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正采访时间:2020年2月24日采访地点: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赵婷婷,复旦大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研究生问:请您谈谈,您是怎么走上历史地理学术研究这条路的?答:我是1980年参加高考的。虽然从小酷爱历史,一心想读历史专业,可是当时的社会风气是理科至上,我的数理化成绩还不错,班主任老师极力劝说我不要转到文科班,因此只好报考了理科。我在填报志愿时没有听从父母和老师的劝说,而  相似文献   

2.
正采访时间:2021年3月采访地点: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中山大学历史学系(珠海)中国社会经济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徐伟庆问:吴老师您好!感谢您于百忙之中接受此次采访。首先想请您分享下早年的求学经历,谈谈您为何选择历史研究这条道路?答:我走上历史研究的道路应当说是在各种因素交织影响下的结果。我从小辗转生活在西安、南京等文化古城,在这些古城浓郁的历史氛围熏陶下,我对历史萌生了初步的兴趣,也因此翻阅了  相似文献   

3.
正采访时间:2020年3月采访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董灏智问:韩老师好!在我们这茬人中流行一个说法,就是学术队伍中有"两个八○后",一个是20世纪80年代出生的,比方像我;另一个则是80年代成长起来的,像七七、七八、七九级的"新三届"前辈。作为"新三届"的一员,我很想知道您和"成长的八○后"是怎样走上学术道路的?答:我是七九级的学生。跟七七、七八不太一  相似文献   

4.
正采访时间:2019年5月19日采访地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问:您是怎样走上史学研究道路的?为什么选择美国史作为研究方向?答:首先,非常感谢《历史教学》编辑部的采访。说实话,当初柳文全老师提出要进行采访的时候,自己心里非常矛盾。一方面感觉这一动议非常  相似文献   

5.
<正>:胡先生,您好!2012年3月,四川省社科联为您主办了一个八十寿辰的学术座谈会,大家对您的道德文章都评价很高,我们作为后学也深受教益。今天,受《历史教学问题》杂志社的委托,对您老做一次采访,想请您谈谈您的从学经历、治学概况和教学科研心得等。我们首先关心的是,您是如何走上学习和研究历史这条道路的?●:这要从我考大学选报历史专业谈起。我于1949年在自贡的旭川中学高中三年级时参加革命,1956年响应国家"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在职参加高考,1956年7月被录取入读四川大学历史系。历史  相似文献   

6.
正采访时间:2021年1月采访地点:东北师范大学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历史教学》编辑部编辑王向阳问:梁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历史教学》编辑部的采访。您在本、硕、博求学阶段跨了两个学科三个研究领域,令人钦佩!请您谈谈为什么最终选择了历史研究这条道路?跨学科的求学经历对您的研究有什么影响呢?  相似文献   

7.
正采访时间:2019年5月采访地点:北京大学历史学系问:王教授,您好!可以谈谈您的成长经历吗?您为什么选择学习美国史专业?又是什么原因促使您走上历史研究的道路呢?答:我出生在辽宁省兴城市(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交通非常不便,在村里读完小学,到乡里中学上初中,1981年以全县第11名的成绩考入兴城市高级中学——县里唯一的一所省级重点高中。我高中阶段只读了两年,是最后一届两年制高中生,1983年9月到南开大学报到时还不满17  相似文献   

8.
正采访时间:2019年10月采访地点:厦门大学图书馆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厦门大学历史系博士生王宇谦问:钞老师,您好!感谢您百忙中接受采访。首先想请您谈谈求学经历,您是如何走上史学研究道路的?答:我的中学阶段是在家乡陕西省渭南市的瑞泉中学度过的,这是一所位于渭南老城的省级重点中学。那个年代的物质条件十分匮乏,需要每周背着馒头上学,现在仍清楚记得,一周6天在  相似文献   

9.
一、走上世界现代史研究之路■:张先生您好!您长期研究世界现代史,曾担任中国世界近现代史研究会的会长,也是研究现代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中、美、(苏)俄三国关系史的专家,您在这些方面著述丰富、成果显著。今天很想先听您谈一谈您是如何走上这条研究道路的?●:我还是从我自己的经历开始谈吧!我从小  相似文献   

10.
<正>采访时间:2019年8月采访地点:郑州大学问:张老师,您好!可以谈谈您是怎样走上史学研究道路的吗?答:感谢《历史教学》编辑部提供这样一个交流的机会。说实话,我是懵懵懂懂走上史学道路的。1980年,我从河南灵宝弘农河畔一所乡中——灵宝第十三中学毕业,是我们学校第一位考上大学的女生。在填报高考志愿时,选择的都是师范类院校中文专业,因为那时做"文艺青年"是年轻人的梦想。但是,班主任杨景商老师非常生气:我是他最喜欢的学生,他是历史老师,杨老师特别希望  相似文献   

