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潮州人(简称潮人)很早就移居泰国。由于历史、人数、经济和华文教育等原因,潮人本身所使用的潮州话(简称潮语),成为泰国华人、华侨的主要通用语言。潮语在泰国特定的环境下独立存在发展,一方面保留了许多原有的潮语词汇,另一方面又受到泰语和其它外来语的影响,逐步形成了有别于现时潮汕本土潮语的泰式潮语。目前潮语在泰国的地位正在发生变化.并将被逐渐边缘化。  相似文献   

2.
《潮语十五音》音系与《广韵》音系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潮语十五音》与《广韵》的音系进行了深入的比较研究。首先,我们将《潮语十五音》所收例字与《广韵》进行逐一对比,按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喉音的顺序对比了《广韵》的声母与《潮语十五音》声母。其次,对比了《广韵》与《潮语十五音》韵母系统,并重点考察了不同发音部位的声母对韵母演变所产生的影响。最后,总结了二者声调系统的异同。通过与《广韵》的对比,明确了《潮语十五音》语音系统中声、韵、调各要素的来源,为确定《潮语十五音》的音系性质、深入研究该韵书准备充分的证据与材料。  相似文献   

3.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常用的两种方法。中国文学作品海外译介是一种文化交流,因此,译者需要熟悉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为了再现原语所承载的信息和美感,译者既要研究其文化差异,又要研究其语言差异。在中国文学作品海外译介中,语言形式应适当采用归化的方法,使译文流畅自然;而文化因素应尽量采用异化的方法,把原语文化译介给译文读者。  相似文献   

4.
潮州方言歌和潮语歌曲的语音与旋律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潮州方言歌和潮语歌曲,同是新中国成立后在潮汕(粤东)地区发展起来的地方艺术品种.由于粤东三市虽同属于闽南语系,而语言发音又不尽相同,各自创作的地方歌曲发音咬字不同,因此许多音乐爱好者对此两种地方歌曲各抒所见,争议不止.该文作者认为此两种地方歌曲各有千秋,其主要的区别是在歌曲的创作中对语音与旋律的处理,故从潮州方言歌的历史及演变、潮语歌曲的萌芽和发展、潮汕语音与旋律的协调与不协调三个方面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5.
语言是人类互相了解对方的重要工具,伴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展,世界上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不同语言间的交融也变得更加明显起来,借词在文化交流的中最常见的现象就是词汇的交融。如今汉语已经吸收了很多的英语借词,本文就对文化交流视角下英语借词的翻译进行探析,并分析其对文化交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潮语合唱歌曲是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合唱形式,它的歌词以潮汕方言为主要表达方式。潮汕方言不同于普通话,潮汕方言不仅有八个音调,而且有入声字、闭口归韵字和开口鼻音字等。由于潮汕方言的特殊性,使得潮语合唱歌曲在创作和表演方面具有一定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晋剑琴 《现代英语》2023,(23):105-107
在经济全球化和多元文化共生的今天,翻译作为语言沟通的桥梁,在跨文化交流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进行翻译时,译者不仅要面对源语言和目标语言之间的语言差异,还需要考虑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基于此,文章从翻译与语言文化的关系出发,探析了文化差异视角下的翻译策略,以期提高英语翻译的质量,促进中西语言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8.
当前侨务工作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具有中国侨务文化理论特色的方针政策以及战略与策略的指引下,调动广大华侨华人参与祖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大力推动海外华侨华人在祖国大陆的投资与合作,引进海外智力资源,积极发展科学技术与文化交流与合作,发展民族统一战线,促进祖国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9.
因中外文化交流而诞生的国外汉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对于中国学术而言,既有知识贡献,亦有学理注入。顺应新时期文化交流的需要,中国学者早已开始致力于以海外汉学为研究对象的汉学研究,而作为海外汉学史的最新研究成果,《图说汉学史》则以其独特的视角阐释了海外汉学给予我们的学理启示:为学者一定要有深厚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忧患意识。  相似文献   

10.
明朝在初期与海外各国均建立了友好关系,并通过朝贡贸易方式确立海外诸国与明朝的藩属关系,与海外各国的联系空前密切,尤其是郑和七下西洋,推动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浙江作为明代初期重要的对外贸易基地,在中国与朝鲜和南洋诸国的交往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潮汕方言是潮汕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蕴藏着极其丰厚的人文价值。该文分四部分谈论潮汕方言研究的问题:潮汕方言的系属和分布;潮汕方言与闽语的关系;潮汕方言的文化内涵;潮汕方言研究的整体规划及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2.
粤东闽方言区至迟在13-14世纪已初步形成,潮州与梅州语言出现分异。在潮州政区范围内,始终未能形成为统一闽语分布的语言格局,仍有相当部分地域属非闽语区,而粤东的闽语区也不以潮州为限,方言界线与政区界线并未能重合。  相似文献   

13.
闽南方言的文白异读具有相当特色。以粤东闽语潮州话和福建泉州话作为粤闽两地闽南方言代表,从两地文读层之间的差异入手,以语言接触为基础,探讨粤东闽语文读层特点及引起其衰微的原因;并从语音和音韵的历史比较中推断粤东闽语中古文读层形成的时间。  相似文献   

14.
唐代文学家韩愈短暂的贬潮经历对潮州的历史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潮人文化心理结构的构建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韩愈在潮的作为已被夸张、神化成一个个神话,而筑建这一个个神话的则是成为文化象征的韩愈和作为独特群体的潮人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潮汕方言地理类型学研究的一些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方言是十分重要的非物质文化财产,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方文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开展地理语言学研究,有助于抢救和保护宝贵的方言资源。该文讨论潮汕方言地理类型学研究的一些问题,包括三个部分:潮汕方言地理类型学研究的简要回顾;潮汕方言地理类型学研究的不足;未来研究的设想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明本潮州戏文《金花女》是研究明代潮汕方言的重要语料,剧本中宾白比较口语化,反映了当时潮汕口语的实际状况,在方言历时材料较少的情况下,是具有很高价值的语言材料,为方言的历时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线索。通过对剧本中疑问句的统计,考察当时潮汕话中疑问句系统的基本情况,再将其与现代潮汕话进行比较,可以推导出潮汕话疑问句系统的一些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潮州陶瓷文化旅游开发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瓷都"——潮州有着深厚的陶瓷文化和历史底蕴内涵,但陶瓷文化旅游开发尚处于起步摸索阶段.文章在分析潮州陶瓷文化旅游优劣势的基础上,提出潮州陶瓷文化旅游开发对策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泰语中的潮州话借词在语义上的异变是多见的,并且语义异变也存在多种情况.泰语潮州话借词语义异变的原因主要有闽南和泰国文化、民族心理、认知(借代和转喻)、音译局限和语言学意义等因素,这对泰语和潮州话的接触研究在方法上也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语言是文化的第一载体。研究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应尽可能把讲闽南语的族群纳入研究者的学术视野。从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主体福建省及纳入该经济区的邻省有关地区看来,在属于闽南语系的族群中,有开展本区域学科研究且与闽南文化有关的地方学,主要是闽南的泉州学、粤东的潮州学和浙南的温州学。加强泉州学、潮州学、温州学协作研究,有助于拓展闽南文化生态研究的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