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008年汶川大地震发生在青藏高原龙门山断裂带上,这场大地震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1].我国学者针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的结构特征,对汶川地震断裂带与龙门山隆升的关系进行了深入探索,为我国地质灾害的探索和人们的生命及财产安全提供了基础保障.本文从地表和地腹的构造特征着手,对汶川地震断裂带结构特征与龙门山隆升的关系做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2.
2008年5月12日,位于四川省龙门山系的汶川县映秀镇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四川旅游业,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显示,损失惨重,特别是龙门山沿线的部分旅游景区更是毁灭性创伤。笔者在亲自考察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统计了龙门山沿线在此次地震中受损最重的一些景区,客观分析了此次地震对四川旅游的影响,并提出了四川旅游复兴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受损景区的重建及四川旅游的重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2008年5月12日,位于四川省龙门山系的汶川县映秀镇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四川旅游业,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显示,损失惨重,特别是龙门山沿线的部分旅游景区更是毁灭性创伤。笔者在亲自考察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统计了龙门山沿线在此次地震中受损最重的一些景区,客观分析了此次地震对四川旅游的影响,并提出了四川旅游复兴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受损景区的重建及四川旅游的重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2008年5月12日,位于四川省龙门山系的汶川县映秀镇发生了里氏8.0级特大地震。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四川旅游业,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初步统计显示,损失惨重,特别是龙门山沿线的部分旅游景区更是毁灭性创伤。笔者在亲自考察及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统计了龙门山沿线在此次地震中受损最重的一些景区,客观分析了此次地震对四川旅游的影响,并提出了四川旅游复兴的具体建议,以期为受损景区的重建及四川旅游的重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5·12"汶川地震后10年,龙门山受损乡镇虽已基本重建,但面临发展模式相对单一,潜力挖掘不够,没有从源头探讨出适合当地可持续发展模式等问题.本文选择北川县陈家坝镇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自身的地质遗迹资源属性进行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陈家坝镇地质遗迹资源众多,共拥有3大类、15亚类与24个地质遗迹景点.其中地质灾害大类为国家级地质遗迹,基础地质大类为省级地质遗迹,地貌景观大类为县市级地质遗迹;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筹建地质公园、筹建教育实践基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系统规划等地质遗迹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北川县陈家坝镇地质遗迹资源调查、开发及扶贫模式,对龙门山地震受损乡镇可持续发展具有借鉴与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6.
本文综合分析了汶川县三江乡生态旅游资源、现代人文和历史文化旅游资源,指出其旅游资源与龙门山成都段有着成因上的密切联系,同属龙门山构造带的中南段,易受遮蔽效应困扰。认为三江乡的辫子坟及与此关联的历史故事和传说是该地具有垄断性的核心文化旅游资源,而优良的生态环境亦是其旅游吸引力之所在,建议借助5·12大地震之后恢复重建的机遇,重塑旅游形象,促进三江旅游业发展。  相似文献   

7.
地震旅游资源是地震旅游活动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如何加强对地震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以汶川县地震旅游资源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其类型和特点的基础上,针对其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管理体制、基础设施、资源保护、旅游安全、旅游线路等方面,提出了汶川县地震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地质灾害旅游资源是西南地区特殊的旅游资源,全面认识其本质属性,运用系统学的观点进行科学分类,是研究以及最终有效地开发利用这种旅游资源的基础工作.本文试图从地质灾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观点出发,从新的角度去认识西南地区地质灾害的类型特点及分布,进而探讨地质灾害旅游资源的形成条件,并尝试提出地质灾害旅游资源的分类体系,为本地区灾害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9.
天水是华夏文明重要的发祥地,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天水充分发挥独特的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但随着国际国内旅游市场竞争格局的变化,天水市旅游发展也面临新的历史机遇与挑战。文章在分析天水旅游资源及区位优势的基础上,运用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以"丝绸之路经济带"为背景,结合《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和《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分方案》,试图对天水旅游空间布局规划提出初步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10.
宜昌市夷陵区丰富的旅游资源带动着宜昌市旅游经济的迅速发展.结合夷陵区基本情况,分析了夷陵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背景、现状、开发潜力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夷陵区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融入三峡"、"大旅游开发"、"生态发展"等三大战略和"以市场为向导的大旅游开发"、"整体空间生态格局优化"、"整体空间文化格局优化"等三大理念,探讨了夷陵区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11.
浮山坐落在白荡湖之滨,地质结构独特,是一座地质公园。浮山不仅拥有幽泉、奇松、怪木、奇峰、怪石和神妙的108个岩洞等自然景观,还富有摩岩石刻、佛教、遗址、兴学重教等人文景观。开发浮山旅游资源,要确立目标定位,打造浮山特色;加大对外宣传力度,打造“浮山”品牌;整合旅游资源,把浮山纳入安庆市的大旅游圈中。  相似文献   

