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普通高校中,民族传统的体育运动是高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对于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学而言,也是课外的延续和补充。这些运动中不仅有大众型的各类群体性活动和水平较高的运动代表队.而且还当广西当地特有的一些体育竞技项目。本文将根据广西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分析,并针对如何发展广西少数民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提高运动成绩,并且加强教练员的培养,建立健全运动训练和体育竞赛体系等相关方面提出今后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调查访谈等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对西北地区高校在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教育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西北地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相应的对策,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健康发展,推进高校体育教育改革服务。  相似文献   

3.
1 前言体育运动成就动机是指运动个体对体育运动的认识及追求成功的一种倾向 ;体育活动态度是指个体对体育活动的一种相对稳定而持久的认识、情感和行为倾向。两者均指向体育运动领域 ,是研究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的基本内容。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和普通大学生是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主体 ,但是 ,高校体育对两者教育的目的和要求不同。普通高校办高水平运动队 ,培养高水平运动员承担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的任务 ,是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需要 ,也是高校体育改革的要求。对高水平大学生运动员的要求是智育合格体育运动水平高 ,而对普通大学生则要求文…  相似文献   

4.
武术作为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一,一直以来都是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建设的重点项目,高水平武术运动队经过了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在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运动员学生向学生运动员转变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并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我国普通高校高水平武术运动队的建设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与不足。本文主要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  相似文献   

5.
江苏省专业队运动员体育成就动机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体育运动倾向问卷》调查法,以江苏省队部分运动员为研究对象,以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及普通高校大学生为对照组,对江苏省专业运动员体育成就动机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省专业队运动员的体育成就动机不存在性别差异,省专业队运动员与普通高校大学生在体育成就动机上存在显著差异,与普通高校的高水平运动队的运动员则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对比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通过对近五届广西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发展情况的对比分析,探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开展现状,找出变化的规律及发展趋势,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为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的长期、稳定发展和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传承开发提供些许参考.  相似文献   

7.
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练员领导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LSS量袁对我国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练员领导行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教练员在社会指导、民主、社会支持和奖励行为上自我估计过高;在运动员各特征及其一些水平上,在运动员喜欢的和教练员实际的领导行为各雏度上都存在显著性差异,说明不同属性的运动员对教练员不同领导行为维度上存在不满意的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广西优秀运动员和普通高校的业余运动员进行了焦虑水平和意志品质的定量研究。显示出广西运动员在这两方面的如下差异:男运动员好于女运动员;男子组中非球类项目好于球类项目、健将好于一般运动员。女运动员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男女在运动员和大学生之间也未出现显著性差异。本文为运动员的心理训练和选材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文化的视角对广西壮、侗、水、仫佬、毛南等壮侗语系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形态进行探析,结果表明壮侗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蕴含着辛勤劳作、节庆习俗、宗教思想、娱心健体等文化内涵,具有多元兼容、含蓄幽默、自信和谐、民俗大众的独特文化特质。打造文化品牌,挖掘壮侗文化的现代内涵以及保护传承环境,培养传承接班人是推进广西壮侗民族体育文化现代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世纪未的盛会在本世纪最后一个金秋,各民族运动员相聚美丽的西藏拉萨,参加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赛场的比赛。透过“力”与“美”的较量,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也充分显现于人们的眼前。在本世纪最后一个金秋,各民族运动员相聚美丽的西藏拉萨,参加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赛场的比赛。透过“力”与“美”的较量,中华民族的勃勃生机也充分显现于人们的眼前。在本世纪最后一个金秋,各民族运动员相聚美丽的西藏拉萨,参加第6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分赛场的比赛。透过“力”与“美”的较量,中华民族的勃勃…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提出今后民族传统体育教育发展的主要途径:加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利用,并充分引入高校体育课堂;加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为民族地区普通高校的民族传统体育教育提供保障;加强对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理论的研究,有效地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加强民族地区民族传统体育的产业化发展,实现民族传统体育价值的社会化、国际化。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专家访谈等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现状、存在问题原因进行研究,目的是提高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文化水平,加强知识型运动员的培养,以期为黑龙江省普通高校高水平篮球运动员的文化教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推进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教学改革,通过文献资料、问卷调查和专家访谈等方法对福建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改革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福建省普通高校体育课程内容的改革在体育运动项目数量、质量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课程内容的世界性、民族性等方面要进一步加强。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增加课程内容数量,创新课程内容设置,加强课程内容的文化性建设、挖掘民族传统教学内容等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赵海燕  林建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15(12):103-104,108
运动动机是体育运动中起重要作用的内在心理力量,技战术意识需要从小培养,动机能够也需要从小培养。以2006年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的年龄组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对他们参加游泳训练比赛的动机进行研究与分析,期望能为广西年龄组运动员运动训练科学化加培养高质量的游泳后备人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对“阳光体育运动”和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内涵进行分析,找出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阳光体育运动”中的切入点,并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中的优势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和分析,旨在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引入“阳光体育运动”中,进一步丰富阳光体育运动课程教学内容、有效增强青少年体质,使校园体育文化更具特色。  相似文献   

16.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等方法通过对广西历届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的调查与回顾,来对比分析其赛事规模、赛制等方面内容,以了解、掌握其发展现状,找出其发展规律,并以其为基点结合博弈理论探讨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等研究方法,针对广西高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现状和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利用情况深入调查研究。调查结果显示,85%的广西高校已经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85%的学生测试成绩达到目标要求,学生掌握两项体育技能也接近目标要求。但存在项目开展不均衡,场地器材不足、学生兴趣不浓、领导重视不够、学生体育锻炼意识淡薄等现象,影响着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广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丰富,学生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兴趣较浓厚;部分高校课内外都积极开展了多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丰富了学校体育活动的内容与形式。课题组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利用于高校阳光体育运动中,以利于传承民族传统体育资源,打造特色的地域性阳光体育运动,以期为长效开展阳光体育运动拓宽思路,为政府部门和高校制定与完善阳光体育运动实施策略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访谈法、调研法、分析法,探讨赫哲族摔跤的产生、发展和社会功能,设置为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的可行性。结果表明:赫哲族摔跤在赫哲人狩猎生产和社会生活中产生,随着狩猎生产工具和社会生活的变革,发展成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经考察分析,赫哲族摔跤能够设置成普通高校民族传统体育选项课,规范传承并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9.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实地考察法对我国普通高校内太极拳运动以及太极文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对于我国高校太极拳运动和太极文化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思路和见解,使太极拳这种极具民族文化特征的体育运动在普通高校得到弘扬与发展。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校的运动队,负有推动学校体育运动的开展和为本校赢得荣誉的双重任务。为此,提高运动队整体素养,即思想意识、运动技能以及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等,是高校运动队建设和提高的重要保证。然而,由于大学生的学习任务繁重,业余时间有限,运动员大多数来自普通中学或传统运动项目的重点中学,少数来自省市专业队,因此,普通高校女子篮球队的业余训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