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7 毫秒
1.
林白小说多采用内聚焦型的叙事视角,以“回望”的姿态,为读者敞开女性经验的深渊;并通过人物与叙事关系的滑动,使叙述者以感受和体认的方式进入他人的故事,把自己写进文本。本文试图运用《叙事学》的观点透过《致命的飞翔》,把握林白的叙事策略。  相似文献   

2.
女作家林白的长篇小说《一个人的战争》是20世纪90年代女性写作的代表作品,而“自传性写作”是作品的重要特色之一。该文试图从传记文学研究的角度,对小说文本中表现出的自传性进行分析。通过论述自传性在该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式及其所获得的文本接受效果,阐明了自传性写作对该文本的正面与负面影响,以此来探索自传性之于现阶段女性文学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林白是20世紀女性写作的标志性作家,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林白以精英化的"身体写作"蜚声文坛,其小说的叙事模式可以归纳为:镜中的自恋,死亡和疯狂,女性欲望同盟以及身体与权利的交换等。林白借助这些叙事模式建构了女性的身体主体性;林白为代表的女作家的"身体写作"发出了女性个体生命的呐喊,突破了男权话语对女性个体生命的遮蔽和改装,同时也不可避免地成了"被看"的对象。但这是女性在市场经济时代不断走向独立和自主的主要策略和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4.
神秘主义叙事是先锋作家常用的方法,具有女性文学和先锋作家双重身份的林白也在其作品中渗入了神秘主义的因子,形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感觉和神秘主义色彩。以神秘主义叙事为切入点,通过林白小说中神秘人物、神秘事件以及叙事手法解读其小说的神秘主义特色,挖掘地域文化风俗和自身特质对其神秘主义叙事的影响,并阐释其神秘主义叙事在释放女性话语方面的作用以及林白神秘主义独特的诗化意境。  相似文献   

5.
胡燕怀的小说《洞火》借助于一个古矿井寻宝的故事,对人性的奥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文章从小说文本寻宝传奇的叙事结构与内容、“我”讲述个体生存体验的叙事视角等方面,探寻了作家胡燕怀关于人性复杂而含混的表现与思考,分析了该作品叙事的历史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美国后现代叙事理论家苏珊·S.兰瑟在对西方女性作家的小说文本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三种叙述声音:作者型叙述声音、私人型叙述声音和集体型叙述声音。通过考察中国五四时代以来的女性作家小说文本,发现这三种叙述声音的特征对它们同样适用。在西方理论和中国文本相互观照的基础上,发现中国女性的叙述声音经过了一个由不自觉的隐匿(他者赋权)、自觉的显现(自我赋权)到与人物的声音交融(相互赋权)的过程,体现了中国女性作家书写的逐步成熟。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官场小说一方面因创作实践而在文坛日渐兴盛,另一方面也因对于定义内涵与外延的界定没有得到一致的确认而显得芜杂凌乱。女性作家书写的官场小说有别于同时期的男性作家,而显得独放异彩。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两位女性作家的作品,分别是铁凝的《无雨之城》和邵丽的《我的生活质量》展开文本分析,探视其新时期在主题和叙事上发生的延展与新变,进而透析女性作家官场小说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说《月亮门》在儿童视角下书写女性成长时,倾向以个体真实的生活经历为原型,并且通过第一人称叙事方式,片断似的回忆来摹写主人公的成长故事,旨在表现"文革"对女性成长造成的伤痛。在《月亮门》的成长叙事中,女性主体性别意识的自觉与真实的历史情境相融合,女性的成长与作家的现实体验构成一种相互映照的关系,使女性成长小说呈现出独特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9.
《霸王别姬》是张爱玲较早时期的一篇小说,作品中以巧妙的叙事角度和深刻的心理描写塑造了一个独特的虞姬形象,呈现出与历史叙事文本及男性作家笔下不同的女性内省意识。本文通过细致的文本解读,结合小说的创作背景,试图揭示出张爱玲笔下虞姬形象所独具的性别身份和历史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0.
林白是九十年代私人化小说创作的代表作家。以林白《一个人的战争》为例从主体意识、自恋意识、孤独意识三个层面对这一长篇小说解读分析客观而深刻地认识其私人化小说的创作特征。  相似文献   

