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蒙古国学者巴·索特那木于20世纪40年代首次提出"翻译文学"的概念,对翻译文学的两个问题进行了初步研究;之后出版的策·达木丁苏荣等主编的文学史著作较全面地反映了当时蒙古文学在接受异文化过程中发展、演进的大致轨迹,为进一步挖掘和深入研究翻译文学奠定了基础;《蒙古族文学史》及少数著作较深刻地论述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及在蒙古地区产生了广泛影响的历史演义小说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方文学呈现出活跃和发展的态势。有关东方文学的丛书、著作和教材竞相出版发行。1987年,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季羡林主编的《简明东方文学》;1988年,朱维之主编并出版了《外国文学史·亚非部分》;  相似文献   

3.
井上靖是在中国最有影响的日本作家之一。20世纪60年代初他的作品开始在我国翻译出版,80年代形成译介井上文学的高潮。外国文学的译介,都是一种期待视野中的选择。而中国对井上靖的接受,也折射出中国社会与文学的变迁,从中可以给我们不少启示。  相似文献   

4.
著名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专家郑克鲁教授编选的《外国文学作品选》(上、下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年5月出版)是一套富有特色的外国文学作品选本。 这套《外国文学作品选》的最大特色是以完整的作品入选,读者欣赏到的是原汁原味的华章妙文。新中国成立后,应大学中文系、外文系的外国文学课程的教学之需,先后编选出版了10余套《外国文学作品选》。其中,由周煦良、朱雯等专家学者编选的4卷本《外国文学作品选》最具有权威性,使用的时间最长,影响也最大。但由于这套开创性的教材是在1961年编选的,因此20世纪特别是20世纪中、后期的外国文学作品入选者便寥寥  相似文献   

5.
对于外国文学的学习研究与介绍工作,贯穿了鲁迅一生文学活动的始终,是他的不朽的文学业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他从青年时代起,便以极大的热情与努力,多方面阅读外国的文学作品,并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翻译与评介。一九○二年他在日本弘文学院学习日文时,便翻译出版了凡尔纳的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一九三六年在他逝世前的几个月当中,在病体难支的情况下,仍继续翻译果戈里的《死魂灵》(第二部),并为瞿秋白的译作《海上述林》的编辑出版而费尽心血。鲁迅一生所介绍的外国文学与艺术范围之广、门类之多,以及他为介绍外国文学所进行的组织、出版和扶植后进的工  相似文献   

6.
五四时期我国翻译出版了大量外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的译介是五四文学革命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了过去的任何一个时期。1918年6月,《新青年》出版易卜生专号,译载了《娜拉》、《国民之敌》等作品。随后,几乎当时的所有报刊都争相译载文学作品,外国文学名著开始比较有系统地介绍到我国来。在众多翻译过来的外国文学作品中,俄罗斯文学作品占有突出的地位。阿英编选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史索引》(1936年良友图书公司出版)第六部分《翻译编目》收录1917-1927年间的译作225种,其中理论25种,文学作品200种。…  相似文献   

7.
陶德臻、马家骏主编《世界文学名著选读》共五册。第一册为亚非文学;第二册为古代至18世纪欧洲文学;第三册为19世纪与20世纪初欧美文学;第四册为俄苏文学;第五册为20世纪欧美大洋洲文学。于今年内陆续出版。本书特点:1.容量大。这套书较全面地介绍了古今世界名著,包括黑非洲文学。2.体例新。对入选作品采取逐章缩写的办法,同  相似文献   

