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  相似文献   

2.
一、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①还,顾反②为女杀彘③。”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④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  相似文献   

3.
曾子杀彘。亦作“杀彘教子”。见《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  相似文献   

4.
曾子杀彘     
据《韩非子》记载:曾子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相似文献   

5.
曾子杀彘     
曾子之妻之市 ,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 :“女还 ,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来 ,曾子欲捕彘杀之。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 ,待父母而学者也 ,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 ,是教子欺也。母欺子 ,子而不信其母 ,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韩非子》)注释 :曾子 :即曾参 ,孔子弟子。彘 (zhì) :猪。 第一个“之”字作“的”字讲 ,第二个“之”字作“往”字讲。市 :集市。 女 :同“汝”,你。 顾反 :返回。反 ,同“返”。 适 :往。这句是说去集市后回来。 特 :但 ,不过。 戏 :玩儿 ,这里是“说着玩儿”…  相似文献   

6.
曾子杀彘     
阅读材料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1)a而泣。其母曰:“女还(2),顾反为汝杀彘(zhì,猪)。”妻适(3)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1)b。妻止之(1)c曰:“特与婴儿戏耳。”(4)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智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今子欺之(1)d,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译习题(1)文中标有a、b、c、d的四个“之”字,都是代词。各指代什么?请说明。abcd(2)“女还”的意思是()。A.女儿还要来B.你回去吧C.女儿回来了D.你归还我(3)在字典中,“适”有下面六个义项。在这句话中,“适”的意思d(是()。A.到B.适合…  相似文献   

7.
一、孟子少时 孟子少时,东家杀豚,孟子问其母曰:“东家杀豚何为①?”母日“欲啖汝。”其母自悔而言,日:“吾怀妊是子,席不正不坐;割不正不食,胎之教也,今适有知而欺之,是教之不信也。”乃买东家豚肉以食之,明不欺也。  相似文献   

8.
乐羊子妻     
正河南乐羊子之妻者,不知何氏之女也。羊子尝行路,得遗金一饼,还以与妻,妻曰:"妾闻志士不饮盗泉之水①,廉者不受嗟来之食②,况拾遗求利,以污其行乎!"羊子大惭,乃捐金于野,而远寻师学。一年来归,妻跪问其故。羊子曰:"久行怀思,无它异也。"妻乃引刀趋机而言曰:"此织生自蚕茧,成于  相似文献   

9.
《晋弓工妻》阅读训练 【原文】弓工妻者,晋繁人之女也。当平公之时,使其夫为弓,三年乃成。平公引弓而射,不穿一札。平公怒,将杀弓人。弓人之妻请见日:“繁人之子。弓人之妻也。愿有谒于君。”平公见之,妻曰:“君闻昔者公刘之行乎?羊牛践葭苇,恻然为民痛之。恩及草木,岂欲杀不辜者乎!秦穆公,有盗食其骏马之肉,  相似文献   

10.
不识车轭     
郑县人有得车轭者,而不知其名。问人曰:"此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俄,又复得一,问人曰:"此是何种也?"对曰:"此车轭也。"问者大怒,曰:"曩者曰车轭,今又曰车轭,是何众也?此女欺我也!"遂与之斗。  相似文献   

11.
苏秦刺股     
<正>苏秦乃洛阳人,学纵横之术,游说秦王,书十上而不为用,资用匮乏,潦倒而归。至家,妻不下纴,嫂不为炊,父母不以为子。苏秦喟然叹曰:"妻不以我为夫,嫂不以我为叔,父母不以我为子,是皆秦之罪也!"乃夜发书,陈箧数十,得太公《阴符》之谋,伏而诵之,简练以为揣摩。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曰:"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取卿相之尊者乎?"后卒合齐、楚、燕、赵、魏、韩抗秦,佩六国相印。(据《战国策·秦策》改写)  相似文献   

12.
孙叔敖埋蛇     
刘向  饶忠祥 《阅读与鉴赏》2008,(12):51-51,55
孙叔敖为婴儿之时,尝①出游,见两头蛇,杀而埋之,归而泣,忧而不食。母问其故。叔敖对曰:“儿闻见两头蛇者必死。向②吾见之,恐去③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  相似文献   

13.
<正>"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这是现行人教版高中语文课文《鸿门宴》中的句子。"生彘肩"的"生"何解?课文没有注释;现行《教师教学用书》把"生彘肩"翻译为"一只生猪  相似文献   

14.
不死之药     
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以入。中射之士问曰:"可食乎?"曰:"可。"因夺而食之。王怒,使人杀中射之士。中射之士使人说王曰:"臣问谒者,谒者曰可食,臣故食之。是臣无罪,罪在谒者也。且客献不死之药,臣食之而王杀之,是死药也。王杀无罪之臣,而明人之欺  相似文献   

15.
白雪纷纷     
谢太傅①寒雪日内集②,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③曰:"撒盐空中差可拟④。"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⑤妻也。  相似文献   

16.
"三世出妻"之三世为叔梁纥、伯鱼、子思,与孔子本人无关;"出妻"之"出",不但有男方主动休妻之义,更有女方主动离开之义。孔子之父叔梁纥因正妻无子而休妻,符合当时的道德规范;孔子之子伯鱼因为死得早,其妻无依无靠,便带着子思返回娘家讨生活;子思之妻因子思家贫而自愿离开。有些学者认为"出母"为"生母"之义,结合语境看也不准确。  相似文献   

17.
(本课本选自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原文呈现: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相似文献   

18.
穆公尝请伯乐曰:"子之年长矣, 子姓有可使求马者乎?"伯乐对曰: "良马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马者, 若灭、若没、若亡、若失。若此者,绝尘 弭辙。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马, 不可告以天下之马也。臣有所与之共 担缠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马,非 臣之下也。" 公其九方皋,使行求马。三月而 反报,曰:"得之矣,在沙丘。"公曰: "何马也?"对曰"牝而黄。"使人取之, 牡而骊,公不说。召伯乐而谓之曰: "败矣,子所使求马者,色物牝牡弗能 知,又何马之能知也?"伯乐喟然大患 曰:"是乃其所以千万臣而无数者也。 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 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 其所不见。若皋之相马,乃有贵乎马 者也。"马至,果天下之马。  相似文献   

19.
晋公子重耳之及于难也①,晋人伐诸蒲城.蒲城人欲战,重耳不可,曰:"保君父之命而享其生禄②,于是乎得人.有人而校③,罪莫大焉.吾其奔也."遂奔狄.从者狐偃、赵衰、颠颉、魏武子、司空季子④. 狄人伐廧咎如⑤,获其二女,隗、季隗,纳诸公子.公子取季隗,生伯鯈、叔刘⑥,以叔隗妻赵衰⑦,生盾.将适齐⑧,谓季隗曰:"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对曰:"我二十五年矣,又如是而嫁,则就木焉⑨.请待子."处狄十二年而行⑩.  相似文献   

20.
文言趣读     
孙叔教,楚之令尹(国相)也,治国有功,楚人誉之。其少时,尝出游,见两头蛇,归商泣。其母问其故,对曰:“吾闻之:见两头蛇者死。向吾见之,恐去母而死也。”母曰:“蛇今安在?”曰:“恐他人又见,杀而埋之矣。”母曰:“尔有阴德,神必佑之,毋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