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莹 《科教文汇》2008,(21):225-225
《金锁记》是张爱玲最重要的一部作品。主人公曹七巧是一个贯穿全书的悲剧性人物。作品不但有层次地展现了曹七巧在金钱和利益的支配下人性与母性被践踏并逐渐丧失沦落的过程,也从封建婚姻的摧残、黄金枷锁的腐蚀与毒化等多角度揭示了其心理变态的根源,深刻地揭示了冷酷的封建婚姻和金钱所造成的人性泯灭以及当时男权社会中女性的悲凉境遇。精妙的叙述构思使曹七巧的悲剧人生被刻画得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曹七巧是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主人公。她最初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有着温情回忆的可爱少女,然而畸形的社会给她套上了金钱的枷锁,这把无情的枷锁使她从一个不幸的被害者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疯狂的害人者,酿成了她一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3.
曹七巧是张爱玲的代表作《金锁记》中的主人公.她最初只是一个很普通的有着温情回忆的可爱少女,然而畸形的社会给她套上了金钱的枷锁,这把无情的枷锁使她从一个不幸的被害者慢慢地变成了一个疯狂的害人者,酿成了她一生的悲剧.  相似文献   

4.
周繁漪与曹七巧都是处于封建压迫下的女性形象,精神扭曲。周繁漪是被恨紧紧地绑住,曹七巧是被钱紧紧地缚住。两人却又像是勇敢扑向火光的飞蛾,甘愿做烈火的俘虏。另外,作家的生长环境以及人生经历都对文学作品创作,以及文学人物的刻画产生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上个世纪四十年代著名作家张爱玲的中篇小说《金锁记》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戴着黄金的枷锁伤人害己,疯狂、变态的曹七巧形象。本文主要从社会层面分析曹七巧从一个充满青春气息,泼辣粗鲁却自由开心的小业主家的女儿,变成一个自私、工于心计、没有朋友、没有爱、没有人情味甚至有些变态的“这一个”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荀子集先秦诸子之大成,形成了极具封建特色的"以礼为本、隆礼重法"的礼法思想,对后世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产生了深远影响。荀子礼法思想的哲学基石即是人性思想,荀子确信人是决定社会治乱的根本因素,因为"人之性恶",所以主张"礼治",并强调以"隆礼重法"的路径"化性起伪"。  相似文献   

7.
余华早期作品着眼与对"人性恶"的揭示,无不充满了压抑与晦暗.他对非人性的描写,得力于他对经验的怀疑和想象力的作用.后期的温情让人感受到了善的一面,给人希望与温暖.然而,无论是"善"、是"恶",人性永远摆脱不了本能与欲望,"人性"也永远是以自我为标准去衡量万物的,人是以自身认同的价值观念,行使着做人的资格.  相似文献   

8.
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论争的焦点.即使是中国古代的哲人,他们对人性的认识也是不同的.如有人认为人性善,有人认为人性恶,还有人认为善恶混合……在中国古代哲人中,孟子是主张人性善论的代表人物,试从以下几方面论说孟子的性善论.  相似文献   

9.
谈鹤玲 《情报科学》2002,20(10):1022-1023,1027
当今世界,科学高度发展,虚拟空间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一部分并给人们带来巨大利益,然而,人性恶的一面在虚拟空间也充分暴露出来,给我们的现实生活带来了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实现信息社会的人性化,需要全人类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0.
冯满云 《知识窗》2013,(24):45-45
《西游记》是吴承恩以玄奘去印度取经为故事原型创作的小说,最初的主人公是为求取真经不惜远行的唐僧。可是经过几百年说书的演变,主人公变成了桀骜不驯、能降魔擒妖的孙悟空。但到了现代,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上了好吃懒做、爱贪小便宜的猪八戒。出现这样的现象其实并不奇怪。  相似文献   

11.
人道主义宗教是贯穿陀斯妥耶夫斯基创作始终的思想,在其创作中表现出一种基于万恶之源在人性恶的救赎论和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的性质,基督在其作品中成了最高的道德规范的象征,使陀氏的文学宗教观带有了伦理学和认识论的意义,形成了他文学上的创作论和美学观的基础--人道主义宗教观。  相似文献   

12.
韩枫 《科教文汇》2008,(21):220-220
与传统母亲的善良伟大形象相比较,《金锁记》中的曹七巧、《寒夜》中的汪母,均是以性格的疯狂和变态的反面形象出现的,给读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她们用一种对子女极端爱的方式,既害了自己,又害了子女,从而酿造了家庭悲剧。  相似文献   

13.
曹七巧是一个被金钱扭曲了的人物,自身的婚姻幸福被金钱所毁灭,到头来却变本加厉地毁灭了子女的婚姻和幸福.本文探讨了女性在经济限制下的心灵畸变过程,在金钱和利益关系下人性,尤其是母性的堕落与丧失.  相似文献   

14.
熊云惠 《科教文汇》2007,(3X):188-188,192
曹七巧是一个被金钱扭曲了的人物,自身的婚姻幸福被金钱所毁灭,到头来却变本加厉地毁灭了子女的婚姻和幸福。本文探讨了女性在经济限制下的心灵畸变过程,在金钱和利益关系下人性,尤其是母性的堕落与丧失。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调音师》曲折离奇的情节刻画进行研究,分析了主人公如何异化为恶魔,由此拷问在利益、善恶面前,心存良知但道德有瑕疵的普通大众,善恶的选择仅在一念之间,值得每一个人深思。  相似文献   

16.
奇怪的植物     
荒唐离奇的事,不光要等被派往外星球的人归来才有,说不定也会在你的花园一隅发生。正如这篇故事中的主人公遭遇的一样。  相似文献   

17.
郝美艳 《科教文汇》2009,(16):227-227
本文以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为理论依据,从心理学的角度来分析名著《红字》中的主人公。透过霍桑对主人公的描写,我们看到主人公身上交织着的种种欲望与当时社会按照《圣经》制定的法律道德规则之间的矛盾斗争。他们的本我欲望与超我意识之间的冲突造成了他们坎坷的充满悲剧色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8.
文学,是研究人的思想感情的一门科学,不是研究作品中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就是体会作品背后抒情主人公的思想感情,在作品中读出作者的"自我形象"来.其实,能表现人的思想感情的,我以为音乐来得更直接也更深刻,且更容易把主体感情传递给客体,给人们带来情感的熏陶和美的享受.  相似文献   

19.
<正>炸弹总有一个很大的显示剩余时间的设备,以便主人公和观众掌握剩余时间;如果必须拆一枚炸弹,主人公不必担心该剪哪根线,因为他剪的总是对的;如果跟敌人拼"功夫",不必担心他们人多势众,因为他们总是很耐心地排成队依次进攻,并且,在一个人被打倒之前,其他人只会在周围上蹿下跳虚张声势;  相似文献   

20.
开秀玲  庞冬 《科教文汇》2009,(2):238-238
在斯坦贝克的小说《人鼠之间》中,主人公佐治和李奈对土地的梦想一直贯穿全文。本文通过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进行分析,探讨了他们梦想破灭的原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