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经过艰难曲折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各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建国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日益彰显,发展道路更加清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更加正确。坚持“三个自信”是党对执政规律的新探索,是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通过中国特色道路实践、理论总结、制度建设等途径实现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过程。对中国特色道路的艰难探索,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经验总结,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党的制度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建设、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3.
唯物史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指出社会主义必将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理论基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成功的历史必然性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历史依据;社会主义建设、改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实践基础;科学发展是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底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科学理论指引下,在中国特殊国情和社会发展逻辑规律的历史必然中产生,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形成,必将在科学发展的引领下更加自信地走下去。  相似文献   

4.
刘春祎 《甘肃教育》2020,(6):177-177
随着高中新课改的深入推进,各学科教学都把教学目标定位为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思想政治课程紧密结合社会实践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了解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进程,培育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核心素养,逐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基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相似文献   

5.
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党和政府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分析中学生生态文明教育面临的问题,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对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把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有机统一起来,追求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三重和谐。资本主义是造成生态危机的制度根源,而社会主义是生态文明的制度基础。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道路上,必须摆脱西方发展主义的霸权语境,建立绿色GDP体系,积极探索公有制的多种实现形式和管理形式,发挥国有经济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主导作用,推动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消费文化。中国走向生态文明的道路,和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的有机融合是同步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经历了长时间艰辛探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导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就,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理论与实践,开创了中国特色生态文明建设道路,凸显了生态文明新时代,坚定了全球共建一个生态良好、清洁美丽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信心与决心,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的独特领导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促进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生态理论发展与全球生态治理理论创新,具有多重世界意义。  相似文献   

8.
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列入重要议题,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建设过程中,马克思生态观理论贯穿其中,为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文明道路的开拓,为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中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发展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我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化,以及执政党的优良品质,为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可能性;在实践中,把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等五大建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坚持改革开放三者有机统一起来,是成功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路径。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自信何来?党的建设对“三个自信”的影响多大?党风廉政建设是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党风出现的问题应该采取什么措施加以解决?从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图书馆馆藏图书流通情况的统计,选择馆藏各类图书借阅量、品种借阅频次、单册借阅频次、读者阅读规律等指标分析读者的阅读需求,由此探索图书馆基本馆藏建设和文献采访策略,为馆藏资源优化及服务质量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意义协商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在国外已经有30年的研究历史。意义协商的研究经历了三个阶段:(1)定性描述阶段(1980-1984年);(2)理论创建阶段(1985-1995年);(3)理论修正阶段(1996年至今)。本文分别对三个阶段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指出其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意义协商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汉字发展史纲要》在论证汉代形声字发展之时,对《说文解字》中部分汉字史料的时代缺乏考辨;对出土文献所用汉字与《说文解字》收录汉字的类型差别,未作区分;对出土文献中的汉字史料利用也不够充分,故而导致其书对形声字发展轨迹的描述不尽准确。《汉字发展史纲要》认为汉代是形声字大量产生的时期,根据近人的最新统计资料,形声字数量在战国时期就超过当时汉字总量的80%,形声字大量产生的时间,应该提前至战国时期。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的用人思想是邓小平人才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内涵十分丰富,主要体现在人民公认、实践检验的用人路线;唯才是举、任人唯贤的用人原则;德才兼备、注重"四化"的用人标准;打破常规、不拘一格的用人气度;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用人方法;放开视野、五湖四海的用人艺术等方面。研究和把握好邓小平的用人思想,对于推进当前我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公开公平公正地用人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词义及其概念对应性与词义类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词的词汇意义、语法意义和色彩意义是词义不可缺少的部分,对词义类聚的划分也都具有各自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词义类聚中,也存在着静态类聚和动态类聚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举证责任的规定很简略,理论上也少有针对性的细线条探究,司法实践中标准不明,随意性大。根据我国的立法规定和司法解释,结合外国立法和举证责任分配的基本原理,公诉案件审判程序中举证责任的具体分配原则为:对于犯罪构成要件事实由公诉方承担举证责任;对于排除犯罪事实由被告方承担举证责任;对于量刑、执行刑罚有影响的情节,谁主张谁举证;对于举证责任冲突的情节,可分不同情况处理;对于程序的合法性,公诉方负举证责任。  相似文献   

17.
简述了城市形象的含义,详细分析了城市形象的构成及其塑造方法,即建立:城市理念识别系统、城市行为识别系统、城市视觉识别系统。结合武汉的实际,探讨了武汉城市的定位以及武汉市如何设计和建设自己的城市形象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计量学的方法,对2006—2010年共20期《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的载文情况、作者情况及引文情况进行了统计量化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对教师的教学科研及《苏州教育学院学报》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9.
旅游现象中的矛盾对立统一律与旅游理论体系之构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构民体系的旅游学科理论成为近年来旅游基础理论研究的热点。这一进程的快慢不仅关系到旅游学科的生存。也直接影响着旅游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基于此,作运用马克思主义 矛盾对立统一律的基本原理,与旅游实际情况相经 透视旅游现象中的种种矛盾基础上进行抽象思考,运用从 具体到抽象到思维的具体的构建科学理论体系的方法,试图推导出旅游理论体系所必需的两大组成部分,基本概念和分支学科。  相似文献   

20.
论知耻     
知耻之意论述知耻意识的内涵和表现,知耻之理论述耻的发生以及知耻是如何影响道德主体的;知耻之教从现实出发论述耻育的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