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内部新闻自由”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内部新闻自由”又称报道权、编辑权,各国名称不一。它指的是:在私人办的新闻机构中,雇员和老板之间,在政府办的新闻机构中,雇员和政府之间的关系中,总编辑和编辑部应享有高度的自主权。①它强调的是编辑权要独立于经营权和政府的直接控制。内部新闻自由是新闻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新闻自由在微观上的完善和进步,对于新闻业的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最初的新闻业内部并没有明确的分工,往往老板兼任编辑和经理。1817年,英国的《泰晤士报》开始实行总编辑制。老板不再处理具体的编辑事务,…  相似文献   

2.
张季鸾作为“民国四大报人”之一,他苦心经营的新记《大公报》记录着万千民众的心声与一个时代的兴衰。本文从张季鸾早期的“四不主义”办报方针、“外和内刚”的自由主义新闻观两方面进行分析,总结出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新闻自由与新闻专业主义有机结合、西方自由观与中国新闻实际紧密结合三点,希望对当代报业的发展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3.
西方内部新闻自由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倪娜 《新闻大学》2003,(4):14-17
一、内部新闻自由的提出和发展 “内部新闻自由”作为一个确切的名词,是由德国首先提出。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德国新闻界的一些劳工运动就已经涉及到从业者的独立地位和自主权。[1]50年代,德国新闻业工会举行了一系列罢工以争取新闻从业者在企业内部的参与决定权利。到了60年代末70年代初,德国新闻界正式提出了“内部新闻自由”的口号,要求改革新闻媒介的内  相似文献   

4.
言论、出版(包括新闻)、结社、集会等等的自由,是现代精神交往政策的主要特征。这些“自由”通常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表现自由,意为“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的新闻自由概莫能外。在世界精神交往政策的历史上,19世纪是人民争取各种表现自由的世纪。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等的自由,成为一次又一次人民斗争中的伟大口号。从本质上看,新闻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的政治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5.
言论、出版(包括新闻)、结社、集会等等的自由,是现代精神交往政策的主要特征。[1]这些“自由”通常指的是同一个意思,即表现自由,意为“搜集、发布、传送和收受新闻的自由”的新闻自由概莫能外。在世界精神交往政策的历史上,19世纪是人民争取各种表现自由的世纪。言论、出版、集会、结社等等的自由,成为一次又一次人民斗争中的伟大口号。从本质上看,新闻自由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同一定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相适应的人的政治权利在新闻传播活动中的一种具体表现。新闻自由这个口号,是1684年英国资产阶级政论家约翰·密尔顿在《论出版自由…  相似文献   

6.
《电子出版》2005,(2):52-53
把网络的应用服务划为“内”和“外”之分,显然有些“牵强”。不过,在现实网络的应用过程中,确实有这种迹象,令人视为“内”和“外”。在这里“内”指的是一种技术、  相似文献   

7.
试论新闻自由的合理性及其现实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奕 《新闻知识》2007,(4):29-30
“新闻自由”在英文中被称作“Freedom of the press”,其被尊奉为新闻事业的立身之本和一直追求的目标,并不断践行于新闻传播活动中。应该说,从法律规定与实践需要两方面来说,新闻自由都具有合理性,但在实现过程中,它依然遭遇一定程度的困境,由此也表明,新闻自由的真正实现是一个逐步发展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行业协会的产生与发展历史 从历史上看,我国行业协会有多种称谓,比如:“行”、“帮”、“会”等。春秋时就有官府在每个城邑的中心设立一个市场,由专人负责管理的做法,到了汉代,又把市场先划定出摊位,称之为肆。[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档案"泛化"是一种历史产物,是档案工作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档案"泛化"有其清晰的发展脉络,充分了解其产生、发展的思想渊源和现实土壤对认识和掌握档案"泛化"规律有很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认为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决定性的影响。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有很多理论的问题、实践的问题需要我们去总结,需要有个说法。江泽民同志的“三个代表”精神与邓小平同志“发展才是硬道理”是联系在一起的。有了这“三个代表”,我想好多问题就很好解释了,有些问题的解决就比较容易了。现在,改革开放到了关键阶段,比如国有企业的改革、民营经济的发展这一系列很敏感的问题,到了不能回避的关头。要不要发展中国的民营经  相似文献   

