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复合应用题是要通过两步或两步以上计算才能解答的应用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应用题复合而成的。学生必须在全面分析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才能找到解题方法。为了提高学生分析和解答复合应用题的能力,教师必须注意以下三点。 一、打好基础,做好“铺垫”。 复合应用题中最简单的是两步计算应用题。在教两步计算应用题之前,应进行简单应用题的综合复习。复习时,举出每一种数量关系的例题,要求学生说出已知条件和问题以及怎样计算,使学生对简单应用题的结构、数量关系等有一个全面而又比较清楚的认识。并且注意抓好分析与综合训练[如分析训练:要求两班人  相似文献   

2.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用题教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师要善于从素质教育的要求出发,恰当地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指导学生的解题思路,提高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现就如何提高应用题教学的质量,提几点建议。   一、简单应用题教学不能简单   简单应用题是指小学数学中一步计算的应用题。一般要求学生在四则运算意义的指导下,确定列式计算的方法。同时,通过大量简单应用题的实例,使学生感知常见的数量关系,为解答复合应用题打好基础。例如:   1.幼儿园有 20个皮球,又买来 8个,现在有多少个 ?…  相似文献   

3.
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课本中的例题对学生掌握应用题常见数量关系及一般解题思路起着示范和引路的作用。教学中,如能通过改编例题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练习,对充分发挥应用题例题的作用,发散学生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很有益处。一、改编例题作铺垫,正确迁移教学例题前,将例题进行多种形式的改编,改编成学生学过的应用题让学生练习。可以提高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相关知识的清晰度与稳定性,促进知识的正迁移,为学生学习新知作好充分的铺垫。  相似文献   

4.
一、例题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数学应用题教学中的每道例题比较具体地反映数学知识的有关内容和学生应掌握的程度,目的性是很明确的,大体有以下几方面:1.阐明某一概念;2.揭示某一计算法则、定律;3.展示知识结构和解题思路;4.体现解题方法和书写规范。因此对例题要深入研究,从教学目的出发,选择相应的教法。例如多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熟悉数量关系的复合及其基本结构的建立和变换是其教学的首要目的。以两积之和(差)为例,可选择这样一组应用题(题目略),先要求学生用表格列出条件和问题:  相似文献   

5.
在教学应用题例题时,一般需要有一个导入的过程,导入得法,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爱学、乐学。应用题例题教学的导入方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5种。 一、例题拆并法。 当例题比较复杂时,可先拆成两道或两道以上简单的应用题,分别解答,再把“中间问题”去掉,合并成  相似文献   

6.
教好学好简单应用题是解答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复习和巩固好简单应用题是提高解答复合应用题能力的重要一环。当前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对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研究得比较多,而对解答简单应用题的复习、巩固和提高工作却忽视了。例如,教材中出现的许多简单应用题,只作为巩固小数、分数四则计算的练习题。让学生一练了之,很少引导学生分析它的数量关系。久而久之,学生对其数量关系和结构特点就会逐渐遗忘,影响解答应用题能力的提高。简单应用题的教学虽然在高年级不是重点,但还  相似文献   

7.
乘 除法应用题的常见的数量关系”虽仍属简单应用题,但探讨的出发点不同,其重点是研究用乘除法解答的一些实际问题中常见的、应用最广泛的数量关系,使“应用”更加系统化、概括化,为以后学习复合应用题分析数量关系奠定基础。除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是在乘法应用题和常见的数量关系的基础上教学的,教材只通过一道例题揭示一组常见的数量关系中乘除法之间的互逆关系,即把一个乘法数量关系式变形为两个除法数量关系式。其余三种数量关系,则是留给学生在“做一做”和练习题中自己概括、应用,并整理为关系式。因此,教学时,教师应…  相似文献   

8.
陈红丽 《考试周刊》2013,(47):85-86
<正>学生应用题教学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对于各类应用题,传统教材中内容分散,教学时间长,只能对一类一类的问题分别进行教学,一个例题一个例题地讲,让学生反反复复地练。这种偏重技能训练的教学方式,没有突出能力的培养,导致学生学习负担重,教学效果差。在改革教材的基础上,在应用题教学中,突出了对学生数学能力的  相似文献   