11.
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1840-1928)是享有世界声誉的乡土作家,他的“威塞克斯小说”再现了英国西南部多塞特郡的风土人情,描写了现代文明对宗法制传统的侵蚀,以及普通人在时代转型期的人生境遇及心态,特别是其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塑造,完整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思想。有人评价说:“哈代的世界是由年青妇人和姑娘们构成的世界。”①他在作品中村建了一个以女性为文本中心的叙事结构,尤其是在他的“性格与环境小说”的名篇《还乡》和《苔丝》中,打破了英国文学主流文化传统将男性作为创作主题,把女性作为文学作品中附庸的角色模式,在他…  相似文献   

12.
林白小说中充满含义深刻的意象。作者所描写的充满花开与花落的沙街暗示着女性痛苦的生存境地,镜子则象征着女性的自我认识,窗帘、屏风和阁楼等遮蔽性的意象为女性的自我认识提供了一个安全的、独立的女性空间。所有这些意象都是理解作为女性主义文本的林白小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正要说文学叙事与地域之间的关系,确实是很奇妙的。读朱山坡的小说时,我不时能从字里行间捕捉到一丝熟悉的南方幻影和气息,回想起来,在初读同为广西北流作家的林白的小说时也有这种感觉:潮湿、阴郁、飘忽不定的魅影、捉摸不透的意蕴。当然,这并不是无谓的重复,事实上,无论是林白,还是朱山坡,他们的个人风格都是很明显的。在"70后"中,朱山坡是为数不多的坚持文学的纯  相似文献   

14.
《伤逝》与《莎菲女士的日记》是产生在五四落潮之后的两个经典文本。这两部作品在小说主题、叙事风格的抒情化、情感的低沉性方面有相同之处,在叙述立场、叙事模式与作品内蕴上又存在着不同之处。从此我们能发现男性作家与女性作家对同一问题的不同思考。  相似文献   

15.
长期以来,对加拿大作家艾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形象的解读,大多从身份与主体、精神创伤、人物塑造等方面入手来阐明女性作为“第二性”所面临的困境及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较少对文本当中屡见不鲜的非理性情感的参与进行阐释。这便会遮蔽情感,尤其是遮蔽羞耻感作为关键因素在塑造主体的自我意识和助推情节方面所蕴含的巨大能动性。因此,本文主要选取《办公室》、《洗礼》和《亚孟森》三篇小说,以门罗女性叙事的纵向发展为线,在总览“第二性”们寻求自我突破的过程中,聚焦剖析门罗笔下女性人物的羞耻感。也就是说,性别化的羞耻感叙事不仅暴露出女性所受到的异化凝视,揭示了依附心理对女性造成的情感创伤,同时,女性对羞耻感的反抗还展露出她们追求自我的意识觉醒。  相似文献   

16.
林白是中国90年代女性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林白的小说受到了西方不同传统的影响,大胆坦率地写到了人类生活最隐秘的领域.林白作品的特点是凸现女性内在欲望的叙事策略;回忆与想象统一的叙事艺术;感官化的叙事语言.  相似文献   

17.
林白是中国90年代女性小说的代表人物之一,林白的小说受到了西方不同传统的影响,大胆坦率地写到了人类生活最隐秘的领域,林白作品的特点是:凸现女性内在欲望的叙事策略;回已与想象统一的叙事艺术,感官化的叙事语言。  相似文献   

18.
女性主义叙事学主要研究叙事话语与性别及身份的关联,是西方后经典叙事学发展的前沿理论。《刺猬的优雅》通过看门人荷妮和富家少女帕洛玛的交替视角,展示了巴黎一栋高级公寓里发生的故事,揭露她们的经历和心路演变。以女性主义叙事学为理论依据,围绕小说的叙事声音、叙事视角及叙事结构特点对小说文本进行分析,探讨芭贝里身为女性作家在写作中如何通过女性叙事策略,建构起女性叙事声音和女性话语权威。其写作尝试也对中国的女性主义小说创作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林白的小说创作是一次次从虚构到呈现的过程,即通过其独特而自由的、充满自省和批判意识的自白式书写,完成了个体与世界整体的沟通,完整表达了其创作的自白意义。林白不同时期的代表性文本从女性意识、生命残缺者以及历史文化语境三个方面,展示了作家从虚构到呈现的创作流变和创作意图,以其特有的自白意义揭示出个人化写作所代表的审美取向和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20.
王朔的《动物凶猛》、林白的《致一九七五》和韩东的《小城好汉之英特迈往》都突出地表现了文学的主体性。这三位作家都在颠覆中“成长“,但是颠覆的内容和形式迥异。就文本的创作技巧而言,都采用“颠覆“的叙事策略,却收到不同的效果。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也在“颠覆“中成长,彰显着生命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