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第一单元材料和主旨题目一:我的初一生活审题及写作指导:从整体看题目,这是要求写一篇反映学校生活,以记事为主的记叙文。题眼(即中心词)是“生活”,题眼前面有两个限制词语:写谁?“我”,第一人称。写什么时候的事惰?“初一”的生活。显然,这里的“生活”,不是指日常的穿衣吃饭,而是要求同学们回忆校园里的课内课外的学习、活动……  相似文献   

2.
限时作文,指在规定的时间里独立完成规定范围的作文。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根据题目的含义和要求,确定写作的范围和写作的重点,是提高作文质量的关键,因此必须重视审题。一、要抓题眼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一个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就是题眼。审题时,抓住了题眼,就掌握了写作的重点。如《妈妈关心我成长》,重点要写怎么样“关心”我;又如《我喜爱的书包》,要突出写为什么“喜爱”它。二、要抓时间题目中有表示时间的词语,便规定了时间范围,写作时,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如《暑假生活记事》,要考虑“暑假”,不能超过这个范围。再如《愉快的…  相似文献   

3.
五年制语文第六册基础训练7第六题:“用一两件事说说自己熟悉的一个人。说后用《我的××》做题目,仿照《爷爷》的写法,抓住这个人的特点具体写下来。”题中第一句话规定丁习作的内容是写一个熟悉的人,第二句话提示了训练重点是抓住特点写具体。这次习作是在第五册基训8写一个小孩子的练习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五册的训练有图有诗为依凭,只要求写一段短文,一件具体的事,不要求写人物特点。这次习作强调写特点,程度好的学生还要写两件事表现一个人。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要写出人物特点要求显得高了些。老师指导时要运用范文引路,说写结合等方法分散难点,以取得预期效果。 (一)开拓思路,确定对象  相似文献   

4.
文题出新X法     
我发现很多同学写的作文题目都很老套。如写一件事,总是“一件令我高兴的事”、“一件难忘的事”等题目,好像生怕读者不知道他写的是一件事情。要是写人的,就是“一个关心我的人”、“一个让我敬佩的人”、“我的邻居张小华”之类的,总是让人看了题目便对内容也基本上一目了然了。怎样的作文题目才能让人看了忘不掉呢?我考虑了很久,拟出了一套文题出新的方法。借歌名作题。比如,将《一件雨天发生的事》改为《情深深,雨濛濛》;将《我的同桌》改为《单眼皮女生》昧餍懈枨母杳魈饽浚坏鄙校液睿钊嘶匚段耷睢=栌笆悠狻=…  相似文献   

5.
要写好命题作文,首先要认真审好题目。否则,写出来的文章就可能“离题”或“偏题”。怎样才能审好题呢?下述几点值得参考: 第一,要明确题目中的中心词,看它是记人、记事,还是状物的。《一件小事》、《—件有意义的事》等应以记事为主;《新来的老师》、《我最好的朋友》等则应以记人为主。当然,人和事是紧密联系着不可能绝对地分割开来的。事情必须由人来做;人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写事情来表现。应该强调的是明确以什么(指写人,还是记事)“为主”。 第二,要分析题目中对中心词有些什么限制。如《一件有意义的事》,这个题目的中心词是“事”,对“事”加了“一件”并且“有意义”,的限制,在下笔之前就应该十分明确:凡是“有意义”的事都可以写;没有意义的事就不能写。不要多写,只能写“一件”。《新来的老师》在“老师”的前面加上了“新来的”限制,要求所写的老师只能是“新来的”。  相似文献   

6.
命题作文题目的命门,即题目的关键处,也就是作文要展开阐述的重点。如何抓住题目的命门是审题的重中之重。许多学生拿到这两个作文题目的时候都觉得很容易,看到《遇见》,就写自己某一次遇见了一件有趣的事,就把这件事的来龙去脉写一下;拿到《遇见美丽》这一题,就写自己遇见了一件助人为乐的事,主人公的优秀品质就是我遇见的美丽。可是这样写符合题目的要求吗?题目的重心究竟是什么?我们不妨就着题目层层设问,通  相似文献   

