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一主”就是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规定,每一节课只安排一个主教材,进行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自选”就是指让学生在一定的活动区域和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身体素质和学校的教学条件来选择教师推荐的,或者是自编自创的活动内容,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我组织和管理,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锻炼的教学过程。“一主自选”教学模式的优势1、改变了传统的教学一般把课分成准备部分(10分钟)、基本部分(两个内容30分钟)结束部分(5分钟)的教学模式。从人的生理心理的角度来看,青少年在一节课中,在老师的激励和引导…  相似文献   

2.
说学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教材和其他学习资料为依据,以口头语言为主要表达形式,针对所学内容的特点,以学生或教师为听众进行的学法研究活动。我们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说学,使他们学会学习,提高了教学效率。一、课前说学课前说学主要是指在引导学生课堂学习之前,根据教师的要求,说学习方法、过程、收获、体会,还要说出预习中不懂的问题,以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的精神。如在学习《爬天都峰》一课前,教师可根据本组教学的训练重点,让学生说说通过预习课文,你读懂了哪些重点词句,是怎样读懂的?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刚进入中学,对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有个适应期,教师正确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的学习兴趣,就能形成良好的教学合力,使学生乐意学。教师变换形式,如“课前五分钟”、“写周记”、改革考试方法等,让学生在乐中学,更重要的是教会方法,利用目标教学法,明确每课 的学习目标,让学生乐于会学。  相似文献   

4.
邹见芳 《山东教育》2000,(29):48-49
我们知道,最好的教学不仅要传授给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即教学生“学会学习”。导学法教学能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导”是指教师的指导,是学习方法和要求的引导;“学”是指学生的自学,是在教师指导下的自学和探究。其宗旨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本人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一点体会,以初一历史教材第十七课“两汉与匈奴的和战”为例,对这一教法的各个环节和这一教法的意义做一简单的阐述,不当之处,敬请同仁们指正。   一、课前准备   第一,布置预习。在前一节课结束之前,用三至五分钟时…  相似文献   

5.
透视近几年语文教育教学过程的迷惘与困惑,感慨所见的诸多学子的得失。笔者认为,藏族学生汉语文学习过程中存在着以下误区。 误区一:处于被动学习的尴尬 汉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学科,需要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独立思考,并且还要融人富有自己鲜明个性的感悟、理解与创造,需要学生有“乐在其中”的主动性学习。教师在课前、课后,常常要求学生阅读某篇课文,或思考某个问题(这常常以“预习”和“复习”的形式要求学生自己独立完成);课堂上常常提出一系列与课文主旨以及重难点紧密相关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马晓村 《甘肃教育》2014,(20):101-101
正构建高效课堂需要老师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一开始就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后都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有的放矢,逐步培养主动预习、主动思考、主动探索的良好学习品质。一、课前——落实预习要求,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到了高中,教师就要担负起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责任。对文言文教学来讲,教师首先要让预习精细化。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写作背景;然后先不看注解大致浏览全文,凭自己的能力尽可能多地读懂文意,大致了解写了什么,作  相似文献   

7.
<正>一、以“探究方案”为支点实现以学定教——明晰学习目标“探究方案”作为预习的手段,是一种前置性小研究。在课堂教学之前,教师根据文言文的特点和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提出相应的预习要求,让学生在前置性学习中思考并提出自己的困惑。这不仅能让学生获得课堂学习的主动权,还为课堂学习做了充足的准备。例如在教学《古人谈读书》前,教师先将课前探究方案发给学生提前预习。“探究方案”共分三个板块,  相似文献   

8.
培养小学生的“自读”能力 ,是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结合教学实践 ,笔者初步探索出小学生“自读”能力的培养模式 ,即 :课前尝试学习———课上主动学习———课后自主学习。一、课前尝试学习课前尝试学习也就是“预习”,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要求 ,运用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能力 ,自己独立阅读、感知课文 ,通过自己的努力 ,初步读懂课文。它是培养学生自学习惯和“自读”能力的有效手段。为了减少学生在课前尝试学习中的盲目性 ,教师在布置预习时 ,要认真准备 ,拟订有针对性、启发性、趣味性而难易适度的提纲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 ,…  相似文献   

9.
数学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的数学思维活动,学习数学家思维活动的成果,发展数学思维能力和创造力的过程。很多学生非常注意课前的预习和课堂学习,这固然是重要的。我认为让学生进行课后的反思和总结同样重要。“数学周记”就是学生以周记的形式记述他们对每周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学习体会,评价教师教学和自己的得失,提出自己对学习的要求和目标,向教师请教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知识疑难、学习方法的探讨,心理上的疑惑等。写“数学周记”能够帮助学生找出一周数学学习的得失,不断调整学习方法,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够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10.
现代教育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其基本目的是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充分发展。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学生必须成为学习的主人,而要达到这一点,教师必须改进教学方法,立足于学生的“学”,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笔者紧扣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以“问题”为主线,着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一、能解决的问题课前预习时自行解决课前,我要求学生做好预习工作。预习就是预先学习,即学生通过自读课本基本理解书本内容,并能初步解决数学问题。这是一个开放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完全靠自学,也可以请教他人,或查阅相关学习资料等。这是学生自己…  相似文献   

