏导,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