7.
如何对学生进行作文审题教学呢?笔者经过多年探索,总结出“四想”审题法,效果不错。 看题目想主体 小学作文主要是写人、记事、状物。例如:《我的老师》、《美丽的校园》、《班主任二三事》、《快乐的“六一”节》等。这些题目要求写的主体是什么呢?我认为,老师应当抓住题目的中心词,中心词是人、是事还是物,这是关键所在。抓对了叫审题准确,抓不对则叫跑题。 看题目想要素 记叙文的要素指的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对记叙文的基本要素,在写人记事的记叙文中是很重要的,是文章的基本脉络,  相似文献   

8.
一、审题(在正确答案的代号上划‘J”) (一)有一个作文题:<我从这件事中傲得了一个道理》、 1、这个题的‘题眼”.尼:(1分) A这件事B苍理C浅 2、这个题应该写成:(1分) 人记叙文B说明文C抒情散文D议论文E以记叙为主兼议论 3、这个题中的健件事”要求:(1分) A写‘我”所见所闻所做均可B只能写“我”所见C只能写“我”所闻D只能写“我”所做 (二)有两个作文题:《我的老师》、《我和我的老师》。这两个题要求:(1分) A都是写“我”的老师B邹是写‘我”和老师的关系C前一个题写‘我”的老师,后一个题写.我”和老师的关系 (三)有一组作文题:…  相似文献   

9.
朱碧玉 《现代语文》2005,(12):31-32
审题篇“文章随世运,无日不趋新”,只有新的文章才能令人赏心悦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创新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创新应从审题开始:一、命题作文审题的创新命题作文的题目已给定,那么审题的第一步是弄清题目的意思。如《凡人小事》,题目中凡人就是指普通人;小事就是指看似不值一提,实则令人怦然心动的事。其次,应扣住题眼。如《人间真情》这道题的题眼是“真情”,写作时就应扣住“真情”这一题眼来写,写出人间的真挚感情。第三,创造性地思考题目含义。如《我的一家》这个题目,若仅从以上两个方面审题,就只能想到实实在在的家庭;若能创造性地…  相似文献   

10.
一、题眼结构辨别上的失误。86年,福建中考作文题为《我和小人书》。题目的结构是并列式的名词短语,考生只要抓住既是题眼又是连词的“和”字做文章,一般不会走题的。可惜不少人却掉以轻心,瞧不起一个“和”字,在作文过程中,不知不觉以“的”代“和”,题旨一变,内容全歪。于是出现了:“我的小人书有一千多本,有《三国演义》、《水浒》、《岳飞传》……”等偏题现象。今年半期考,本地初二年级考的作文题是《世上不只妈妈好》,本文题眼是“不只”,试题形式为逆向思维构思法。但不少考生因听惯了流行歌曲,头脑转不过弯来,偏在“只有”上作文章。有的干脆写只有“爸爸好”、“奶奶好”……令人啼  相似文献   

11.
一、审题时的“厚““薄”观
  读一篇文章,一般都会先读文章的题目,有的题目就很好地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一读题目对文章的内容也就知道个八九不离十了。比如《司马迁发愤写〈史记〉》《小稻秧脱险记》……对这样的题目,我们就要把它读“薄”。这里的读“薄”,一般指的是能找到“题眼”。“题眼”是文章中心所在,不会找“题眼”,就不能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只有抓住“题眼”,才能确定文章的中心,才能让读者围绕“题眼”,进一步深入地研读文本,不断去反问,去思考,去探究,这其实已经把课题转为读“厚”了。《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题眼”应该是‘发愤’,围绕“发愤”,学生自然会追问:“为什么要‘发愤’?”“他是如何‘发愤’”的?“结果有没有写成《史记》?”这样,既引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也提出了阅读文本时的关注点。  相似文献   

12.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题目中的重点词语是文题的眼睛,也称“题眼”。教学时,引导学生从文题入手,抓住题眼推断课文要写的主要内容,再扣题分析课文,捕捉中心,是中高年级常用的释题方法之一。此法是有规律可循的。下面仅以常见的课题类型试谈几点看法。一、题目是主谓结构的,题眼多是谓语或谓语部分。《晏子使楚》题眼是谓语部分“使楚”,课文着重写晏子为什么出使到楚国,并通过晏子“使楚”的经过和结果来突出晏子的智慧和勇敢。《将相  相似文献   

