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运动负荷,目前人们为这一概念所下的定义并不一致,有各种不同的解释。从运动训练学的研究角度看,运动负荷是指运动员有机体在训练过程中所承受的生理负荷,有的也称之为运动刺激。但是由于目前对训练过程中运动员的心理负荷的研究还不深入,特别是缺乏测定和监督心理负荷的有效方法和手段,难以做出定量的分析。要做到科学安排运动负荷,不同训练时期,不同训练阶段,训练过程中只有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才能打破机体内环境原有的相对平衡,运动负,荷不增加到最大限度,也就是对人体不施加极限负荷也是不可能提高机体的机能水平,创造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所以在训练实践中确定极限负荷要因人而异,这就要依靠体育教师和教练员在训练中积累资料,总结经验,探索运动员承担最大限度负荷能力的界限,做出恰当的安排。  相似文献   

2.
在训练中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有意识地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使之发生向较高机能水平的转化,在较高运动负荷水平上,获得相对平衡,这个过程称为训练适应。如果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总负荷超过运动员机体的承受能力,则可能导致疲劳及过度疲劳(过度训练)。  相似文献   

3.
1首都体育学院田径队跳远运动员冬训期训练结构的安排。运动员竞技状态的形成是一个长期发展变化的过程,良好竞技状态的形成需要科学系统的训练。适度的运动训练负荷能够使运动员机体产生生物适应现象,提高机体能力,让运动员在良好掌握技能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竞技状态,运动员对外界负荷刺激产生适应现象是形成竞技状态的机制,运动员获得竞技状态需要经历竞技状态的形成、竞技状态的保持和竞技状态的消失三个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浅谈训练适应的自组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采用文献研究法,从自组织的角度对训练适应进行分析,得出:运动训练是采用施加运动负荷等方法,主动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向较高机能水平转化,产生适应性结构的过程。机体对运动训练刺激产生适应性反应的过程,就是机体内各系统、各器官、各组织之间相互作用,通过协同与竞争,自主地组织化、有序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5.
超负荷原理是运动训练中最重要的原则。其本意是指给机体施加一个较大负荷的初期,其机能反应较强烈,训练效果也比较明显;但随机体对该训练负荷的逐渐适应,机能反应便会越来越低,训练效果也越来越不明显。在此情况下若要继续提高运动水平,则必须适度增加运动负荷,以其引起新一轮次的反应及适应过程。依此周期不断循环,即为超负荷。说得更透彻一些,所谓超负荷,其本质是指循序渐进地增加负荷,使运动员机能水平在不断进行的反应——适应过程中,逐渐提高到可能具有的最大运动潜能。 对此原理,理论上阐述起来比较简单,但运用于运动实践时却难度很大。何时增加负荷以及如何增加负  相似文献   

6.
为通过科学调控运动训练来实现对运动损伤的有效控制,对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间关系的研究成为近些年体育科学领域的热点之一。长期训练使机体发生定向改造以适应专项特征,运动负荷刺激机能水平提高的同时也会使运动员发生损伤的风险产生变化,运动负荷与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绝对负荷中,负荷累积与损伤风险表现出剂量-效应关系;在相对负荷中,负荷变化对损伤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为了降低损伤风险,在训练安排时应避免长时间使用较低水平负荷或使用极高水平负荷,以及避免负荷的过快增长。  相似文献   

7.
对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现象与超量恢复原理的审视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运动训练的超量恢复现象的分析认为,机体承受已适应的运动负荷刺激对物质的消耗,至机体机能恢复到原有水平所出现的波动现象,是机体机能的消耗与恢复达到充分平衡后的后效应,不会对机体机能能力产生直接的提高与降低。其原理,是机体在适度刺激条件下适应外环境的变化过程中,机体内环境偏离平衡态后所出现的过量恢复和恢复后在一定值的范围内波动。根据运动训练中机体承受运动负荷的特点,认为运动训练中的超量恢复原理是指机体承受超过原有运动负荷刺激后,所达到的适应性恢复水平与原有恢复水平之差。  相似文献   

8.
训练中运动负荷的定性及度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负荷是竞技运动过程中通过各种身体训练和比赛对运动员有机体所施加的刺激。严格地说,运动负荷应该包括生理与心理负荷两个方面。由于评定心理负荷的可靠方法尚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主要研究生理负荷。  相似文献   

9.
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亚高原训练期生化指标的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拉松运动员李柱宏为了备战北京奥运会,在海拔1 750 m的兰州愉中亚高原进行了为期4周的针对性训练,为了解李柱宏在亚高原训练中运动负荷对机体的刺激程度,掌握亚高原运动训练的规律,对李柱宏在亚高原不同训练负荷阶段尿常规指标和部分生化指标进行了跟踪检测.结果发现:不同运动负荷和强度对红细胞数无显著影响,大运动量训练可使血清尿素氮和肌酸激酶水平升高,睾酮和皮质醇比例明显升高,运动后恢复正常;运动负荷前后尿比重、酮体、亚硝酸盐及白细胞无显著变化;运动后尿蛋白、隐血、胆红素、尿胆元水平上升.说明通过生化指标的检测与分析发现.亚高原训练能对运动员的机体产生较为深刻的影响,对运动员的训练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运动负荷及其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什么是运动负荷?构成运动负荷的因素有哪些? 运动负荷是指由于训练因素的刺激使运动员机体所承受的生理、心理的负担。 这里所讲训练因素即通常所讲的运动量,亦称外部负荷。 构成外部负荷的因素有负荷数量、负荷强度、负荷时间和负荷密度(见左图)。 何谓负荷强度?有何意义?  相似文献   