12.
旅游现象中客观存在的"距离衰减率,"使旅游目的地在地域上表现为旅游核心区和旅游辐射区两个不同层面。正是由于不同旅游区域在旅游过程中所发挥的职能不同,便产生了蜂箱式旅游现象。"蜂箱现象"在促进了核心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对周边辐射区旅游经济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压制。虽然咸阳旅游资源丰富,但在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受到了较为明显的"蜂箱现象"的影响,对此,在提出"蜂箱现象"的同时,透析了咸阳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南岳衡山是中国南方唯一的一座五岳名山,其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人文旅游资源特色鲜明,旅游气候舒适,旅游季节长。但随着旅游的不断发展,南岳旅游区面临着水土资源紧缺与旅游环境破坏严重;旅游设施不足等一系列问题,因此应采取"区内旅游,区外服务"的发展模式,做好生态规划,促进旅游开发与资源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在扩大内需及多元化发展的旅游市场背景下,通过对旅游目的地选择特定的细分市场,能够更好实现区域旅游可持续发展。湖南湘西地区(以下简称"湘西")旅游目的地具有良好的旅游资源优势和较强的旅游品牌优势。通过对湘西旅游目的地白领女性旅游消费群体进行的相关调查分析,发现该区白领女性旅游市场具有较强开发潜力。从实际市场消费特征出发,提出了湘西白领女性旅游市场开发的相关策略。  相似文献   

15.
甘肃河西地区自然、人文旅游资源丰富,具有品位高、功能多的特点.然而,河西地区景点可进入性差、建设不完善,使游客的满意度降低,限制了河西旅游业的发展.因此认为:河西地区旅游开发应选择“据点式”和“点轴式”相结合的开发模式,并制定统一规划、加强政府职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及引进人才等措施进行整体开发.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益阳"农家乐"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21世纪旅游业的大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形式已获得了快速发展,也给益阳“农家乐”旅游的快速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通过对益阳的资源、社会、经济条件及“农家乐”旅游的发展现状和现实问题的研究、分析,探讨了益阳“农家乐”旅游的初步形成和发展,也对益阳“农家乐”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7.
依托区位优势 整合红色资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托九环线和大九寨国际精品旅游的区位优势,抓住机遇,保护性开发利用“红色资源”,打好红军长征文化这张“王牌”,加强对红军文化旅游开发的统筹规划,形成具有雪山草地红军文化内涵的、特色鲜明的红军文化旅游产品,丰富和提高阿坝州旅游的文化内涵,促进阿坝州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关于大连市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策略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化旅游作为21世纪增长最快的旅游产品,在弘扬民族化,展现地方风采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大连市化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如何对旅游产品进行化的阐释与包装,使旅游化紧密相连,以求得旅游产业和化事业的双赢,已经成为“大大连”旅游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命题。  相似文献   

19.
武夷山脉福建一侧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发展红色旅游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本文针对该地区红色旅游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红色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20.
从旅游人类学的角度看,真实性问题是民族歌舞旅游产品研究的核心内容。《云南映象》在民族文化保护与产业开发的两难选择中,通过建构适应旅游者欣赏趣味的旅游真实性内容,取得了二者的协调。文中以《云南映象》为例,尝试性构建了旅游真实性体验的实证研究模式,对旅游真实性问题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