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蹬式或屈蹬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期间的生物力学分析经典理论"是在脚着地期间先"缓冲"、再"后蹬"的生物力学分析理论,文章提出的"划船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脚着地期间的生物力学分析理论"合理解释了短跑途中跑前支撑时期是主要动力来源,后支撑时期着地腿的运动是前支撑时期转动—平动的继续  相似文献   

2.
为了进一步探讨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本文对现代短跑途中跑前后摆动腿的后摆,前摆、下压着地技术及腾空过程中的伸髋技术对跑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短跑途中跑训练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短跑途中跑的人体水平加速的主要动力阶段是前支撑阶段,关键环节是伸髋及屈髋,原动肌是以髋腰为主的屈髋肌群和以股二头肌为主的伸髋肌群;缓冲被赋予新的意义,脚着地瞬间反作用力是膝关节的缓冲,未对人体的整体运动产生效应,途中跑应增大脚着地点与身体中心投影点的距离,尽快结束无效蹬伸。  相似文献   

4.
我国主要田径教材关于跑的周期阶段的划分存在着多种理论,其中对支撑时期着地缓冲与后蹬起、止点的划分也存在较大分歧.为解决该问题,运用信息技术为主的方法,对当今世界男子100 m记录保持者博尔特的有关技术参数进行分析,提出了着地缓冲与后蹬止、起点的新划分方法,指出划分应具体量化,以期为短跑技术分析的实际运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后蹬不再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推动力,摆力才是提高跑速的关键,以髋为轴的摆腿技术是短跑技术的重中之重,正确的摆腿动作,可形成良好的着地支撑技术,对提高短跑成绩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途中跑是短跑全程中最主要的部分,其技术正确与否,决定着短跑成绩的好坏,在途中跑教学中,常常发现中一些学生后蹬不直、前摆不高、上体过分前倾、全身紧张等错误动作导致的坐着跑、跳着跑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百米跑是速度性项目。要想跑出人体的最大速度,首先要有正确的短跑技术。随着科技的发展,塑胶跑道的问世,现代短跑技术又有新的进展,从而促使对短跑技术理论作新的理解和探讨。在途中跑中后蹬不再是短跑成绩的主要决定因素。摆动腿积极前摆、后扒才是提高短跑速度的关键。实践证明,采用必要的专门性辅助练习,能有效地改进途中跑摆动腿前摆后扒的技术,从而提高百米跑的专项成绩。  相似文献   

8.
对于跑步技术提出了新的观点:基于两腿周期动作同时具有对应性、同步性和反方向性的特征,把单腿动作周期划分为折叠后摆、前摆、下压着地缓冲、后蹬四个阶段,有利于双腿动作协调配合的动力学特征分析.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通过对短跑运动成绩和途中跑技术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对现代短跑途中跑技术的运动学、动力学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支撑腿与摆动腿的协调配合,膝关节放松,使小腿处于自然摆动状态,用前脚掌着地,脚着地点距人体重心投影点距离适中是现代短跑途中跑技术的显著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一、髋、踝关节在短跑中的作用分析跑的动作,其后蹬首先是从伸展髋关节开始,由髋关节、膝关节的伸肌群和踝关节的跖屈肌群作爆发式收缩。从关节所拥有的肌纤维数量和肌肉力量来说,髋关节比膝踝关节力量大,后蹬时工作的幅度也大,在蹬地过程中积极伸展髋关节有利于重心向前移动,对提高水平速度是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本文结合我国优秀男子短跑运动员高速摄影影片解祈数据,试图确立摆动腿摆动同期时相划分,并以此时相划分对其后伸、折叠摆动、下压着地三个动作时相的力学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其中重点分析折叠摆动时相支撑腿落地瞬间和支撑腿最大缓冲瞬间摆动腿与支撑腿的相互作用关系,为现代短跑技术以摆为主、摆蹬配合提供了生物力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本文笔者曾在《划船式短跑技术的途中跑动作周期的构成与划分》一文中提出"划船式短跑技术" 的途中跑动作周期的构成与划分理论。为了进一步深入探讨"划船式短跑技术",笔者在本文中采用与"后蹬式或屈蹬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躯干姿势分析理论"对比的方式,叙述"划船式短跑途中跑技术躯干姿势分析理论"。  相似文献   

