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辩,即是争论问题,辩明是非真伪。它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经。有人认为,论辩只能适应大、中学生,在小学生中开展论辨不具备条件。经过一段时间的探索,我认为小学生也可以学习论辩。一、适合小学生论辩的四种方式。1.答辩。一方(老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另一方(学生或老师)回答,回答不完整或有错误时,大家补充、纠正,以求得对问题准确的解答。如学习《火烧赤壁》,一学生提出:“课文为什么用‘火烧赤壁’作题目?”一学生答道:“周瑜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这个地方打仗,所以课题叫‘火烧赤壁’”。另一学生补充说:“他说的不明确,没说出具体事实来。课文里是指周瑜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火烧曹操的战船,江面上的火光照红了赤壁的天空,所以叫  相似文献   

2.
同学你知道“赤壁之战”的故事吗?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今湖北省蒲圻县)击败曹操,即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在这次战役初,孙吴统帅周瑜打算用火来烧  相似文献   

3.
新赤壁之战     
曹操自从上次兵败赤壁,从华容道狼狈逃跑后,整天都愁眉莫展。后来,他又率领了好几十万人马,来到赤壁,准备再与周瑜大战一场,希望能够打败周瑜,从而夺取东吴的地盘。曹操找来了许多全国著名的游泳教练当老师,教他手下的士兵们游泳。曹操又叫士兵们请来铁匠,把他们的战船包了一层钢铁,这样就不怕被火烧了。而且,他还积极地开展科研活动,他的武器专家发明了当时最现代化的武器,类似于今天的鱼雷和深水炸弹。周瑜也不甘示弱,请来了刘备一起对付曹操。刘备手下的军师诸葛亮仍然是总参谋长。诸葛亮想:上次我们是在江面上用火攻的办法打败了曹操,但…  相似文献   

4.
《三国演义》 周瑜赤壁烧曹操——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相似文献   

5.
同学你知道"赤壁之战"的故事吗?公元208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孙权联合刘备在赤壁(今湖北省蒲圻县)击败曹操,即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在这次战役初,孙吴统帅周瑜打算用火来烧长江北的曹兵,可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赤壁所在的那一段长江,大体上是由西南流向东北.所以,没有东南风,火就烧不到北岸的曹营,即使烧到北岸,火也不旺.<三国演义>小说中说是诸葛亮"祭东风"借来东南风(史书记载:"时值东南风起"),东南风一起,火借风势,风助火威,几十万曹兵被烧得大败而逃.  相似文献   

6.
师:同学们你们好!生:老师您好!师:好,坐下。师:今天我们将要研究的话题是什么,知道吗? (展示:《周瑜火烧赤壁》)生:《周瑜火烧赤壁》师:好,在讲课题之前再读一遍。生:《周瑜火烧赤壁》师:这篇文章是篇古文,而且比较长,原来是在人教版高中课程,现在放在我们生本小学的  相似文献   

7.
火烧赤壁     
宋明明 《小朋友》2004,(4):2004
赤壁之战是曹操和孙权、刘备之间的一场大决战。当时,曹操的二十万兵马,号称八十万,驻守在赤壁。而孙权只给了周瑜三万水军。曹军都是北方人,为了使军士们不晕船,曹操下令把船用铁索连在一起,这样船就平稳多了。这一秘密被周瑜的部将黄盖知道了,就向周瑜献计,说:“敌人兵多,我们兵少,拖延时间对我们不利。现在曹军把战船连接在一起,我看可以用火攻打败敌人。”周瑜用了黄盖的计谋,并指使黄盖派人送一封信给曹操,表示要投降曹操,曹操看完信后,一点也没有起疑心。黄盖叫士兵偷偷准备好十艘大船,每艘船上都装满枯枝,浇足鱼油,外面盖着厚布,插上…  相似文献   

8.
皇甫军 《辅导员》2009,(12):14-15
同学们可曾记得《三国演义》中“巧借东风,火烧赤壁”的故事: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隔江相对。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不习水性,曹操叫人用铁索把船一条一条连起来,铺上木板。等士兵练好了在水上打仗的本领,就下令渡江。时曹军号称八十万,吴军才三万,力量悬殊之大,后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9.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这首小令是元朝张可久的怀古名作,风格沉郁,感情强烈。前三句列举了三件事:项羽兵败垓下,自刎于乌江岸;孔明、周瑜率蜀吴联军火烧赤壁大败曹操;班超建立了安定西域的功勋却白白在玉门关外耗尽生命。这三件事,时间不同,地点不同,而且在性质上有失败与成功之分,有得志与失意之别,看起来似  相似文献   

10.
《三国演义》中有个脍炙人口的故事——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曹船。这个故事的神秘,可以用高中地理知识来揭开。话说周瑜要诸葛亮在十日内造箭十万支,若做不到便要杀头。诸葛亮说:“只要三天就够了。”诸葛亮让鲁肃借他二十艘船,每船军士三十人,船上预备青布、干草,并在第三天后半夜时分到曹营“取”箭。是夜大雾弥漫,江面上雾气更浓。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曹操疑有敌军入侵,下令放箭乱射,箭全扎在稻草人上。等雾散时,孔明已得箭十几万支。接着便是苦肉计、连环计,为的是日后火烧曹营,用火击退曹操八十万大军。一日周瑜眺望对…  相似文献   