11.
1.传统高原训练(HiHi)的基本思路及其思考 (1)高原训练的基本思路:高原训练实质上就是利用机体处于高原环境中对缺氧所产生的应答性和适应性变化,改善机体转运和利用氧气的能力.通过运动员在高原低氧环境下承受训练负荷,给机体施加了一个新的训练刺激,以运动性缺氧和环境性缺氧两种负荷的迭加,造成比平原更为深刻的缺氧刺激,以更大程度地调动运动员的身体潜能,从而显著增强有氧耐力训练的效果,快速提高有氧能力.  相似文献   

12.
深刻认识运动项目本质特征实施24小时全方位科学安排训练山东省体育运动技术学院窦学忠,綦南在运动训练中,主要是采用施加运动负荷,有意识地、主动地、良性地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使之产生训练适应。其生理机制可用生理应激学说来解释。生理应激是一切日常生活...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长跑的训练特点及适宜负荷原则在中长跑运动训练中的实际应用,得出适宜运动负荷有助于中长跑运动员运动成绩的提高及运动训练科学合理恢复,不适宜运动负荷会引起运动员机体劣变直接导致运动成绩下降与运动损伤。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借助生物适应理论探讨运动训练的本质,为提高运动员竞技能力提供理论依据。运动训练是有目的的改造人类自身的实践活动,其本质就是基于内稳态的生物适应,是对内稳态理论的应用与发展。运动训练中人体对训练负荷产生的应激反应,能引起有机体机能水平的适应性提高,适应过程和适应机理均可通过应激学说来解释。训练刺激会给机体内部带来正负两种效应:适应效应和疲劳效应。在有效的时间内,任何一次训练刺激最终表现为正负两种效应的综合。  相似文献   

15.
<正>武术运动员一般从六七岁开始习武,运动竞技期可持续到30岁左右,而运动寿命可延长到终年。儿童少年阶段训练是竞技能力持续增长的黄金时期。在这长达十几年的岁月里,运动员在常年累月的运动负荷刺激下,其竞技能力趋于稳定,机能对训练负荷已产生了适应性的机能变化。如总采用常规负荷,继续恪守少儿时期不宜采用大负荷训练的传统观念,则运动训练的生物适应和生物改造功能就不能得到发挥,运动员的专项技术、技能和竞技水平就不能得到进一步提高。针对这一情况,作者在  相似文献   

16.
严蓓 《游泳》2007,(2):26-28
我们大多数人都把训练水平的提高与训练负荷的增加联系在一起。却常常忽视训练能力的获得恰恰是发生在我们身体休息的时候。运动成绩的提高出现在机体对某一训练负荷的适应,并在承受负荷后产生恢复的阶段。因此,虽然训练负荷是产生适应过程的重要刺激源,但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重组”都是发生在机体休息的时候(恢复的时候)。  相似文献   

17.
一、现代运动员在进行运动训练时要求机体承受较大的负荷,这种负荷必然会使机体产生适应性与功能性的变化,而其中以心血管系统的变化意义为最大。二、运动生理学研究证实:心血管系统的形态和功能方面的发展取决于机体如何成功地实现血液循环。在机体有规律地承受运动负荷的影响下,心血管系统会产生适应性调节,这是为机体提供从事高强度运动的能力所必不可少的。那么,运动训练时心血管系统功能的发展和改善到底起有什么作用呢? 中等强度有氧耐力训练(如:跑、游泳和滑雪等)能逐步增大心脏体积并有助于改善外周循环。以有氧与无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相似文献   

18.
排球运动员的竞技能力是在训练负荷、比赛负荷以及其他为提高竞技能力和竞技准备而采取的措施的影响下提高的。身体素质的训练是训练负荷的重要内容。众所周知,运动竞技能力主要通过运动刺激来提高,如果这种刺激能产生训练的效果,也就是能发展,保持某种  相似文献   

19.
摔跤是一项消耗高体能的竞技体育项目。运动员的竞技水平越高,运动负荷强度和量就越大。运动生理学指出:"如果运动负荷的刺激符合人体对训练的适应性特点,则最为有效。"因此,在运动训练中科学控制负荷量,使机体保持快速恢复至运动刺激并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过程是关键。同时,恢复手段和训练手段也同等重要。  相似文献   

20.
赛艇训练监测与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人体生物科学手段,对10名优秀赛艇女子运动员2年的研究表明:对运动员进行运动机能的评定,从而寻找适宜运动负荷并对运动负荷的量与强度进行严格控制,能使运动员产生良好机能性适应,避免运动员训练不足或过度训练,使训练节省化、精确化,迅速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