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我国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刻不容缓。学生心理健康受家庭、学校和社会等环境因素影响,为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应着重抓:良好家庭环境的建立、校园心理环境的优化以及社会环境的净化。  相似文献   

2.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健康是指“身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体弱而已”(引自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心理健康则指“在身体、智能以及情感上与他人的心理不相矛盾的范围内,将个人心境发展成最佳的状态”。心理健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心理健康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心理障碍或行为问题;广义的心理健康则是以促进人们在环境中健康生活,保持并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有效地为社会和人类做出贡献。对于广大青少年来说,心理健康应该是广义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衡量,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有不同的要求,对于广大青少年学生来说,主要从学习、人际关系以及与自我有关的活动、社会适应能力四个方面来衡量。其标准如下:(一)心理健康与学习。智力发展正常是青少年学生能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们赖以生存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是近年来学生中突发事件的不时发生,使当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比以往更为突出。这些问题如得不到及时解决,将会严重影响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网络教育教学平台,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为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学生心理健康的网络体系,提供了全新的载体和现代化技术手段。它可以在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广泛采用,学校可利用校园心理健康网开设包括心理动态、心理知识、在线心理测试、在线心理咨询、网上心理论坛、心理案例分析、心理学术研究等项目在内的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网页,实行全链接方式,单独与学生“对话”,在人机对话的情景中实现多种交互。  相似文献   

4.
翁铁慧 《上海教育》2004,(11X):8-11
走过20年的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从一开始的民间学术推动、学校自发实践逐步走向今天政府部门规范领导、专家专业指导、学校自主实践和区域推进的发展态势。在上海.100多所心理教育实验校经过大量探索.已经形成了颇有特色的经验和范例。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吴增强认为.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呈现五大特征:即充分体现了着眼于每个学生健康成长的发展性心理辅导:形成了全员参与、全程渗透的学校辅导文化:根据学校各自不同的学生群体,开展了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根据社会转型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所表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重点辅导:重视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优化。在11月4日至11月6日举行的“第二届21世纪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心理学专家、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和长期从事该项教育实践的校长和教师会聚在上海市风华中学,观摩了展示上海探索成果的近60堂心理辅导活动。在此次论坛上,上海形成的“课堂与发展同步,学科与心理共进”“聚焦课堂教学,关注学生发展”“教师心理健康与专业化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与生命教育的融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模式:关注、体验、互动、发展”等新经验激发了与会代表的浓厚兴趣。尤其是上海市科教党委副书记翁铁慧发布“上海构建生命教育体系”的消息,引起了多方专家学者的高度关注。未来上海,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体现“以人为本”,纳入生命教育体系之中,直面转型社会中的学生成长。  相似文献   

5.
一、探索背景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针对新形势下青少年成长的特点,加强心理建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可见心理健摩教育对新的形势和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心理教育的实效,我校决定建立以“小学心理键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研究”这一课题。  相似文献   

6.
当代社会,青少年不仅需要有健康的身体,还需要健康的心理。而在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教师的有机渗透是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在教学中要采用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新型教学方式,使整个教学过程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同时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时要掌握一定的方法和技巧。  相似文献   

7.
心理健康是形成健全人格.主动适应社会,应付复杂人际关系的基础。但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和价值观的多元化都向青少年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形成了较大的心理压力.带来了许多困惑和矛盾。青少年正处于心理尚未成熟的发展阶段.有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同时又存在着依赖性,他们强烈渴望有人指点迷津、排忧解难。只有始终保持学生良好的情感、意志、爱好、性格等品质和快乐的生活态度,才能使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成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8.
岳峻 《甘肃教育》2001,(10):8-8
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智力发展,只关心身体的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轻生现象、攻击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全国有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而其中1/3是儿童、青少年。因此,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一、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取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但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青少年学生的心理日趋多元化,很多已经成熟的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如针对个别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等已经不能适应新时代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心理互助则通过同交集的人群之间的沟通实现了精神上的互相帮助,因此应当重视和采用心理互助的形式来开展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理互助的作用1.构建青少年学生心理互助机制可以实现其主  相似文献   

