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场域之中,从而推动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域的深化,与此同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体系和价值系统也出现一定的结构调整和内部优化.为有效应对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问题域和价值域等方面的变化,我们应当以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思维方式转型、话语体系创新和...  相似文献   

2.
精准思政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提质增效开辟了新的发展思路与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立体联动、融合协同,涉及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第一课堂、课外实践育人第二课堂和数字空间第三课堂。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面临“主流场域”话语式微、“聚合场域”多元分散、“虚拟场域”主体弱势等现实困境。在新时代,聚焦精准思政,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建设,必须在紧跟精准化、智能化发展趋势的基础上,以“精准思维”“精准设置”“精准融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场域的守正创新和优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元宇宙是现实世界与虚拟世界高度互嵌的数字空间,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技术进路和未来图景。链接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全映射关系,会深刻改变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在场形式与表现样态。多维感官投射带来的认知沉浸体验与基于全新信息交往方式的教育场域,克服了平面图形化身的身体缺场,为创设思想政治教育具身性场域提供可能。元宇宙作为数字技术聚合构建的新型社会时空结构,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与实践开启无限的想象空间,但也要警惕技术主义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僭越,促进科技进步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4.
网络实践活动的基本进程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何处发生?这是一个深刻的理论追问.依据网民的网络实践可以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生场域确定为"器物"场域、"界面"场域、"网络空间"场域、"网络生活世界"场域.在这些场域依次实施相应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其间相互影响、层层递进,形成了一个有序的层次结构.  相似文献   

5.
赤壁之战是《三国演义》的重要故事情节。作者对这一情节中的战争描写不是采用一般小说中临阵对敌、兵来将挡的写法,而是通过政治智斗、外交智斗、军事智斗的艺术描写手法来表现的。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本质上是相关主体所处的各位置间存在的客观关系网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文化再生产的空间场所。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实质上就是从关系的角度,去思考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包括与权力场域相对的场域位置;各位置间的客观关系结构;千差万别的惯习。为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除发挥场域内相关主体的整体功效之外,关键在于场域与大学生既有的惯习间要形成一种交融状态。  相似文献   

7.
校园网络场域作为信息的传播与交流的空间,为高校师生提供了诸多便利,是师生进行信息交流、表达意见、反映诉求以及释放压力的场所。然而,由于网络信息传播具有即时性、虚拟性、多向性、传播主体的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挑战。为此,有必要探索校园网络场域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以期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相似文献   

8.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话语权建构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是在党中央领导下,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针对大学生的认知特点,以包含社会主义价值观等主导意识形态的网络文化产品,在网络环境里进行一系列话语传播的实践,从而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域里所获得的权力。这种具有引导、调控和控制功能的话语权,对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实效性,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建构和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络话语权的主要策略有:建设一支训练有素的队伍进入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场域,以培养相当数量的意见领袖为目标;设计大量隐含主导意识形态的多样化网络文化产品;积极开展与大学生群体的话题互动与引导;以大学生群体为对象建构具有归属感的共同信念;依法管理网络空间,优化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9.
以重大纪念活动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场域来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广泛影响力、深刻渗透力和持续推动力。高校开展重大纪念活动必须遵循吸引性、平柔性、参与性、感染性等原则,设置仪式场域,强化学生历史追忆;组织参与体验,增强学生时代认同;开展启发教育,引发学生价值思考;注重情感通联,促进学生内化自育为基本路径,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网络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客体生存和发展的主要场所,是其学习、沟通的主要场域,受众客体自主性、个性化的发展趋势使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具有不同于传统教育方法的特点。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客观背景及运用载体的研究,在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理论的同时,也会促进其实践活动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通过对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有针对性地开展疏导工作,可以更好的体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疏导方法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9,(4):75-79
"互联网+"时代技术更迭交错、传统媒介受新媒体冲击影响显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被引入到一个全新的虚拟环境和场域——"互联网+"媒介场域,尤其是以微信群、社交平台为典型代表。在此场域当中,大学生受网络社群舆论生成与传播载体的作用愈加明显,既给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积极环境因素,同时也带来了消极环境因素。网络社群的崛起能够促成对大学生群体网络行为的改变,因而在"互联网+"媒介场域下去研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时代内涵和特殊价值。通过对思想政治网络素养培育的内容、情感、启发三个向度进行分析,得出要注重高校学生素质培养,注重智慧表达,让高校大学生群体不断地开拓新的领域,引领时代发展。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自主性研究聚焦的核心议题是这一学科在研究范式、知识生产以及价值取向等方面表现出来的独立意识与反思意识。当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研究准入机制、基础理论建设、学术成果发表以及学科伦理规则等方面受政治与经济运作逻辑的影响较大,知识生产逻辑相对式微。这就使得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的相关学者在享受政策红利的同时,对自身学术身份的合法性存在焦虑。因此,有必要正视学科知识生产与政治--经济场域、中西方社会科学场域之间的关系,在坚持党和国家对该学科政策定位的基础上,对学科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式以及核心理论体系进行反思与优化。进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与当代学术精神相契合,具有学科专属性的思维方式、话语体系和研究范式,实现学术与实务、本土化与国际化的结合与统一。  相似文献   

