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重视道德教育是当前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然而道德教育的形式是受道德教育内容的制约的。由于历史与文化条件的不同,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家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尽相同,道德教育的形式干差万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形式多样,道德教育特别是学校道德教育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投入多,效果差的局面仍然没有根本扭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2.
道德教育处境艰难,与其本身简单化,非理性的手段有关,从表面上看,道德教育的道德性问题是操作问题,而实质上是道德观念问题,道德教育需要教育者确立主体性道德教育观念。  相似文献   

3.
论社会性道德教育与主体性道德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道德教育论与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分别从社会性和主体性角度揭示道德教育的本质,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二者又都存在着严重缺陷,割裂了道德教育中社会性与主体性之间的关系,片面地将其一方视为道德教育的本质。实质上,主体性道德教育与社会性道德教育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不能人为地割裂开来;主体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主体性需要方面确认道德教育;社会性道德教育主要是从人的社会性需要方面把握道德教育;我们应当超越主体性道德教育论和社会性道德教育论的狭隘性和片面性理解,站在更高的视点和更广的视野中去理解和把握道德教育的本质。  相似文献   

4.
(一)道德教育概念的困惑。道德教育简称德育,通常有以下几种理解:一是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和道德教育;二是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三是德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品质教育;四是德育包括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这四种理解都是广义的理解。狭义的理解,德育仅指道德教育,这是第五种理解。道德教育包括的内容如此之多,真是一个“大德育”。由于对道德教育概念的模糊认识,道德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更是一个难解之谜。理论上的困惑导致实践中的茫然,不足…  相似文献   

5.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道德教育理论极大丰富的时代,但是“20世纪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增多并不是道德教育本身更重要了,而是道德问题在本世纪更复杂,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更多了”。于是,发生和发展在这种“更多的学校道德教育问题”时代里的道德教育,也必然更加关注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本文将从道德教育理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两个维度,对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予以介绍和分析,并从中得出对早期儿童道德教育的启发和启示。[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教育不应该是学科化的教育,而应该是综合化的生活教育=道德教育更应该生活化。道德教育的生活化和生活的道德化.把道德教育和生活密切联系起来,让道德教育从生活出发.通过过有道德的生活,形成人的德性品质,改造和提升人的生活质量;让道德教育弥漫在人的所有生活之中,使生活中的所有人都成为道德教育,做到道德教育无处不在,无时不在,无人不管。  相似文献   

7.
道德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重要方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应在学校德育中安排合理的适应市场经济的道德教育内容,在全社会也应加大道德教育力度,特别是在社会转型时期更需要加强全方位的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8.
日本历来重视道德教育,这是其创造经济迅速发展奇迹的重要因素之一。日本道德教育具有鲜明的特征,通过分析日本道德教育的特色,对我国的道德教育可以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
自由选择是学生德性生成的基础,是道德教育的前提;同时,价值引导是道德教育的根本方式。价值引导与自由选择之间自然存在着冲突,冲突推动了道德教育实践的发展。道德教育正是在自由选择与价值引导的二重变奏中促进学生德性成长的。  相似文献   

10.
刚刚过去的20世纪是一个道德教育理论极大丰富的时代。但是“20世纪道德教育理论研究的增多并不是道德教育本身更重要了,而是道德问题在本世纪更复杂。学校道德教育的问题更多了”。于是,发生和发展在这种“更多的学校道德教育问题”时代里的道德教育,也必然更加关注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本文将从道德教育理论历史发展的脉络和道德教育理论流派两个维度,对当代西方道德教育理论予以介绍和分析。并从中得出对早期儿童道德教育的启发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道德教育的有效过程是道德教育者传递道德教育信息与受教育者接受道德教育信息的统一。因此,学校道德教育要走出实效性低迷的现状,关键在于调整道德教育的研究视角,注重从接受的角度出发,立足于学生道德接受心理研究的基础上来改进学校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2.
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刍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积极推行道德教育是有目共睹的事实,然而效果却不甚理想。本在审视其现状的基础上探索其症结所在,指出道德教育不振的主因乃是道德教育的政治性泛化——道德教育中强制性与其工具理性的弥漫,澄清道德教育与政治性泛化之道德教育、政治教育之间的异同,剥除道德教育的政治化和工具性外壳,揭示其合理内核,旨在重建我们的道德教育和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3.
重视道德教育是当前各国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道德教育的形式是受道德教育内容的制约的,由于不同国家的道德教育的内容不尽相同,道德教育的形式千差万别。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道德教育形式不断翻新.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投入多、效果差的局面仍然没有彻底扭转。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  相似文献   

14.
对研究生加强科技道德教育的体会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研究生加强科技道德教育的体会与思考●张连平道德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为培养高级人才,道德教育尤为重要。本文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就对研究生加强科技道德教育的紧迫性、科技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及科技道德教育的方法,谈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与秩序的关系是确定和谐社会性质的重要条件。道德教育是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我们追求“何种社会和谐”。传统道德教育本身就是追求基于服从的和谐社会,这是有一定作用的。正确的提问应该是“道德教育如何有助于基于自由的和谐社会”。对于基于自由的和谐社会,强调自由的现代道德教育的作用就不是那么明确。具体而言,个人与社会的不和谐,往往是道德教育的时机;道德教育的批判性,使得它有可能使社会分化合理化。另外,“道德教育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说法,存在一种逻辑上的矛盾,即把社会问题的解决诉诸于个人道德的改善。能否实现道德教育与社会和谐的良好互动,取决于我们对“何种社会和谐、谁之道德规范”这一问题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张世爱 《中国德育》2007,2(7):11-13
生命与教育、道德教育之间存在着天然的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生命是教育、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内在依据,教育、道德教育以个体发展和生命完善为终极价值追求,道德教育更是对生命的超越和提升。梳理和领悟这种内在关系,找到生命教育与道德教育的契合点,从应然的角度论证在价值多元社会中道德教育的生命价值取向,对教育、道德教育的改革、发展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道德教育的回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生活对于道德教育是一把双刃剑,又由于道德教育这个有一定价值取向的事物不能建立在生活这个无一定价值取向的事物的基础上,所以道德教育不能以生活为本原和基础,不能回归于生活。由于道德实践对于道德教育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由于道德实践是一个有一定价值取向的事物,它与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存在内在的同一性,所以道德实践是道德教育的真正本原和基础。道德教育应回归于道德实践。  相似文献   

18.
道德教育一直是中小学基础教育关心的重要内容。该文概括了当今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分析了道德教育对语文教师素养的要求,进而提出了语文学科进行道德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当前高校道德教育存在不少问题,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实效性低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社会环境不良现象的影响;学校道德教育本身的缺陷;教育者思想道德素质不过硬;教育对象的认知矛盾等。只有转变道德教育观念;创新道德教育内容;改进道德教育方法;优化社会道德环境,才能提高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20.
没有道德教育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不重视道德教育的教育是畸型的教育。为了加强青少年道德教育,我区通过“四抓四发挥四注重”,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道德教育举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