9.
两步应用题是在简单应用题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它是简单应用题到复合应用题的过渡和关键。在教学中加强两步应用题的结构练习,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很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加减计算的应用题,是两步应用题的起始,对整个复合应用题的教学,起着奠基的作用。教材安排了一道很有代表性的例题:“一辆公共汽车里有乘客36人,到胜利街车站下去18人,上来9人。这时候车上有乘客多少人?”通过这道例题的教学,不仅要使学生懂得两步应用题的结构及其分步解答方法,而且还应在分析、解答的过程中,有意  相似文献   

11.
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教学简单应用题不只要求学生能够求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更重要的是通过简单应用题的教学,借助于形象直观的演示、使学生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抽象思维,初步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习复合应用题打好基础.一、从直观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2.
目前学生普遍感到解答应用题难、解答复合应用题就更难。如何教好简单应用题是最关键的一环。在教学简单应用题时需要一定的训练 ,才能提高解题能力 ,我常使用的解题训练主要有以下一些方法。一、抓关键词、句的训练。应用题是数量关系和语言文字的综合体。因此解答应用题必须具备坚实的语言文字基础 ,如果学生连题都读不通 ,那就谈不上正确的解答。例如 :一年级一班有 13名“三好学生” ,二班和一班同样多 ,两班一共有多少名“三好学生” ?让学生读题后 ,问这道题说了什么事 ?是哪个年级的事 ?有几个班 ?如果学生答不出来 ,再读 ,并让学生…  相似文献   

13.
注意加强应用题基本数量关系的教学彭阳县二小张正芳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历来是个难点,特别是一般复合应用题。我从教学实践中体会到,加强基本数量关系教学是帮助学生提高解答应用题的一种好方法。简单应用题是复合应用题的基础,学生掌握好简单应用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十分...  相似文献   

14.
小学应用题教学由许多例题的教学体现。教师在讲解例题之前,可以采用以旧引新、问题过渡、分解合并、生活举例、情境创设、尝试练习等多种方法导入新课,突破学生学习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从而提高小学应用题教学的课堂效率与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5.
李金堂 《考试周刊》2014,(99):81-81
在以往应用题教学中,例题往往是呆板的文字叙述,学生很难对其产生兴趣。因此,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指导下,注重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出发,创造性地摄取他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为应用题教学的例题,从而激发他们解答应用题的兴趣,达到提高学生解决应用题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让学生懂得知识的组合方法数学知识都是由简单到复杂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往往是旧知识的延伸和发展。知识的相互组合有时也会产生新的知识。小学数学中,知识由简单到复杂的组合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四则混合运算;二是复合应用题;三是组合图形。学生一旦了解了以上这些知识的组合方法,创新意识也会随之产生。教学复合应用题时,先解答简单应用题,接着要求学生扩充其中一个条件或改变一个问题,就变成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由两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再改变条件或问题,又可以变成三步计算的复合应用题。通…  相似文献   

17.
李洪松 《贵州教育》2011,(13):36-36
简单应用题是小学生学习应用题的开始,是只用一步就能解答出来的应用题。任何一道复合应用题都是由几道相关联的简单应用题组成的,小学数学的许多概念也是通过简单应用题教学。它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教师在进行简单应用题教学时,要引导学生认真审题,着力于习惯的培养。  相似文献   

18.
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二册第五单元“整理和复习”中的第 3节“应用题” ,主要内容有 :简单应用题、复合应用题、列方程解应用题、用比例知识解应用题等。总复习时 ,要充分发挥课本中例题的典范和智能作用 ,抓住复习重点 ,教给学生思考探解的方法 ,进一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一、多问引导把握“三量”关系复习简单应用题。  例 1 某工厂有男工 3 64人 ,女工 91人。这个厂的男工和女工一共有多少人 ?  复习时 ,教师可先出示例中两个条件 ,然后让学生提出各种问题 ,编成简单应用题 ,并列出算式求解。然…  相似文献   

19.
小学数学简单应用题的教学,是复合应用题教学的基础,是培养学生认知和思维能力的初步。  相似文献   

20.
一、应用题教学的现状 七至九年级数学教材中作为引例或例题的应用题,都很有创意,有的例题综合性强,知识覆盖面广.引例或例题的主要特点是贴近生活,形式新颖不落俗套,给学生呈现的是身临其境的画面. 课程改革已经走过了很多年,作为数学教师,有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应用题教学过程中碰到的困难是什么?应用题教学的本质是什么?如何调整应用题教学方法,使应用题的实际意义和数学思维方法得到完美的体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