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小学生习作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教材中还就学生习作做出了导向: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实际上,这里强调的是教师尽可能尊重学生的原始表达。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尊重孩子的人格,维护孩子的自尊,让他们品尝到每一次习作的快乐,教师要给予学生真诚的赏识,使其感到“写作文是有趣的了”,从而使学生有习作的冲动,提高习作训练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第三学段习作目标有如下表述:“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这就要求习作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充分调动学生展示个性的积极性,创设学生发展个性的广阔空间,让他们畅所欲言,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的生活和情感,充分展示自己的个性,让习作因个性而精彩。  相似文献   

3.
美术教学要尊重孩子的发现,孩子的绘画和审美都有自己的意识与主见,也有自己的个性,尊重孩子的想法,崇尚个性发展让孩子们自主而有个性地完成自己的美术作品。活用教学方法,在快乐中教学,在教学中挖掘孩子们的优点并欣赏他们,让孩子在学习中的"个性"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4.
习作教学“教”的重点与核心在于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因此,教师要努力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尊重学生心灵思想的自由,促进学生个性的解放,精神的升华。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立足学生的现实生活,尊重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热情,使他们愉快地参与习作,在习作的过程中体验成功。总之,只要教师的“导”触动了儿童的心弦,孩子的创作激情便会喷涌而出。[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而是在子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  相似文献   

6.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的教育,要解放孩子的头脑,让他们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让他们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让他们能做;解放孩子的时间,让他们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因此,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把学生解放出来,拨动学生心弦,擦亮学生慧眼,放开学生手脚,让学生充分动起来,从而激发学生习作的激情,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在习作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由于在以后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瑞典人非常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  相似文献   

8.
肖瑞 《教育导刊》2007,(3):63-63
瑞典父母不替孩子做主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在瑞典,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 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被认为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  相似文献   

10.
家教文萃     
《家教指南》2004,(3):32-33
30种尊重孩子的方法认真听取孩子想要说的事情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同玩乐赏识孩子的才能放手让孩子自己去解决他们间的争吵喜欢听孩子最爱唱的歌对孩子做的事情表现出兴趣与孩子进行目光交流鼓励孩子有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允许孩子作出自己的选择尽量为孩子安排一个能与父母或某一方相协调的时间表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隐私通过语言或行动对孩子与众不同的出色表现作出反应称呼孩子的名字鼓励孩子有独立性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让孩子把话说完而不将其打断尊重孩子选择朋友和活动的权利允许孩子犯错意识到孩子有其个性与孩子打交道有…  相似文献   

11.
在美国,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没有特权去支配或限制他们的行为。特别是孩子,在以后的成长中大多数情况下师长不能代替他们对客观进行选择,所以要让孩子感到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孩子同大人讲话不但要认真听,而且有时大人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  相似文献   

12.
在美国,家长们认为,当今的孩子不但需要营养、知识,而且更需要尊重。尊重孩子不仅仅是因为他们年龄小,需要爱护、关心和培养,还在于他们从出生那天起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着自己的意愿和个性。无论  相似文献   

13.
宋艳芬 《新疆教育》2011,(12):72-73
[摘要]目之所见,耳之所闻,心有所感,形成于文。教师只有尊重学生富有个性的生活感受,才能使他们有勇气,有愿望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真情实感,写出精彩的习作。  相似文献   

14.
如何做到有效地评改作文?笔者有如下几点认识。一、激励赏识学生,唤起习作兴趣学生是生命存在的个体,他们的习作就是生活的写照。他们在习作中会出现个性化的内容、观点、语言等,语文教师就应该重视和尊重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个性  相似文献   

15.
瑞典人从孩子降生那天起,便对孩子十分尊重。他们普遍认为,孩子是一个生命个体,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任何人包括父母都无权去违背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瑞典的父母对孩子的尊重体现在生活的具体细节中,比如,瑞典父母在同孩子说话时,全都蹲下身来,与孩子在个头上"保持一致"。  相似文献   

16.
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活动,特别是户外游戏,大部分幼儿都会踊跃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些幼儿因为情绪或其它的原因,不愿参与进来。遇到这种情况,老师不能强迫孩子,而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和感受,让他们自主选择,帮助孩子在自己感兴趣的游戏中成长。  相似文献   

17.
季红 《家长》2013,(8):16-18
1.尊重孩子的个性。允许孩子以自己的节奏成长每个孩子都是与众不同的。他们有不同的感受事物的方式,玩耍的方式,思维的方式,学习的方式,享受的方式,正是这些特性定义了孩子作为一个人的自我。家长要尊重孩子的个性,千万不要因为孩子的个性倾向,如某些方面发育迟缓,或者孩子的某些行为习惯,就使用诸如“笨”“不乖”“又错了”之类的词汇。尊重孩子,就应尊重这种差异,而不是将其看成麻烦和包袱,简单消灭之而后快。我们要因势利导、因材施教,培养和塑造孩子的良好个性。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的习作教学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习作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发挥,乐于表达真情实感,从而写出富有个性特征的作文。一、激发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学习,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19.
个性化习作是指一种宽泛意义上的个性化,即能正视自我、珍视自己独特感受和体验且能有意识地用自己的话和喜欢的表达方式展示内心的真心话、真感情、真体验和真感受的习作。为此,在作文教学中应处处以生为本,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思维和原始表达,让学生的习作真正体现其个性。  相似文献   

20.
教师要承认学生个性的存在,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个性:应努力开拓写作空间,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大胆鼓励学生想象,使学生在自己的习作中吐真情、说真话,写真事,充分体现他们各自的生活体验、情感、思维和认识水平等,让作文充满个性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