13.
支敏  孙晶 《中华家教》2023,(1):75-81
家庭是进行劳动教育的重要场域,家庭劳动教育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的具体路径之一。家庭劳动教育重视的劳动认知、情感、能力等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全面的人”的目标具有内在关联性。具体而言,一方面,家庭可以为实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素质教育提供教育实践场域;另一方面,家庭劳动教育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开展家庭劳动教育、树立劳动教育观念、提升人际交往能力、形成家庭文化自信、培养社会责任意识,对于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具有建设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徐涛  郭俊 《文教资料》2006,(15):46-47
《三国演义》的价值取向一直以来存在很多说法。许多学者认为罗贯中创作的目的是“拥刘反曹”,是在维持一种“一姓天下”的封建政治思想。本文通过《三国演义》中对徐庶与姜维的去留情节的艺术化处理,说明《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价值取向完全是以封建伦理道德为尺度的。  相似文献   

15.
促进人的发展,是《周易》与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共同价值旨向。《周易》思想政治教育总体目的是培养德业日新之人。具体表现为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个体目的,仁义立人、厚德载物的社会目的,达到贵时适变、出入以度的最高目的。《周易》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研究,对当今社会促进人的发展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法律语言是一种专业化语言,既体现国家立法意图,又具有法律专业特点。在学校法治教育中,教材中的法律语言、课堂上的法律语言、学生形成的法律意识均在法律语言的场域完成。以高中思想政治选择性必修教材《法律与生活》中的法律语言为分析对象,借助合法化语码理论,探索教学中教师语言的转化、教师教学实践的转化、学生学习方式转化的方法,为更好地实现法治教育目标提供一种新的思考路径。  相似文献   

17.
场域概念及场域理论的引入,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考察视角。思想政治工作场域理论能够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资源的优化集聚、整体质量的提升提供重要支持。可从创新理念、建立与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场域的运行机制、建立特色化的思想政治工作场域考核评价机制等方面建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场域。  相似文献   

18.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文化是其中不可忽视的要素。青年亚文化以青年特有的语言风格和行为方式划定与主流文化之间的界限,由此产生的影响巨大。本文基于新媒体场域,对青年亚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冲突与融合问题进行讨论,以期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参照。  相似文献   

19.
《思想教育研究》2007,(12):63-63
《思想教育研究》是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会刊,全国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性刊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核心期刊,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思想教育研究》主要栏目有专家视点、博导论坛、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科建设、书记论坛、理论探  相似文献   

20.
微媒体的勃兴塑造了强大的微文化场域,成为当下思想文化交流的集散地和舆论信息的放大器。高校大学生作为微文化场域的特殊力量,以微博、微信等为载体的"微传播"方式成为这一群体主流的信息渠道,舆情的研究视野随之发生转移。研究高校学生网络舆情的生成机制、演化规律和舆情干预机制,是加强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