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仪 《少年文摘》2012,(5):64-67
这些心酸往事,他都埋藏在心底,只是想借着操场的空旷,来发泄心中的焦虑,以及对生活压力的释放。大学毕业那年,我应聘到一所私立学校执教,在新学期教职工大会上,当校长宣布由我担任高一(2)班班主任兼英语科老师的时候,其他同事皆对我暗暗竖起了大  相似文献   

2.
唐敏英 《班主任》2011,(4):50-51
5年前,为了挑战自己,我主动向校长请缨带了高一最"刺"(纪律差、学习差、问题生多)的班。同事们当面戏称我为"仙人掌"(刺儿头班的掌门人),学生们跟着起哄也这样叫。接班伊始,我是"哄、吓、骗、拐、堵"(赏识、惩罚、鼓励、诱导、预防)各种招数齐上阵。两个月后,班级纪律、卫生刚见成效,科任教师们  相似文献   

3.
王惠君 《班主任》2004,(7):30-31
对于王小兵,我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名.刚到学校就听说了他的许多劣迹:上课捣乱、逃学、撒谎、顶撞老师等,老师们谈到他都摇头:"这种学生,谁碰上谁难受!"他现在是高一(6)班的学生,是学校有名的问题学生,从校长到任课教师,都对他无可奈何,工作做了不少,就是没有好转.看着任课老师们那"恨铁不成钢"的样子,我暗自庆幸他不是自己的学生.可是万万没想到,最终我和他还是"聚"到了一起.  相似文献   

4.
应聘时,校长问我,能否胜任班主任一职。初生牛犊不怕虎,我拍拍胸膛,答道:“即使是令人头痛的班级,我也保证把它带好!”校长笑着点点头。过了几天,校长通知我去上班,让我做初二(1)班的班主任。上班第一天,我带了一大袋糖分给新同事们。看我憨厚的样子,同事们拍拍我的肩说:“小伙子,不要高兴得太早,这个班的班主任可不是这么好当的呀!”话中有话,在我急急地追问下,同事们才道出了情由。原来,这是一个问题班。与一般问题班不同的是,年级前10名几乎都是这个班的,而年级倒数10名也是这个班的。也就是说这个班只有两种情况,成绩好的与成绩差。成绩…  相似文献   

5.
王家成 《中国德育》2013,(15):68-69
刚结束的学期总结会上,校长夸我班带得不错,我心想,是学生把自己班管理得好。其实,去年秋天刚接手时,我认为这个班就属于我了,一定要充分应用班主任的管理大权好好去治理,而实际操作起来,却非我预设的那样。第一次"大权旁落":无奈放权初一新生报到当天,教室整个一片"热闹欢腾"景象,领导同事招呼、家长求情,都为给学生安排个好座位。当我疲惫地回到家里时仍然一通忙活,老同学电  相似文献   

6.
宽容是爱     
<正>这年的冬天,天气异常寒冷,一天校长找到我,说准备安排一个从某重点中学转来的学生到我班。凭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中途转学来的学生,十有八九是"问题学生";果不然,当我随校长来到办公室时,看到一个长发及肩、服装怪异、脖子上还有一根五彩项链的高个子男生,我正准备以我班人多加以拒绝,这时校长就说:"邹老师,我知道你的心思,但这个孩子根据我了解,初中、高一年级上期成绩都很不错,但在高一年级下期因父母双方闹矛盾,家庭不和睦,母亲离家出走,孩子情绪低落,觉得在同学中抬不起头,性格逐渐怪异起来,不思学业,与社会上闲杂人员混在一起,成绩因此一落千丈,父亲想给他换一个环境,才转到我校。  相似文献   

7.
作为校长,按理说对学生不该有任何偏爱,但在我心里,却有一个班级与一群人让我不得不偏爱,那就是不久前刚与母校说再见的2012届高三(7)班的同学们。回想三年前的暑期,我正在华东师范大学研修学习。新学期要开始了,学校教导处的老师专程来到上海,与我商量高一年级分班的事情。就在那个月明星稀的晚上,我们做出了一个决定:分两个任何人都不能打招呼的班级,一个六班,一个七班,学生随意按序分班。而  相似文献   

8.
8月20日离新学期开学还有好几天,突然接到校长的电话,要我赶快去校长室一趟.原来是在分班时遇到了麻烦,在本届新初三学生中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吵客"--林华,据说他就像瘟疫一样,只要他在哪个班,哪个班就遭殃:班风不正、学风不浓,班主任都避之不及.分班时,他被安排在初三(1)班,可初三(1)的班主任一口回绝,没有商量的余地;无奈之下,校长想把他安排在初三(2)班,但班主任死活不依.就这样,林华像皮球一样被踢到东又踢到西,成了一个"没人要的孩子".最后,校长想到了上岗才三年的我.校长从组织纪律到理想前途,从个人利益到集体利益,好话说了一大通,就这样软硬兼施地把林华塞进了我班.  相似文献   

9.
案例: 区教研员周五将来我校进行集体视导工作,老师们为准备接受听课进行着紧张的准备. 周一下午有位老师来找我调班:"校长,视导那天能不能让我用(1)班讲课,(2)班的学生太差."  相似文献   