13.
后蹬动作是短跑技术的关键 ,是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运用运动学和力学原理对短跑屈蹬跑技术作用进行浅析 ,为进一步提高短跑技术教学和训练提供一定理论帮助  相似文献   

14.
后蹬不再是决定短跑成绩的主要推动力,摆动力才是提高跑速的关键,以髋关节为轴的摆腿和以肩关节为轴强有力的协调摆臂是短跑技术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减小摆动腿前摆的转动半径,缩短前摆在空中的时间是加强短跑摆动腿前摆动力的关键,而摆动腿支撑前摆的效果是短跑教学与训练中最为重要的技术环节,支撑摆动腿的折叠角度和摆动腿的摆动幅度、速度又直接影响蹬地效果.从生物力学角度看,摆动腿的快速向前摆动,对相向运动的支撑腿产生作用力,从而加强了支撑腿产生更加向后向下的作用力.  相似文献   

16.
对短跑技术前支撑扒地性质的认识存在分歧,一种认为前支撑积极扒地动作是一种动力;另一种认为前主楼积极划地动作是一种缓冲减少阻力为过渡到后蹬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17.
人体在跑动时依靠两腿连续不断地后蹬,前摆动作,克服阻力,获得前进的动力,形成了跑进速度,决定跑速快慢的主要因素,除了内脏器官的功能能力外,由下面三个主要因素决定的。豆、步幅和步频跑速是由步幅和步频两个因素来决定的。步幅是指跑动过程中,两脚着地的距离,也就是跑动时两腿交互用力后蹬,利用惯力,使人体继续向前移动,从一腿后组开始,到另一小腿前摆落地之间的长度为一步幅。其大小取决于跑动者腿的长度、后蹬的力量与角度以及髋关节的灵活性、柔韧性和身体各部分协调配合的。步频是指跑动过程中,两腿在单位时间内交替进…  相似文献   

18.
现代世界短跑水平发展迅速,其中途中跑是短跑中距离最长、速度最快的一段,就技术发展而言.跑的同期动作结构上并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只是从以前的侧重后蹬转变为更注重摆动。本文就现代“摆动式”的跑法对其中的关键技术加以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创编田径教学“口诀”时 ,最关键的问题是 :“口诀”要生动形象地反映出动作的本质和要点 ,语言力求精炼 ,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实际。1 抓住技术的实质 ,掌握技术的内在规律。如短跑中途中跑的技术动作“口诀” :屈膝带髋前上摆 ,充分蹬伸髋膝踝 ;上体正直微前倾 ,两臂弯曲前后摆 ;步幅大而步频快 ,蹬摆直线跑得快。蹬与摆是推动人体前进的主要动力 ,它是技术的实质。途中跑是全程跑中速度最快 ,距离最大的段落 ,它的技术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决定短跑的成绩。“口诀”前两句说明摆腿的动作要领和方向 ,强调支撑时要充分伸直髋、膝、踝三关节 ,…  相似文献   

20.
后蹬跑是提高短跑成绩不可缺少的练习动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笔者采取以下几种练习方法,效果显著。一、扶墙练习法学生按照教师指挥双手扶墙,听口令节奏进行后蹬跑练习。学生左脚支撑地面,踝、膝、髋三关节蹬直,右脚摆腿,大腿屈膝积极前摆,上体稍前倾斜,保持一条直线,两腿交换进行,由慢到快。二、数字游戏法练习方法:将学生分成六路纵队,标用30米跑道,学生听口令开始用数字丈量步点,跨步跑。看哪一位学生能用最少的数字跨完30米。课中可多采用此方法,学生渐渐形成后蹬跑形式。三、竞赛游戏法在体育课堂教学中可采用游戏竞赛方法,将学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