11.
若文 《今传媒》2005,(6):50-51
用“雨后春笋”表述民办院校的诞生之多、发展之快毫不过誉,仅仅十几年就出现了一个惊人的数字:7万余所,跃上这一平台的民办学子1400多万,稍逊于澳大利亚而等于智利的人口。一拥而上后的一个现象不可避免:先骑马而后备鞍。这在民办院校当初萌生阶段更显得突出:教室租用,教员外聘,教材则是“借用”公办院校的。如今,不少民办院校已是今非昔比:  相似文献   

12.
“复合型期刊”的构想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的、以纸质为介体的印刷型期刊与电子型期刊重组的“复合型期刊”。是期刊资源信息传播媒体内部运作机制改革、信息传播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它们的重新组合能更进一步地提高信息传播效率,更广泛地为广大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13.
互联网通信技术及其应用的迭代发展,使得自媒体语境下的新闻传播活动有了更多元的生存空间和表现形态,也给新闻自由带来了更多矛盾问题.文章基于既有的文献和当下的新闻实践,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范式下分析社会主义新闻自由的本质及其发展现状,并指出中国当下自媒体新闻的“非有机运动”问题.泛滥的自由会导致人民的自由本身受损,文章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有机运动”理论,针对性地提出“有机规制”这一治理路径,保障社会主义的新闻自由.  相似文献   

14.
西方的新闻自由主要以美国为代表。美国向来标榜自己的民主和自由,尤其是新闻自由,并宣称其新闻自由是彻底的、绝对的,是超阶级的新闻自由。但真实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美国对待别国的新闻自由又是采取什么态度呢?让我们通过美国与半岛台之间的恩恩怨怨来认清其“新闻自由”的真实面目。  相似文献   

15.
“神曲”是近年来出现的一种传播学现象。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半结构访谈法来编制一套评价神曲特征的量表。从“神曲”音乐传播的媒介环境、内容特质、场景特征、传播效果等传播学视域出发,有效融合了心理学中的“耳虫效应”,从宏观到微观、由外及内地对“神曲”进行考量,这对未来“神曲”界定的细化、研究的多学科发展都有一定的贡献价值,在多领域、多学科中都有一定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6.
美国被人捧为最讲“新闻自由”的地方,而且美国的媒体也向来标榜自己“公正客观”,美国的新闻自由到底有多自由?我们暂且不下结论,还是让事实来说话吧。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相似文献   

17.
播音艺术创作之“气”。播音艺术创作的“气”,是“情动于内”和“声发于外”的中间过渡环节,是情与声之间必经的桥梁。如果不动情,气息状态凝滞不变,声音便呆板苍白,缺乏活力;如果感情动了,而气息不能随之自如变化,声音也就不可能自如变化,便会  相似文献   

18.
新闻自由的认识逻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泽民主席在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一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现代传媒对于人们的影响很大。这就要求传媒不仅要注重新闻自由,而且也要注重社会责任。随后,他又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解释说:新闻自由和记者的社会责任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不能光讲社会责任,不讲新闻自由;也不能光讲新闻自由,不讲社会责任。这两者要结合起来。 “新闻自由”是一个敏感的话题。到底应当怎样看待“新闻自由”问题,怎样处理和把握“新闻自由”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本刊特请清华大学教授刘建明先生分两次对这个问题作理论上的说明。除本次刊出的这一内容外,还有《新闻自由的七种权利》等。  相似文献   

19.
世界上本没有王。想称王的多了也就有了王。在报纸运作领域。有几种关于王者的说法,并时而有新的说法出现,人们的理解莫衷一是。各有各的理,有交叉也有不交叉的地方。 王者之说的成立有其具体的条件。或者是在某些阶段清楚表明侧重点的需要,或者是说明媒体自身的优势。在不同历史形势下.在不同发展阶段、对不同的媒体,各种因素发挥的作用大小、轻重不同。 通过谁为王者的辨析,对关乎报业发展的各种因素发挥的作用.存在哪些问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能否达成共识,指向某一个王者并不重要,或者我们根本就不需要王者。关注王者之道。实质是谋求竞争实力,发展潜力之道。孤零零的王者得不到丰收的“田”,“田”是“王”的组合。  相似文献   

20.
从“接访”到“截访”,一字之差,其实只有软硬之分、态度之别。只要体制不变,接访就常常会蜕变为截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