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教育过程公平研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公平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面的公平是自愿的配置,是“物”的意义上的公平。是教育制度、政策的公平,考虑群体利益。微观层面的公平是师生交往实践上的公平,是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关注个体利益,是“人”的层面上的公平。个体的发展是宏观层次的教育公平与微观层次的教育内部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个体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义务教育的普及使教育过程公平问题凸显、教育均衡发展正从外延式逐步走向内涵式发展、教师的公平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等教育现状需要教育过程公平研究。我国教育公平研究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问题研究。在教育公平的宏观层面徘徊,教育过程公平研究存在问题,为教育过程公平研究留下了研究空间。因此。教育过程公平研究将是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2.
教育公平有宏观和微观两个层次。宏观层面的公平是自愿的配置,是“物”的意义上的公平。是教育制度、政策的公平,考虑群体利益。微观层面的公平是师生交往实践上的公平,是教育过程中的公平,关注个体利益,是“人”的层面上的公平。个体的发展是宏观层次的教育公平与微观层次的教育内部公平的重要基础,因此,个体公平是教育公平的本质内涵。义务教育的普及使教育过程公平问题凸显、教育均衡发展正从外延式逐步走向内涵式发展、教师的公平意识水平有待提高等教育现状需要教育过程公平研究。我国教育公平研究将教育公平作为社会问题研究。在教育公平的宏观层面徘徊,教育过程公平研究存在问题,为教育过程公平研究留下了研究空间。因此。教育过程公平研究将是教育公平研究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一、社会公平是影响教育公平的重要条件作为整个社会公平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教育公平的水平和状况反映着整个社会的公平水平和状况。而人类对教育公平的期望程度直接反映着整个社会公平所达到的水平和程度。  相似文献   

4.
一、什么是教育公平 谈到教育公平,人们往往与教育均衡联系起来,认为教育公平即教育均衡、教育和谐.其实,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教育和谐是有区别的.所谓教育公平,是指全体社会成员可以自由、平等地选择和分享各个层次的公共教育资源.教育均衡是教育公平的前提和基础,而教育和谐则是教育公平的目的和归宿.教育公平包含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三者是个有机统一的整体.  相似文献   

5.
只有在公平管理的土壤中,才能滋养教育公平的种子,哺育其茁壮成长;只有催生教师自觉的公平教育行为,才能引导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行为中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文章从我们派谁去、谁当基地成员、让谁上公开课三个实例来说明实行教师的公平管理,必须做到民主、自主、公开。  相似文献   

6.
伍怀林 《学子》2014,(4):21-22
正教育公平是当下各级政府和教育管理部门对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最终价值追求,也是教育发展和教育伦理的本质规定。教育公平在不同和管理层有不同的内容和考核视野。就当前以班级授课制为主的教育形式来说,课堂是最底层、最微观的场所,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最重要的场所。抓实课堂公平这一底线非常重要。它是教育公平的逻辑起点和实践起  相似文献   

7.
教育公平之我思--公平的教育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权利平等和教育机会均等。教育机会均等是我国当前教育公平评价的主体内容,包括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结果公平。目前我国在教育机会均等方面存在一系列的不公平现象,应从加大教育投入、关注弱势群体、提高教师素质、提倡终身化学习、鼓励教育模式多元化等方面努力促进公平教育的实现。  相似文献   

8.
教育质量公平:新形势下教育公平的走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公平的实质和深层次要求是教育质量公平。当前,社会公众对于教育公平的诉求更多地转向提高教育质量,即有质量保证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质量公平的有效手段,也是当务之急;需要把握教育质量公平内涵,在公平而差异机制下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同时要凸显学校在提高教育质量上的的主体地位,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措施,走向有质量的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公平     
教育是民生改善的来源,传承文明的载体。教育公平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前提。基于此,针对我国目前存在的教育不公平现象及其原因,从改革和完善教育制度、实现教育消费公平化、创新教育教学模式三方面,提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内容,是社会公平在教育领域的延伸,也是达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和途径。目前关于促进教育公平的研究已有很多,但笔者认为,实现教育公平固然重要,而对教育公平本身有一个科学的理性的认识更为根本。文章从含义、特征等层面对教育公平进行了界定和阐述,力争使概念的理解更为清晰透彻,为解决教育领域的不公平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公正     
公正定义——按同样的标准对待别人和自己。目标明辨人乖口事的善恶。谨慎地做出结论。对别人处于不公正的境遇保持敏锐。对所有人都是一个标准。  相似文献   

12.
法律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之间的矛盾。无论是民法还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法的确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的抉择是司法者难以避免的问题,具体体现为法律原则与法律规则之间的矛盾。形式正义在国际私法领域也称为冲突正义,它要求法官严格遵守法律规则办案。在一般情况下,维护形式正义就意味着实质正义的实现,因此,法律规则体系的稳定性、连续性不可随意破坏。然而,当绝对遵守法律规则将在特殊案件中导致实质不正义的结果时,法官应把握法的精神与主旨,合理发挥自由裁量权,灵活运用法律原则,维护实质正义。  相似文献   

13.
该文主要是从司法公正的内涵及对社会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入手,提出实现司法公正的前提是程序上的公正,通过中外诉讼模式的比较,对建立程序公正,提出一些理论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国内学界对柏拉图哲学中的正义观,已有不少探讨,但对柏拉图哲学中的理性与正义的关系则研究较少.以<理想国>为文本,揭示出理性与正义之间的联系及其关系的本质,澄清对柏拉图哲学的某些误读,对于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Beyond Justice     
Abstract

The central argument of this paper is that it is inconsistent to both morally educate children and to punish them. This is because the aims of punishment, according to the traditional theories, are, in the case of children, incompatible with the aims of moral education. Finally it is suggested that as no obvious general justification of the punishment of children is forthcoming, therefore the onus of justification must rest with those who, in a particular case, wish to punish children.  相似文献   

16.
亚里士多德对普遍正义与特殊正义的划分,包含有丰厚的思想意蕴,涉及到正义理论的若干重要问题。首先涉及的是广义的正义与狭义的正义之区分,其次是宏观上的正义与微观上的正义之区分,再次是关于义务的正义与关于权利的正义之区分。  相似文献   

17.
恢复性司法被认为是一种新型的犯罪处理模式。无论是从构成司法制度基础的假设还是从制度设计所要实现的基本价值分析,恢复性司法都具有与传统刑事司法制度完全迥异的法哲学理念。  相似文献   

18.
司法公正是法自身的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它包括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两个方面。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在共同构成司法公正的真正内涵时,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碰撞和冲突。本文试图揭示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的对立统一关系,以对我国司法改革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9.
公众舆论监督特别是新闻媒体监督是落实“公开审判”制度的具体体现,是促进司法公正的最终保证,也反映了社会的明与开放。但目前尚存在着诸如舆论对司法权监督参与力度不够,同时论监督上不规范,对个案监督上有干涉司法独立之嫌等缺陷。为此提出正确处理新闻监督与司法独立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司法公正的几方面思考:一是坚持新闻监督自由的原则;二是正确把握新闻舆论监督司法的界限;三是关键要实现司法的真正独立抑或司法自治。  相似文献   

20.
遏制司法腐败与实现司法公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腐败是妨碍司法公正的最严重因素,其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司法腐败属于权力腐败,其成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制度本身的原因,也有来源于化、经济等方面的原因,因此,预防和控制司法腐败需要采取多种对策,进行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