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7 毫秒
1.
伏牛山区县域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虽然县域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县域差距大,但发展速度快且不断深入,旅游开发模式不断创新.然而,由于旅游资源开发缺乏整体观念,县际行政分割严重,结果导致旅游产品雷同、旅游市场竞争无序、旅游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制约了各县旅游业的发展.在分析伏牛山区县域旅游开发现状基础上,提出了实现伏牛山区县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四种可选模式,即生态补偿模式、环境教育模式、社区参与模式和县际联动模式.  相似文献   

2.
西部大开发战略,给西部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好机会。但西部有很多县市属旅游资源弱势区,这些地区大多比较贫穷落后,除旅游资源外其他资源也相对匮乏,它们如何谋求发展?文章以四川绵阳为例,在用耗散结构理论深入系统研究绵阳旅游业的基础上,按照国际惯例采取与世界旅游组织接轨的理念和方法,研究并讨论了绵阳大一统旅游这一案例及其与绵阳区域旅游发展的关系。实证研究表明,绵阳大一统旅游对提升绵阳形象,促进绵阳旅游业形成龙头产品,增强绵阳旅游业的竞争力等具有积极作用。这为西部资源弱势区旅游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模式和启示。  相似文献   

3.
西部大开发与三峡库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对于三峡库区立体旅游交通网络的形成,库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三峡库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将产生革命性的影响;对于培育和扩大三峡旅游市场,理顺三峡旅游管理体制,培养旅游人才等也具有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我国民俗手工艺品--羌绣文化内涵及其作为旅游产品的开发策略的阐释,肯定了羌绣的地位,以及羌绣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旅游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羌绣作为羌族文化艺术的奇葩,无论在图案、色彩、构成还是针法上都凝聚着千年古羌文化的底蕴和羌民族的生活理想.在现今形势下,我们如何根据羌绣的实际情况,开发羌绣的文化内涵,充分发挥羌绣作为旅游产品的独特优势,将是本文重点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本文界定和分析了旅游业投资的涵义及其特征;指出根据实施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新形势,西部地区旅游市场需求潜力大,丰富资源亟待开发建设和利用转化,发展旅游业的资金十分紧缺,矛盾日益突出,在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开发与建设中引入风险投资,具有十分广阔的发展前景;论证了西部地区建立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的现实意义以及建立西部地区旅游业风险投资机制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云南旅游文化大省目标的实际出发,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建立旅游警务管理专业的构想,使公安工作更好地服务于我省的经济建设。 西部大开发和建设云南旅游文化大省为构建旅游警务管理专业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样,构建旅游警务管理专业也是云南省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构建民族旅游文化大省的需要。 一、构建旅游警务管理专业是云南培育经济支柱和经济产业的需要 省委、省政府把旅游事业作为我省的经济支柱和经济产业加强建设和规划,并且明确指出要把我省办成“旅游文化大省”。旅游消费市场空间之广、规模之大是其他行…  相似文献   

7.
河池地区民族旅游资源丰富 ,且有开发和建设的良好条件 ,在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时机之下 ,河池地区应该抓住机遇 ,采取对策 ,大力开发民族旅游资源 ,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8.
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服务乡村旅游业人才培养,是职业教育性质和办学宗旨的体现,同时也是旅游职业教育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中职学校应根据当地羌文化产业建立特色专业,深度挖掘羌文化遗产,开发羌文化课程,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目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评价体系,培养服务地方乡村旅游经济的实用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生态旅游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由于经济落后和区位条件较差,决定其旅游业持续发展必走生态旅游之路。同时该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西部大开发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为该区生态旅游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和机遇。本在对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开展生态旅游的利弊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西北干旱旅游景观区生态旅游发展的几点建议,即:进行生态旅游规划,加快形成具有生态特色的旅游景观区;提高地方居民的参与程度;确定其生态旅游目标市场,有重点地进行宣传促销;确定生态旅游景观区的生态容量,切实保护好生态旅游资源。  相似文献   