11.
一、策略选择1.目标定位——将预设目标转化为生成性目标我认为教学目标应该具有方向的性质,从大处着眼。具体特点为:立体性、开放性、个性化、生成性。例如有一次上《赤壁之战》,我正在讲周瑜和黄盖巧用策略,火攻曹操,却发现有些学生在画火烧赤壁的场面。于是我顺水推舟让学生创作“火烧赤壁“的连环画,并配上简短的文字说明。原来我锁定的目标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学习,体会到周瑜和黄盖的勇敢和智慧。但是,经过这样的教学调整,又生成了新的目标:第一,通过画连环画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将文字转化为画面;第二,写简单介绍培养学生的语言…  相似文献   

12.
《三国演义》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曹操率几十万大军进攻江南,孙权派周瑜率3万人御敌。曹操人多势众,如何破敌呢?周瑜和诸葛亮一合计,决定用火攻。然而时值冬季,刮的是西北风,若用火攻,只能引火烧身,怎么办呢?一筹莫展的周瑜急得  相似文献   

13.
骁勇善战的军队,形象鲜明的人物,鬼斧神工的计策……刘备、关羽、张飞、诸葛亮、赵云、曹操、孙权、周瑜……苦肉计、空城计、桃园结义、刮骨疗毒、草船借箭、火烧赤壁……《三国演义》中独具特色的英雄人物,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把我带进了一个又一个充满魅力的故事中,让我欲罢不能。  相似文献   

14.
<正>三国时期,曹操80万大军驻扎在长江北岸的赤壁,虎视眈(dān)眈,对孙权和刘备是个巨大的威胁。刘备的军师诸葛亮和孙权的大将周瑜,商量破敌良策,二人不谋而合,都主张用火攻。一切准备妥当,但天公不作美,尽刮西北风,急得周瑜一下大病不起,名医、  相似文献   

15.
问题解答     
问:曹操是怎样败走华容道的?答: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战,曹操在江北岸乌林的水陆军营被周瑜用火攻烧毁,他是沿什么路线撤退江陵?《三国志·魏志·武帝纪》、《吴志·孙权传》、《周瑜传》、《蜀志·先主传》、《诸葛亮传》均无明确记载。只有裴松之注引《山阳公载记》说“公船舰为备所烧,引军从华容道归,遇泥泞,道不通。天又大风,悉使裸兵负草填之,骑乃得过”。这条材料告诉人们,曹操撤退江陵时,曾途经华容道。后来司马光著《资治通鉴》也采用了《山阳公载记》这段文字,从此人们多认为曹操乌林被烧后即取陆路西趋华容,往江陵退却。如王仲荦先生的《魏晋南北朝史》即  相似文献   

16.
《新高考》2008,(7):86
赤壁之战前夕,周瑜调兵遣将,打黄盖。献连环计,为火烧曹军精心准备。突然间,他想起自己竟然疏忽了一件大事。一下子急出病来。诸葛亮借探病之机,挑明周瑜的病根本是“只欠东风”,并应允借东风相助。周瑜为什么“欠”东风呢?因为赤壁古战场在我国东部季风区。当时正值隆冬,盛行西北风,极少刮东南风。曹营在江北。东吴在江南,用火攻反会烧了自家。周瑜急是有道理的,它符合气候规律性。  相似文献   

17.
将时间、地点、行军速度三因素相结合,可解“赤壁战役主战场在何处”之千古谜团。认定“曹操从江陵出发”,无助于“蒲圻赤壁说”。建安十三年十月初一,曹操第一次从江陵出发——冬十月“曹操以舟师伐孙权”。即使曹操这一次行军路线直接走长江,途中经过了“蒲圻赤壁”,“火烧赤壁”也与蒲圻无关——因为“火烧赤壁”发生在十二月底。十二月初一,曹操第二次从江陵出发——“十二月……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曾军没有必要经过“蒲圻赤壁”,那样会导致曹军在千里江河上“瞎晃悠”。总之。“火烧赤壁”与蒲圻无关。曹操“遣张合肥”是解开谜团的关键。《吴主传》“曹公自荆州还,遣张忘将骑赴合肥”有误。《武帝纪》“公自江陵征备,至巴丘,遣张忘救合肥。”是正确记戢。建安十三年有闰十二月,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8.
古人作诗赋词题咏赤壁,亦多歌颂指挥疆场,取得战争胜利的周瑜,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李白的《赤壁歌送别》“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涨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杜牧的《赤壁》一诗是否也在赞美歌颂周瑜呢?有人认为诗人用“铜雀春深锁二乔”、“东风不与周郎便”,写出了曹操胜利后的骄姿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以曹操作为反衬,突出周郎的雄姿英发。这种理解符合杜牧诗作的本意吗?如果我们加以分析,便知谬也。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吞灭东吴。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扎赤壁,在南岸同曹兵隔江相抗。  相似文献   

20.
崔洁 《教学随笔》2008,(9):42-43
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想吞灭东吴。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在赤壁,在南岸同曹兵隔江相抗。——题记"哇呀呀呀!这可如何是好?"周瑜一边摸着脑袋,一边急得在总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