13.
一是“钻到学生心里出题目”。郑板桥曾说“:做诗非难,命题为难。题高则意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每次作文命题,我总是先让学生进行讨论,然后收集这些闪烁的智慧之光,再稍加修饰琢磨,确立几个可供选择的文题。从孩子心灵出发的文题,成人有些无法理解,但学生觉得这是自己写作成功的第一步。我的作文教学中就有学生自拟的闪光文题,比如写四季景色的《聆听季节的精灵》;写马蜂入侵课堂事件的《“蜂”波》;写人物的《吾家有弟初长成《》小山村·教师·我》;写意象小诗的《叶儿青青《》一个人的精彩》等。二是“抓住时机趁热写作文”。抓住…  相似文献   

14.
小学毕业班的作文复习要抓住五点:审清题意;明确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学会修改。一、审清题意命题作文首先要审题。题目审得清,不但可以不走题,还可以打开思路,写出立意新颖,内容充实的好文章。怎样训练学生审题呢?可从三方面做。 (一)分析题目,防止走题。 1、辨析写作对象。要辨清题目是要求写人还是记事,是写景还是状物。 2、定写作范围。要审清题目对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内容的限制。 3、找文章的题眼。题目中往往有一个重点词,透过这个词就可确定文章的中心及内容,这个词就称为题眼。例如《童年趣事》,它的题眼是“趣”,要求写出童趣来。 (二)比较题目,防止混题。为了不把题目写  相似文献   

15.
这是半命题作文《第一次×××》经补充文题后写出的,题目一般要求选择一件亲身经历的事,除了要写具体,老师会要求你写出“第一次”特有的感受和心情,否则就写不好这篇文章,这也是审题时自己的心要站高望得远的一个要点。重点是要紧扣“第一次”这个题眼来写,要写出特点,  相似文献   

16.
有的小朋友写作时没有领会题目的要求,写着写着,不知不觉就偏题了。即使习作其他方面都表现得很好,也是白费功夫。因此,写文章首先必须抓住“题眼”,想好要写的是什么,就不会偏离题意。  相似文献   

17.
题目是文章的灵魂,题眼又是题目的灵魂。命题作文在审题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是抓题眼,把握住了题眼,也就把握住了文章重点。抓题眼是有规律可循的,如主谓短语就应重点关注一下谓语,是偏正短语就该紧抓定语或状语。如“我真行”这个命题就该写“真行”的题材,而一个“真”又限定你必须写自己干得很棒的内容,是样样都棒而不是偶然间出色一回。半命题作文审题也有一些规律:先用抓关键字眼法读懂给出来的半个命题,再运用语法分析法圈定题目里要填的是什么成分或什么性质的短语。如审读“我,我快乐”这个题目,给出来的半个命题是“我快乐”,快乐”…  相似文献   

18.
为什么学生都比较畏惧作文呢?我认为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学生从接触作文的那天起,老师常出“《记一个助人为乐的人》、《一个关心集体的人》、《记一件好事》、《有意义的一件事》”等要求高、难度大的题目,学生选不好材、组织不好材料,更不要说突出中心,久而久之,失去信心,就害怕作文了。为了激发小学生作文的兴趣,应把写什么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尽量放手让学生自选材,自命题,写他们生活中最喜爱、最熟悉、印象最深,有真情实感的事。每次作文只指导写作重点、范围、要求和注意的问题,至于学生选什么材料,用什么题目,都让他…  相似文献   

19.
小学语文教材安排了相当数量的“写人作文”训练,从观察人的外貌到通过一两件事写出人物的特点,足有十篇之多。现就如何上好这类作文指导课,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前后比较,抓题眼定中心。教材所安排的“写人作文”训练中,许多文题内容相近,如第七册基础训练2“我喜欢的一个人”,第九册基础训练6“我敬佩的一个人”,第十册基础训练7“夸爸爸(妈妈)”,第十册基础训练6“我爱的一个人”等。这些文题学生写起来容易套作,以旧充新,所以我们在审题时,要注意帮助学生前后比较,抓住文题的题眼“喜欢”、“敬佩”、“夸”、“爱…  相似文献   

20.
我们在作文命题时,不妨同时多拟几道题作比较,看哪个题目能启发学生思路和拓宽选材范围。例:《我家门前发生一件有意义的事》和《我家门前》这两道题,我反复比较后选用了《我家门前》。因为《我家门前发生一件有意义的事》这道题中“有意义”三个字会使学生举棋不定,无处下手。小学生作文主要是练笔,打开思路,而不是力求发表,何况每写一篇文章都要求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对小学生来讲,实在是要求过高。于是我让同学们写《我家门前》。虽然没要求写有意义的事,但学生写起来,思路开阔,不仅有情趣,而且意义也在其中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