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苏朋 《中国研究生》2012,(10):10-17
读莫言乡土小说,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其中蕴含着一份感情,尤其是读《透明的红萝卜》以及之后陆续创作的《红高粱家族》、《丰乳肥臀》、《檀香刑》等经典作品。当你纵观这些乡土作品,就会清晰地发现有一条贯穿莫言文学创作的人文情愫的发展脉络,沿着这条脉络,莫言构筑的人文主义理想王国就会渐次明晰地矗立在你的面前。  相似文献   

2.
《考试周刊》2016,(88):15-16
《红高粱家族》是莫言2012年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品,其中运用了大量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习语。习语翻译在这部作品翻译中至关重要。目的论认为,翻译方法和策略由翻译目的决定。本文旨在从目的论的三原则出发,以葛浩文翻译的《红高粱家族》为例研究习语翻译,以期为习语翻译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3.
据新华网快讯:中国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诺贝尔委员会给其的颁奖词为:莫言"将魔幻现实与民间故事、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莫言,山东高密人,1955年生,中国当代著名作家。他自19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作品中充满了"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他也因此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的著作有《红高粱家族》、《酒国》、《丰乳肥臀》、  相似文献   

4.
浅论《红高粱》的文化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高粱》作为莫言的成名作,创作于八十年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文化大碰撞时期,代表着当代知识分子人文主义精神实践的一部分,浸淫着厚重的文化蕴含。《红高粱》中所呈现出来的历史文化具有主体体验的功能,乡土文化对于西方来说充满了神秘性,另外,母题的传承与创新使得作品更具故事性。对《红高粱》文化的阐述,有助于读者从宏观上对莫言作品有一个更为深刻的文化认知。  相似文献   

5.
自2012年莫言获诺贝尔文学奖以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莫言的作品。而作为莫言最广为流传的一本小说,《红高粱家族》被译成多种语言,其译本也成为如今翻译研究的最佳素材。本文旨在对英译本《红高粱家族》中译者葛浩文所展现的译者主体性进行分析。通过胡庚申的翻译适应选择论的研究,从选择与适应这两个方面对译本中的译者主体性进行探究。同时,本文也探讨了影响译者主体性的几个主要因素。借助本次研究,作者希望能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翻译过程和进行翻译批评。  相似文献   

6.
赵羲 《海外英语》2014,(4):144-146
《红高粱家族》英译本由美国著名翻译家葛浩文翻译,目前是莫言在海外销量最佳的英译作品。葛浩文的译作超脱出归化异化之争,翻译手法灵活,语言流畅,可读性强,同时尽力再现原文的风格。习语含有大量的文化信息,因此习语的翻译最能体现译者的水平。该文以《红高粱家族》中习语的翻译为例,探究葛浩文习语翻译方法,为中国现代文学"走出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莫言 《考试》2014,(12):60-61
<正>《红高粱家族》是我创作的九部长篇中的一部,但它绝对是我的最有影响力的作品,因为迄今为止,很多人在提到莫言的时候,往往代之为"《红高粱家族》的作者"。这部小说的第一部《红高粱》完成于1984年的冬天,当时我还在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最初的灵感产生带有一些偶然性。那是在一次文学创作讨论会上,一些老作家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即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有  相似文献   

8.
<正>隐喻是一种思维方式,贯穿于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中。国内学者如张培基、束定芳、肖家燕等人从认知语言学理论出发,对文学作品中的概念隐喻的翻译模式思维等进行了研究。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并存在一些空白领域。本文以国内作品《红高粱》和国外《费城》对比,探索概念认知翻译的异同。红高粱家族是中国作家莫言的代表作。《红高粱》中存在大量的概念隐喻,这是外国读者难以理解其文本  相似文献   

9.
莫言通过追忆历史重建了现代民族与国家的想象,他的《檀香刑》《丰乳肥臀》《红高粱家族》《生死疲劳》等作品,所描写的范围涉及义和团、抗日战争、土地改革和合作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以及改革开放等100多年来的中国历史。所以要研究莫言的文学必须将其置于一个连续、完整的文学谱系之中,跳出孤立的文本,站在一个更为广阔的历史维度上,对其作品中所反映的历史的、政治的、人性的、乡土的文化作出评判。莫言的新作《故乡人事》,只看名字就能够知道小说的三个侧重点是故乡、故乡的人和人做的事,所以笔者也从这三个方面入手,寻找莫言的小说与前人所留或一脉相承、或不拘一格之处。  相似文献   