10.
处在当代多元社会中的中学生健康教育如何有效地开展,是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问题。中学生正处在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由于生理上的巨大变化,会引起心理上的变化,西方心理学家把这个时期叫做“严重危机时期”或“困难期”。为了使中学生顺利渡过这一时期,学校应将学生的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真正以人为本,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学校素质教育不断深入,这也是当前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健康教育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内容。“生理”和“心理”是不可分割的、密切相关的。生理健康可以促进心理健康,心理…  相似文献   

11.
“亚健康”状态广泛存在于高校学生中,其原因有体力、脑力、心理、社会四个方面的诱因。高校领导应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完善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加强心理教育课程建设,提高心理咨询水平。  相似文献   

12.
一、以培养目标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为根本进行课程构建 1.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是由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和任务决定的。就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而言,其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培养坚忍不拔的意志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依据目标其任务显然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面向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与矫治性的心理咨询。”  相似文献   

13.
郑斌 《天津教育》2006,(2):33-35
提出并探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传承历史文化问题,是希望专家学者以及一线的教育工作者在广泛借鉴西方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洋为中用”)的同时,注重发挥传统文化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古为今用”),理由有二:其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对此进行系统、深入的研究,把握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文化根基,追溯其产生的社会文化历史背景,寻找适合研究中国当代青少年心理与行为的教育模式与理论,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是构建中国特色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必由之路;其二,传统文化尤其是中医典籍中有关治疗心理疾患的科学理念和数不胜数的成功案例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刘志明 《教书育人》2001,(17):34-35
当前,针对青少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须以科学的心理作指导,采取符合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的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根据当前青少年心理状况及其表现特点,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在青少年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心理健康是青少年教育的大课题。健康的心理既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又是防止心理疾患的重要法宝。纵观一些品德欠佳和具有违法犯罪行为的青少年,其心理特点多表现为精神空虚,是非观念不清,缺乏自制力,动机水平低下,……这些心理失衡现象,都是在心理健康问题上遭到不良影…  相似文献   

15.
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重视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由于社会和家庭等方面的原因,当前有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心理上存在一定的问题。新课程标准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贯彻“健康第一”,使学生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笔者有多年一线教学的经历,认识到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将使体育课“亮”起来。一、创设和谐环境,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中教师应根据教学目标要求,以人为本,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如娱乐性较强、轻松、活泼),调动学生的参与兴趣,创设良好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6.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强调“要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在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也提出了三维健康观:“要从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等三个方面去评价一个人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7.
据调查,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性格、行为、情绪等出现偏异,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心理障碍,这就要求学校肩负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重担。目前,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已成为共识,努力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近年来已逐渐成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新焦点。由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健康知识贫乏、心理素质脆弱、心理承受能力差和生理发展较快、心理发展缓慢等问题,形成了带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心理现象”。一、中小学生“心理现象”产生的必然性。一是心理健康教育滞后。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至今尚未进入课堂;在中学,除上海等先进地区近几年开设课程之外,至今国家仍没有统一的课程规定与教材,学生不可能受到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之俱来的心理偏差就在意料之中。二是家庭过分溺爱或缺少关怀,学校关爱不够,奖惩不当…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的得到发展。”“要针对新形式下青少年成长特点,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青少年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所以素质教育的宗旨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或称为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这三个方面的素质是相互联…  相似文献   

20.
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圆满状态”。过去一提到健康,人们往往只注重于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心理健康,教师在教育的过程上也往往忽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在现代的教师角色中,教师除了要担当传统的“传道、受(授)业、解惑”的角色外,还应该担当起学生的“心理保健者”的角色,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对那些心理不健康的孩子,要给予更多的呵护,正确地引导他们实现心理健康。在中学生中,最常见的心理不健康的现象有:1.思维异常。这些学生大多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