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通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概念运用的分析比较,我们发现隐喻作为人类基本的认知活动具有其普遍性和共性。但是隐喻的主要表现形式还是语言,英汉两种语言作为不同文化的载体,反映了人们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方式,不同的文化模式。由于两种思维和文化模式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不可忽视的一些差异。在此,我们将对由于生活环境、生活经验、风俗习惯、宗教信仰、价值观念等不同所导致的英汉两种语言中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存在的这些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隐喻作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一种方式,不仅存在于各类语言中,而且与社会文化息息相关。性别歧视作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体现在隐喻的运用之中。本文从概念隐喻的视角,探讨英汉两种不同语言系统中存在的语言性别歧视现象。  相似文献   

3.
浅谈隐喻     
Lakoff和Johnson在“Metaplaors WeLiveby”一书中提出了一个全新的隐喻概念,即隐喻不仅是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植根于语言、思维和文化中(Lakoff&Johnson,1980)。由于东西方各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不同,在隐喻的生成和理解上都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差异。本文将对由于生活经验、价值观念和传统文化等的不同所导致的东西方隐喻模式的差异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雨”和“rain”隐喻映射的文化透视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承载着厚重的民族文化底蕴;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则反映了人类思维的普遍规律。本文通过分析“雨”在习语、谚语和文学作品中的种种隐喻和汉英两种语言中有关“雨”隐喻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内涵,探讨“雨”隐喻在这两种文化中的共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5.
隐喻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人们思维和行动的方式,也是语言与文化联系最为紧密的部分。从隐喻的认知出发,探讨隐喻在共同的认知基础上,英汉两种文化呈现出共性的同时,由于宗教信仰、审美观念、价值观念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也存在着差异性。对隐喻的探索,有利于对跨文化交际活动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而且是一种思维模式。英汉两种语言中有着大量的“教师”隐喻。文章通过对英汉语言中以教师为源域投射出的其他目标域的认知分析.探讨“教师”隐喻的文化和心理认知基础,突出其不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7.
隐喻既是一种修辞手段,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其根植于人类的语言、思维和文化中。因为人类的认知活动依赖于身体结构和物质经验,即使来自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由于人们的身体结构和物质经验是相同的,所以存在着人类共同的普遍性的隐喻概念,因此汉英这两种语言在爱情隐喻方面有相似性。同时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地理环境、文化渊源、生活习俗的不同,使汉英这两种语言在爱情隐喻方面又有明显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8.
隐喻是语言的一种普遍现象,是语言和文化联系最紧密的部分,它渗透到语言、文化、思维和社会生活的各方面。探讨文化与隐喻的关系,以及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里的实例,得出由于受不同因素制约,隐喻在使用过程中所体现出的相似性和差异。  相似文献   

9.
刘月华 《考试周刊》2010,(22):42-43
本文从隐喻认知领域探讨了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的差异和相似之处。颜色词的隐喻使我们认识事物更加真实和生动。隐喻认知是一种思维活动,因此受文化习俗、宗教信仰和自然环境等的影响。通过比较英汉两种语言文化中隐喻的差异.达到在翻译过程中不望文生义,进行更准确的翻译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英汉两种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隐喻,但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不同,在喻体的选择和结构上也不尽相同。本文从荚汉两种语言的语用,语法及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方面着手。探讨英汉隐喻的异同。  相似文献   

11.
试论我国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1世纪人类将全面进入信息时代,高校档案应加快档案信息化建设以适应社会发展,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带有深刻变革意义上的科技创新。推进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已成为档案工作发展的必然选择和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2.
基于莱考夫的隐喻理论构架,本文从中英文化对比的视角对隐喻进行比较研究.当代认知观认为隐喻是通过某一领域的经验来谈论另一领域经验的认知过程.人类文化的共性铸就了英汉隐喻中的相似之处, 中英文化各自的特性又造成了他们之间的差异.跨文化交流过程中, 不仅要了解英汉两种语言结构, 理解隐喻本身的意思, 更要深入学习隐喻背后深厚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3.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人们常用的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作为人类认知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隐喻几乎影响了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认识的角度,通过相关的例子,对隐喻的本质作了初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认知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隐喻的本质及其与英语阅读教学的关系.指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现象.也是认知现象.提出了应用映射理论和文化模式进行英语阅读教学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隐喻在英语语言里不仅仅是一种语言修辞手段,同时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其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一种表现。隐喻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和认知手段频繁地出现在英语会话中,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正确认识与理解英语中的隐喻现象及其翻译原则是消除因跨文化交际而产生的误解,再现原文语言中隐喻的那种简洁幽默、生动形象和寓意深长的语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人类的认知与语言的发展离不开人的感知和体验。基于美汉语料的研究分析发现,英汉语中“脸、面”词义演变的多义网络结构呈现出以下特征:英汉“脸、面”词义的延伸都是围绕其中心意义(即典型),通过隐喻和转喻的认知方式进行的;在两者的词义延伸过程中,转喻不仅是和隐喻同样重要的认知机制,而且是更基本的认知方式;民族文化的异质性使得我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同,导致英汉语中“脸、面”的词义范畴出现文化个性;语言自身的特点也对“脸、面”词义的概念化产生了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讨论了隐喻的认知功能,分析了隐喻认知过程中的映射作用以及隐喻认知功能对语言发展的推动作用。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概念隐喻理论循序渐进地引入课堂,用隐喻理论帮助学生理解目标语的文化内涵,理解习语,加强学生词汇理解的广度和深度,激发其外语式思维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隐喻是英语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段,传统的隐喻研究多注重语言内部结构的研究,只作为一种语言现象来研究,忽略了隐喻的语义功能及其在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下的文化差异,本文从语义功能及其文化差异的角度阐述了隐喻的本质。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是一种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通过映射有助于人类从源域到目标域来认知世界。《围城》中"人是动物"概念隐喻及其翻译的定量和定性分析证明:人类共同的身体经验和英汉两种文化模式的异同决定了有些隐喻可译,有些隐喻不可译,以及译者对翻译策略的选择。英汉隐喻完全移植的实现是翻译过程中求"同"忽略"异"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时间是抽象的,而近期的认知语言学和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隐喻是人们对抽象概念认识和表达的强有力工具。这些隐喻概念的运用说明了隐喻在人类语言中的普遍性和各民族认知的共性;同时,隐喻概念因深受民族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也存在一定的文化差异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