10.
莫言,原名管谟业,中国新一辈极具活力的作家之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虽然早期被归类为“寻根派”作家,但其写作风格素以大胆见称,小说中总是充满进攻型的语言。例如成名作《红高粱家族》里不断出现的血腥场面中充满着强烈的感情控诉,但在“屎尿横飞”的场景之间,其实正是演义着一段现代革命的历史。故事中那片广袤狂野的高粱地,也被描绘成一个把历史、传统、城乡纵横交错的辽阔炫丽空间。 在经历《红高粱》的写作高峰后,莫言继续寻求突破,创作了大量中短篇作品及数部极具份量的长篇小说,如《酒国》及《丰乳肥臀》等,不少小说集如《(红耳朵》及《(传奇莫言》亦先后在台湾推出。由于童年大部分时间在农村度过,莫言自谓一直深受民间故事或传说所影响,故乡高密的一景一物就正是他创作的灵感泉源。小时侯在乡下流传的鬼怪故事也成为莫言许多荒诞小说的材料。 无论故事的情境气氛是华丽炫目、荒诞无稽还是鬼灵精怪,莫言的丰富想像空间与澎湃辗转的辞锋总是能叫人惊叹不已——诚如张大春在为Ⅸ红耳朵》作序时所音“千言万语,何若莫言”![编按]  相似文献   

11.
《收获》杂志社编辑部主任、作家叶开说:"莫言的作品大多喜欢,而我最喜欢的是《红高粱》《酒国》《丰乳肥臀》《生死疲劳》。"在叶开看来,莫言的书中,对社会不公正的抨击最具代表性的是《天堂蒜薹之歌》,对人性尊严的呼唤如《蛙》。如果是第一次读莫言的书,叶开的建议是《红高粱》。有评论说,年轻的一  相似文献   

12.
在当代作家的文学创作中,暴力描写受到许多作家的青睐,他们借暴力来表达深层的意义,当代著名作家莫言对暴力叙事也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从《红高粱家族》到《酒国》再到《檀香刑》等作品都有暴力元素的呈现,文章主要立足于《红高粱家族》这部长篇小说,通过对暴力描写的分析,探究其背后丰富而深刻的意义和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3.
由《红高粱》、《高粱酒》、《高粱殡》、《狗道》、《奇死》组成的《红高粱家族》可说是莫言的代表作。这部小说引起了广泛的阅读和研究,本文从"我父亲"这个形象入手,对童年视角、父亲形象和成长历程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能够开辟莫言研究的新视野。  相似文献   

14.
文章主要从意境、主题、叙事技巧、人物形象四个方面出发,追随莫言在《红高粱家族》中对于红高粱的世界里的生命价值与意义探索的过程,概括出那里的人们在苦难面前所呈现出来的生命形态,感悟其迸发出的强大精神力量,展示了红高粱的世界里生命力的蓬勃绽放状态,从而对莫言长篇小说《红高粱家族》中所蕴含的内在思想价值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5.
《新作文》2013,(3):8-9
1《红高粱》改编作品:《红高粱》作者:莫言导演:张艺谋成功指数:理由:《红高粱》是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成名作,曾荣获第4届全国中篇小说奖,被译成近二十种文字在全世界发行。而据此改编的电影则抓住了文学作品歌颂人性与蓬勃旺盛的生命力的精神内涵,并运用精湛的电影语言加以表述。该片获第38届柏林电影节金熊奖,这也是中国电影迄今为止在国际上获得的最高荣誉。  相似文献   

16.
莫言是我国当代最优秀的作家之一,其文学语言具有浓郁的方言色彩,备受学者们的关注。本文以《檀香刑》《红高粱》《食草家族》等经典作品为研究对象,分析方言使用特点,探究方言表达在文学作品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17.
方言词汇是作家们刻画人物形象、还原原文语境和增强作品真实性的重要手段。作为土生土长的山东高密作家,莫言能够娴熟地运用当地方言。其作品《红高粱》通过方言词赋予小说生动的人物形象和丰富的文化特色。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在正确理解方言词汇的基础上,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力求再现原文方言词汇的语言效果。基于此,通过实例分析,探讨葛浩文《红高粱》译本中方言词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莫言是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文学家,他的文学作品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纵观近20年莫言研究资料,学者多是从叙事特征、精神内涵、文学价值等角度解读莫言作品。从语言学的角度来看,突兀奇崛的语言是莫言文学作品的显著特色,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笔者拟将语言学和文学结合,运用变异修辞学的相关理论,对《红高粱》中超越常规的词语搭配进行研究,旨在考察文本中的词语搭配变异在五种基本句法结构中的分布情况、语义变化情况和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9.
莫言在“现实的民间”的基础上构建出“文学形态下民间”——“高密东北乡”。莫言将众多民间文化融入创作,形成了独特的艺术世界。笔者意图挖掘小说《红高粱家族》之《红高粱》《高粱酒》中的民俗意象,解析其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及主题表达等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如何对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盖棺定论,是小说创作的一大难题。 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塑造了一个叫成麻子的人,当日本鬼子占了高密城,全村人心惶惶时,他却无动于衷,还逢入便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