10.
某乡中学的老校长即将告老还乡,乡政府派来了年轻的M校长。M校长年轻有为,做过多年团队工作,颇有组织能力。 开学了,M校长走马上任。他首先主动承担了初三和高一各一个班的政治课,每晚各课到深夜。他听说高一(2)班团支书和班长有矛盾,就找  相似文献   

11.
朱大伟 《班主任》2012,(11):24-26
正开学初的乱象今年,我调入一所新学校。开学初,学校安排我做高一(7)班班主任。虽然早就听说这班学生很难管,但我还是很乐意地接受了,因为我当过五年班主任,见过很多"问题"学生,而且很喜欢和学生在一起,喜欢看着学生不断成长。但现实却好像和我开了一个玩笑,事情的发展把我满满的信心打击得一点都不剩——仅仅一个月,我们班就成了全校最乱的班。  相似文献   

12.
信心     
王老师被调走,学校让我去接初二(6)班。这个班,一度在校创造了好几个“第一”:被点名批评第一,打架斗殴第一,主要科目的考试成绩又是倒数第一。校长对我说:“杨老师,你要多费心了。”我知道校长说出这句话,是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无突出的教学业绩,但我还是充满了信心。同事劝我:不要去那个班,没有希望……有的竟引用京剧的唱  相似文献   

13.
正本学期初开始,校长就从六年级开始依次进班听课半天,这样的活动是一次校长了解班级的机会,也是一个学生展示自我、老师展现风采的时机。预谋本周,校长听课的步伐终于快轮到我们班了。这天上午校长坐镇隔壁班半天,"大人物"驾到啦,孩子们充满好奇,但只是胆怯地在隔壁教室窗户外张望。到了课间,我故作神秘地问学生:"今天走廊上发现谁啦?"孩子们说:"是校长!"个别孩子还急着补充:"校长在三班听课呢。"我赶紧顺着说下去:"那你们想不想让校长也来咱们班  相似文献   

14.
旧日好时光     
《高中生之友》2008,(8):45-45
欢迎咨询主持人:益西卓玛QQ:8171132 E-mail:zhuomajiejie@Sina.com通信:南昌市洪都北大道96号《高中生之友》"卓玛信箱"收(330046)卓玛:读高一的时候,我分到了普通班。刚开始我的情绪很不好,经过一年的相处,这个班成了我最舍不得离开的地方。然而事实是残酷的,因为  相似文献   

15.
星星哨兵     
我曾应邀参加一所小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我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那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高在何处。校长说:"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而欢呼雀跃时,唯有那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相似文献   

16.
我曾应邀参加一所小学的运动会。有一个班获得了"道德风尚奖"。我向校长提出心中的疑惑:在整个竞赛过程中,并没有发现那个班的道德风尚比其他班高在何处。校长说:"其实你忽略了一个细节——在同学们都为自己班的运动员取得好成绩欢呼雀跃时,唯有那个班的学生在为自己喝彩的同时,也不忘为别人喝彩。"  相似文献   

17.
七十年代末,我曾在一所小学教高年级数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我带的四(4)班成绩名列年级前茅,平均分高出(2)(3)两班10多分,与数学教研组长带的(1)班成绩相当.成绩出来后,(2)(3)两班的数学老师十分激动,要求校长把四年级4个班打乱,重新编班.重新编班的理由是:(2)(3)两班生源质量差、学生"笨",老师累死也枉然.其实重新编班的理由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入学时4个班就是按成绩搭配编好的,不存在谁好谁坏.他们言之凿凿,主要是因为我是参加工作不久的青年教师,没有教学经验,成绩不应该比他们好.我知道他们的心思,但为了证实自己的能力,我欣然同意重新编班,并要求分出一个"差生"班,由我来带.校长当即同意编一个"差班",把全年级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挑出来组成新(4)班,其他3个班一并打乱按成绩搭配编好.  相似文献   

18.
一天,同事们在办公室热火朝天地讨论如何对学生实行鼓励教育,我思考了一下,抛出了我的观点:"有时需要适当地骂骂学生。"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先回忆一下我担任高一20班班主任以来碰到的一些情况。第一个情况是,在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后我就发现我们班有不少成绩不好的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学习动力不足。我知道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也是根本性的问题,所以立即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道明 《江西教育》2012,(Z1):63-64
"六(2)班的娃儿简直疯了!"校长怒气冲冲走进办公室,愤慨地说,"学校跑进来一只松鼠,一群学生跟着追,六(2)班谢某逮着了。我和保安走进教室问他,谢某说‘我没有看见,跑了。’其实,我知道他放在书包里。几十个娃儿一窝蜂似的跑,要是碰倒几个咋办啊?"这时,我才想起课间休息时看见的一幕:教学楼二楼  相似文献   

20.
学了十几年的语文,又教了十几年的语文,我忽然想问自己:这么多年来,我究竟是凭着什么在教语文呢?语文在我身上可曾留下一些什么痕迹?如果不留痕迹的话,又凭什么理直气壮地让学生跟我学语文? 带着这一系列问题,2012年秋季,当我来到温州市第二外国语学校时,便筹划着一节"新"语文课.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我把自己于2012年9月6日在高一(9)、高一(10)班两个执教班的第一节语文课也看作是自己语文"新"路上的"起始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