11.
初中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兰州市十中胡汉兰首先,克服重讲读、轻听说的倾向,加强听说训练,进行课前演讲。教师可利用课前5分钟进行演讲训练。演讲可结合预习、讲解、复习等环节与内容命题,也可讲一个成语故事或中或轶闻趣事,形式可持稿、脱稿、即兴,力求讲读同步。学生...  相似文献   

12.
“10+35”教学模式要求把课堂主权归还给学生,把传统教学模式教师45分钟满堂灌的形式转变为"10+35"的教学模式,即课堂上学生讲35分钟,教师只讲10分钟,学生通过预习、展示、反馈来掌握知识.  相似文献   

13.
李桂荣 《辅导员》2014,(4):63-63
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必须要让“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教学必须进行全方位的开放,让封闭的语文教学向课前开放,向课堂开放,向课后开放,让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语文、用语文。一、课前开放。突出自主性开放式语文教学,把课堂教学向课前开放,就是课前学生可以通过预习课文、查阅资料、询问家长等方式,提前学习课文中的知识,并用来参与课堂教学的质疑和反馈。学生对自己确实不能理解的深层次问题,经过“去粗取精”后,拿到课堂上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不知起于何时源于何地,中学语文课堂出现了这样一种现象:上课了,前3—5分钟,或搞一段演讲,或朗诵几首古诗,或念一篇学生作文,等等。我们起先称之为“课头”,但后来想想,“头”毕竟还与身子是一体的,而不少教师开场5分钟内容与整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要求和主体内容根本不是一回事,所以就改称之为“课帽”。帽子,是身外之物。戴好了人就可因帽子而光彩夺目。但如果戴错了,比如性别之误,季节之误,张冠李戴之误或其他更甚之误,那么这个帽子是否有点滑稽,是否还有必要戴?语文课堂需要解禁,需要开放,教师也不能过分拘谨,…  相似文献   

15.
1.1三步骤:预习--探究--训练。预习:学生的自主学习是在导学案的引导下,感知教材,掌握基本知识,充分预习,预习根据学科、内容可以放在课前,也可以放在课堂上的前15分钟。探究:在课中,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或小组成果,以板书、登台讲解、质疑对抗,交流导学案等形式进行。教师对学生展示情况进行精讲和指导,适时介入,个别问题随机点拨,重点难点、主干知识和问题整合点拨,归纳小结进行知识点拨、方法点拨和能力点拨。训练:教师依据教学内容设计一定层次的问题和练习题,进行巩固、拓展、反馈所学知识。  相似文献   

16.
1.内涵 “预习演讲”,是指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课内外时间,营造激励创造意识的心理环境,将预习与演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达到“知”与“情”统一的一种教学策略。 课前预习,是教师常用的教学手段,它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课前两分钟演讲,也是许多语文教师用作常规训练的一种教学辅助形式,目的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通常是让学生读一段自选的文章,或讲一个故事。  相似文献   

17.
式的启发结合自己所教地区生源的特点,经过深思熟虑,我拟定了一套“新”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分组预习教学任务。课堂:(1)教师主持,学生展示预习成果;(2)教师评价及拓展;(3)学生质疑;(4)学生归纳总结;(5)课堂反馈。课后:复习巩固。实践证明,此套教学模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主动引导学生对未知问题的探究欲。反思此教学模式我觉得它的成功之处有如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一、在课前预习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 在课前的培养应由浅入深,根据目标教学,指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预习,在预习中了解本章本节哪些是重点,那些是难点。通过预习,结合目标,知道该学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样的目的。这样就为新课的学习作好准备,带着预习中不理解或有疑问的地方进入课堂,结合教师的讲解,对照学习,使自己有意识、有目的地去接受知识。通过这样一种自主性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与教师和同学共同讨论达成共识,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变得轻松和谐。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促使他们由不自觉到自觉地去探索、求知、创新。在预习指导上,教师要指明前进的方向和路径,避免学生走弯路。  相似文献   

19.
孙宏 《广东教育》2004,(10):52-52
为了使文言文课上得生动活泼,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我尝试了“变学为讲”的教学法。学习《陌上桑》一课,我先安排学生课前认真预习,并就课文内容提一个问题,要求将这个问题彻底搞清楚后,理清自己的思路,在课堂上讲解,通过讲解帮全班同学也搞清这个问题。这下可激发了大家的热情。每个学生都想在课堂上展示、表现一下自己的高明。有很多同学来问我讲某某问题行不行,我都充分肯定其思路,并给予必要的引导。  相似文献   

20.
陆春娟 《现代教学》2016,(Z1):21-22
作业分课前作业、课中设问和课后作业等。作业可以由学生单人来完成,也可以由学生与教师、同学、家长以及社会其他力量协同完成。作业不仅有书面形式,还有社会活动形式。本文主要讨论课前作业和课后作业。一、设计有效的课前作业课前作业的最常见形式是学案。说起学案,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都在运用。学生借助学案进行预习,有助于学生凭借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能力,尝试自己提前思考或自主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必须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