10.
我国西部山地面积广阔,开发西部山地旅游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途径。本文从区域开发理论、区域旅游开发理论、山地旅游开发的相关理论出发,尝试性地提出山地旅游开发理论模式及其指导下的开发思路,并以陕西省镇巴县为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11.
四川山地旅游资源特征及开发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旅游资源是指能够吸引旅游者兴趣的各种自然及人文客体、劳务或其他因素,它是吸引、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直接因素,是旅游活动开展的前提。自然旅游资源是其中最具美感和观赏价值的典型自然景观。四川作为西部旅游资源大省,自古以来就有“天下山水之观在于蜀”的美誉,自然旅游资源尤其是山地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众多的山岳风光以其雄、秀、险、奇以及丰富的内涵而闻名于海内外,在旅游业竞争日趋激烈的新形势下,全面探讨我省山地旅游资源的特征与优势,提出并采取合理的规划、开发对策,对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立足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史的线索,勾勒出了反映羌族生活的电影两部,从《羌笛颂》(1960)到《尔玛的婚礼》(2007)所处的社会语境,指出了中国少数民族电影的抒写实际上是从属于意识形态的要求,完成了从"阶级话语"到"经济话语"的转变,从而突出了《尔玛的婚礼》的文化特性。  相似文献   

13.
自改革开放以来,云南旅游业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因为旅游资源大省的四川,其旅游业在可进入性,宣传力度,服务质量,环保意识及其经营收入和影响等方面均不如云南省,根源在于四川省的旅游发展意识和旅游资源开发观念落后于云南,因此,发展四川旅游应该走政府主导下的全民发展旅游的路子,在旅游资源开发中,坚持“体现特色,培育精品,保护环境”的原则。  相似文献   

14.
羌族白石神信仰与祭山会是羌族文化中风俗与礼仪的重要部分,也是羌民族宗教信仰中很独特的祭祀文化,通过对该文化的了解,不仅可以研究羌族历史的发展,而且对研究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都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学前教育均衡发展成为当前的热点话题,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不仅是数量的发展同时也包括质量的发展。从对四川省三市的城市、县镇、乡镇三个不同地域的36所幼儿园540名幼儿的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城市、县和乡镇不同区域的儿童在语言入学准备上差异性显著;县区幼儿园的幼儿与乡镇幼儿园的幼儿在语言基本知识技能上的差异,大于城市幼儿与县镇幼儿语言基本知识技能上的差异。从调查结果可知城市、县镇、乡镇之间在幼儿语言入学准备上存在着显著差异,教师素养与观念是造成这些差异的主要原因,农村幼儿教师与城市教师相比在教育观念和素养上还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重庆市五大功能区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与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区域内部的县域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五大功能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且主要是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与其他区域之间的差距明显,区域内各个区县的经济发展水平也具有明显的差距。建议应通过大力发展交通业、进一步强化区域中心城区的辐射功能、积极打造全域旅游业、优化产业结构等措施,缩小区域之间及县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  相似文献   

17.
羌族木锁及其制作技艺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各种原因,目前还没有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保护。文章探讨了羌族木锁的来历,制作和使用情况,提出了面临的困难和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8.
缅甸人中有所谓"胞波"者,其祖先是甘肃洮河流域的羌人。古代羌人的南迁,促进了南方各少数民族的发展。彝族和羌族有多方面的纽带传承。缅甸人中的"胞波"俚谣是洮岷"花儿"(民歌)的嬗变,我们从羌歌"花儿"中寻找中华民族的精魂,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9.
汶川地震与龙门山旅游安全格局构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龙门山是四川旅游资源的富集地区,同时也处于地质推覆式构造的断裂带,地质灾害频繁.成都市政府于2007年开始全面打造龙门山旅游,提出了"东方阿尔卑斯"的构想和国际旅游度假大区的旅游体系.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与旅游大开发几乎在同时段发生,给我们提出了地质灾害与旅游安全格局的严峻命题.本文从龙门山地质构造与旅游资源的相关性及其对历史时期地震资料的回顾,提出了建立灾后旅游安全格局的初步构想,并以此文悼念在地震中逝去的生命.  相似文献   

20.
四川西部是一片充满神奇神秘、生态优美的具有世界级别的旅游目的地.本文在分析本区域旅游形象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整个四川西部及其四个子区域的旅游形象.认为应建设中华民族根源生态旅游区的整体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