11.
看谁最美丽     
一天,花儿开了,它扭扭腰说:“瞧,我多美丽!谁也不能比。”花儿跟大树说:“大树爷爷,您敢跟我比美吗?您全身皱巴巴的,总穿着一件绿衣服,您不觉得难看吗?”大树说:“夏天我站在这里给人们撑伞、冬天给人们挡风,我这身绿衣服可管用呢!”小花跟垃圾桶说:“垃圾桶叔叔,您敢跟我比美吗?您真臭,旁边还有这么多蚊子。”垃圾桶说:“我是这座城市的环境保护员,要是没有了我,城市就变得很臭,我一点也不难看。”小花又跟路灯说:“路灯大婶,您敢跟我比美吗?”路灯说:“光美有什么用呢?我是用来为人们照明的,要是没有了我,夜晚就变得很黑暗,人们就不会出门…  相似文献   

12.
<正>采访时间:2019年6月采访地点:南开大学历史学院问:余老师,谢谢您接受采访。您在冯尔康先生的指导下完成了硕士、博士论文,冯先生是如何引导您进行研究,您又是如何进入医疗史研究领域的呢?答:在读大学的时候,我比较早就对民众的生  相似文献   

13.
由知而行     
尽可能取法乎上记者:您觉得研究生如何才能够进入学术研究之门呢?您在做研究生的时候,是如何入门的?能不能谈一下您当时读研究生的情况?傅杰:我读硕士研究生的时候是1983年,考到杭州大学古籍研究所,跟姜亮夫教授研习中国古典文献学。姜先生要我们注意两点,一是关于我们要看的书,在我们还处于入门阶段的时候他会明确说,哪些是需要精读的、哪些是需要参考的,哪些是"完全要不得"的。我们慢慢就知  相似文献   

14.
正采访时间:2020年12月采访地点:南京大学历史学院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副教授白爽问:刘老师,您好!听闻您与英国史研究的缘分很特别。可以先介绍一下您的研学经历吗?答:我是2001年在南京大学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的,师从钱乘旦教授。在此之前,我曾在南京市公安系统工作了13年,当过刑事技术员、侦查员,不分昼夜出现场,办案查线索。这点与很多从校门到校门一直在校园里求学的年轻人不一样。  相似文献   

15.
<正>采访时间:2021年9月采访地点:线上网络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博士研究生任小奇问:孟老师您好,感谢您接受此次访谈!您是德国史研究的专家,请问您是如何走上德国史研究之路的呢?可以先介绍一下您的求学经历吗?答:好的。很早我就对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过那时并没有想到会读历史学专业。当我获得保送华东师范大学的资格时,  相似文献   

16.
张若兰(以下简称“张”):刘老师,您好。您在词学研究上的成就可谓有目共睹,人所景仰。请问,您当初是怎样走上这条词学研究之路的呢? 刘扬忠(以下简称“刘”):我之所以能走上宋词研究和词学研究这条道路,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影响:一个是自小的家庭教育和特殊的求学经历使我爱上了古典诗词,另一个就是考上研究生以后我的导师吴世昌先生对我的引导和培养。  相似文献   

17.
一个平庸的人带着对命运的疑问去拜访禅师。他问禅师:“您说真的有命运吗?”“有的。”禅师回答。“是不是我命中注定穷困一生呢?”他问。禅师让他伸出左手指给他看说:“你看清楚了吗?这条横线叫爱情线,这条斜线叫事业线,另外一条竖线是生命线。”然后禅师又让他跟自己做一个动  相似文献   

18.
赵先生 ,您是治先秦史的大家 ,请您谈谈您是如何走上研究历史的道路的 ?●我上小学的时候 ,就对历史和地理感兴趣 ,这两门课的成绩也最好。但要说起我如何走上历史研究的道路 ,却是一言难尽。可以说我的历史研究是走了很大的弯路。 1 92 5年 ,我上法政大学预科到 1 93 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政治系 ,主修的课程是政治 ,而不是历史。 1 93 8年 ,我考入辅仁大学史学研究所从陈垣先生作研究生 ,治明清史 ,1 940年毕业后 ,在辅仁大学讲授西洋史 ,1 949年因工作需要改教先秦史 ,直到现在。我之所以走上历史研究的道路 ,与从小的兴趣密切相关。 1 92 1…  相似文献   

19.
正采访时间:2021年4月采访地点:南京大学采访记录及文字整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茆静问:马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此次访谈。能请您分享一下求学经历吗?您的历史研究之路是如何开始的?答:小学时我没读过什么书,整天忙于没完没了的农活,经常逃课去打柴割猪草。家中本来有不少书,但后来大部分被造反派烧掉了,只留下《毛主席语录》《毛主席诗词》《星火燎原》《赤脚医生手册》《东方红》等。  相似文献   

20.
记者采访合肥市南门小学的由头,缘于一个偶然事件:一位家长带着儿子去肯德基,临座一位陌生人问她:“您的孩子是不是在南门小学读书?”这位家长觉着很奇怪,就问他:“您怎么知道?”那位陌生人笑着说:“我的孩子也是南门小学的,南门小学的孩子跟其它学校的孩子不一样。”这件事在记者的心中刻下了深深的印象。一个有着暖暖阳光的深秋下午,记者走进了这座名闻遐迩的百年老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