8.
高校不少外国文学史教材其编著体例、内容、风格等大都遵循一种模式,即时代(思潮)-国别-作家-作品-主题思想-人物形象-艺术分析,编著者的创作个性与审美评价很难表现,文学发展的历史规律也较为模糊。在众多有关20世纪西方文学史的研究中,由聂珍钊等主编的《20世纪西方文学》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建立了一种以文体为分类标准的外国文学史写作的崭新体例。本文对近年来外国文学教材(含CAI音像教材)的编写作了概括性的评述,重点对《20世纪西方文学》进行评论,以具体例证指出了该教材在编排体例上、内容处理上的创新特点,同时指出了其不足之处,旨在为外国文学教材的编写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70年代之前,翻译一直是语言学的范畴;70年代之后,译者的主体性开始成为学者的研究课题,并逐渐承认了译者作为翻译主体对译文的影响。本文将通过分析庞德对中国诗歌的翻译,从译者的选材,译者所处时代背景及其文学流派和翻译主张三个方面来探讨译者主体性对翻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李芯 《考试周刊》2009,(20):27-28
中国大陆地区的川端康成的研究和译介始于改革开放之初,至今已有三十余年的时间。中国的川端康成文学研究大体可分两个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中后期主要以社会批评学的角度分析川端的作品;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中国学者力图多层次、全方位地研究这位作家并分析他的作品,并出版了研究川端康成的论著。  相似文献   

11.
12.
明代前期,骚体文学由抒写时代和个人命运的乱世悲音,转而成为服务于统治者统治、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道统、应制之文体,内容空洞、庸俗,虽多少仿得屈骚“惊采绝艳”之文辞,却毫无屈骚精神可言。  相似文献   

13.
法国社会学家布迪厄认为,场域、惯习和资本的互动作用构造了不同的实践理念,行动者的实践行为也因此不尽相同。外交部官方微博表现出的"双重人格"特性,与其所在场域的影响密不可分。我们不能以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这一现象,而应认识到这一创新形象的构建不是对外交部门政治形象的颠覆与破坏,而是一种创新和发展。如果政府部门能将开通新媒体传播平台作为契机,以顺应时代发展的崭新姿态与公众交流,大众也必将对其抱以真诚的尊重。  相似文献   

14.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主体。由于市场机制本身所固有的缺陷和农民自身的局限性,政府必须充分发挥其自身的功能,对农民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予以引导和扶持,这对于现阶段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太极拳在安阳市社区老年群体中的推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安阳市太极拳活动目前开展的情况,找出了当前安阳市太极拳活动在练习环境、媒体宣传及群众组织体系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政府机构与社会组织的管理;重视太极拳活动站点的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太极拳指导队伍等.旨在让更多的老年人进一步认识太极拳,并积极地投身于太极拳的运动中去,从而促进太极拳在安阳市老年人群中更加广泛的开展,促进安阳市老年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建设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司法审判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过程,它动态地衔接着法学理论与司法实践两个重要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涉及诸多法律的或非法律的客观因素,影响着司法过程的始终,进而影响着司法终极理念的实现。法官如何权衡这些因素,笔者将结合司法实践,做一个浅薄的归纳与反思。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教育全球化也在如火如荼地涌动着。在教育的历史长河中,教育开放是世界各国发展教育、增进了解和交流的一项策略。从教育国际交流到教育区域一体化、全球化,教育开放有自己独特的发展历程。伴随着教育全球化的进程,教育开放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这意味着我国的教育开放战略要在全球化的视野里,主动扩大与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教育交往,积极增强自身发展的实力和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积极参与教育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是中国社会化的转型期,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中与西、新与旧的氛围中展开的。在教育科学及思潮的传播变迁过程中,近代教育家充当了自身从传统到现代型的转换及西方教育思潮传播的双重角色。这一角色统一存在于中国教育近代化的一百多年历程中。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职能转变难的主要表现是 :经济管理职能过多 ,政企、政事、政社不分的现象依然严重存在 ,地方政府机构仍然过大影响政府职能的发挥。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是理论研究滞后 ;二是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 ;三是旧体制的惯性制约 ;四是政府部门自身利益的制约 ;五是过渡时期两种体制交互作用的影响 ;六是人们思维误区误导。要改变这种状况 ,必须加强理论研究 ,重点是政府与企业、社会的合理分权 ,理顺各种关系 ,政府职能协调发展和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20.
明代驿递夫役佥派方式之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代驿递夫役的佥派方式经历了随田粮佥派夫役到纳银代役两个阶段。随田粮佥派夫役在实施过程中诸弊丛生,迫使明政府不得不进行改革。纳银代役制的实行,保证了驿递系统的顺利运行,也减轻了人民的负担,在实行之初产生了有利的社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