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秦珂 《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9):129-132
对基于图书馆工作而创作出的作品进行职务作品,或者法人作品的认定具有不同的法律意义。然而,正确区分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往往并非易事。图书馆界在就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的特征与理论开展探讨的同时,应该注重对范例的分析和研究,从实践中汲取教训,积累经验。图书馆还要采取宣传法律法规、建立和完善制度、引入合同模式、构建激励机制、从事作品价值评估、提高无形资产效益等措施加强对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的著作权管理。
  相似文献   

2.
王素 《出版广角》2016,(15):60-62
从新闻媒体内部版权法律关系的角度可以将新闻作品分成职务新闻作品、法人新闻作品和个人作品等类型。目前,在新闻媒体内部围绕新闻作品的性质界定、权利归属与行使等问题存在权利博弈和利益关系失衡的现象,解决问题的对策包括调整新闻版权制度、合理发挥契约功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等。  相似文献   

3.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发现很多人或单位,在个人作品、职务作品、法人作品和委托作品的著作权关系上,存在着模糊的认识。由于权属关系不清,引发了许多版权纠纷。作者认为,随着广大公民版权意识的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对外交往的不断扩大,我们有必要理顺这四种作品的版权关系,避免或减少纠纷,促进作品的创作与传播。  相似文献   

4.
我国著作权法在著作权归属方面规定了法人作品①和职务作品等不同类型.在一定情况下,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除署名权以外的权利归属完全一致.依照法律,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这是著作权法"保护作者的著作权益,鼓励作品的创作和传播"立法宗旨的具体体现,也是著作权法给予作为生命个体的人的终极关怀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档案编研实践,在对职务作品和法人作品进行界定和区分的基础上,对档案编研工作中的职务作品与法人作品的法律属性进行探讨,同时结合相关案例对目前存在的误区进行说明,并据此对档案编研工作中如何进行著作权管理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为他人创作之作品”主要包括委托作品、职务作品等,具有主体分离性特征,其著作权归属受到著作权法的特别规制.具有作者权传统的立法以创作者为其初始的著作权人,而具有版权传统的立法则把创作发起者的利益、合同双方的约定放在优先地位.实践中,国际规范性文件以及越来越多的国内立法对上述两种惯例进行了混合.我国现行著作权法在混合两种原则的同时,未能较好地处理好二者之关系,存在一些有待修改之处.  相似文献   

7.
数字图书馆建设中的版权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于清敏 《图书馆论坛》2003,23(5):50-52,100
从利益平衡点的角度出发,探讨数字图书馆建设中有关数字复制、立法保护、合同法律保护和版权技术保护措施在网络版权保护中的运用等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强调将法律措施、行政措施和技术保护措施结合起来,以实现对网络版权的系统有效保护。  相似文献   

8.
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不同法律体系的法律,有不同的划分传统。我国现行的《著作权法》将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于记者。正在讨论中的《著作权法》(修改草案)将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于新闻单位。著作权归属的这个变更,引起不小争议。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的归属问题,除法律视角外,还有必要从伦理角度予以审视。记者职务作品著作权归属的伦理反思,重点考察职务作品主体是否平等,利益分配是否无害,著作权归属是否公正。只有符合伦理精神的权利归属,才具有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9.
杨非  吕自愉  刘超 《科技与出版》2021,(10):110-114
著作权合同作为网络文学作品版权交易环节的重要内容,关乎网络文学全版权运营的健康、稳定发展.本文以某集团合同纠纷事件为切入点,分析著作权合同主体利益失衡、撤销与解除条款的适用偏差以及网络文学作品的改编争议问题,并从著作权合同公示制度、版权终止与撤回制度和作品改编规制三方面,提出网络文学作品全版权运营中的著作权合同优化思路.  相似文献   

10.
对档案工作中创作的智力成果进行法人作品和职务作品的区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典型案例的介绍与法律适用评析,就此问题作了探讨,并对档案馆法人作品的保护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1.
第三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了单纯事实消息外的新闻作品性质,并将其归为特殊职务作品,该条款强化了体制性媒体在作品流转中的版权权利,然而多元主体参与创作的现实却可能淡化这一立法意图,口述新闻就是一例:从“作品中的行为”到基于独创性劳动的“创作作品的行为”,口述人有可能具有与记者平等的合作作者身份,在报道上署名更强化了这一身份的版权效力;口述人打破了记者—媒体的二元主体结构,拆解了新闻媒体基于特殊职务作品获得作品完整版权的期待,但新闻实践传统和公共属性又注定媒体难以与其达成委托约定。媒介融合语境下,多元主体参与的现象已变得常见。在未来版权的改革中,将新闻媒体视为作者的做法更有利于容纳这一主体格局,以平衡版权行使与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12.
数字版权权益管理是管理和保护数字版权作品价值链中所有参与者的权益。文章以平衡各方利益为切入点,在分析当前数字版权利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从数字版权的公众利益管理和数字版权人利益管理两方面入手,详细分析了各自管理机制构建策略,认为数字版权领域里应该构建一种以政策为先导、以法律为准绳、以利益平衡为基础、以合理保护为手段、以利用为目标的刺激创作、维护公平、推进共享、促进文化科学艺术繁荣的公众利益与私人利益和平共处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地图作品,一般是法人或法人单位组织有关作者,为其提供资金和设备、资料等创作条件,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职务作品。依现行著作权法,地图职务作品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其他权利由法人或非法人单位享有。因此,地图职务作品有别于一般的职务作品,作者不...  相似文献   

14.
从事版权贸易数十年,我有三个问题提出来,希望引起同行关注. 一个是合同的转让.如果一个美国出版社将其出版的作品的版权授权给中国某个出版社出版中文简体版,实际上就构成了合同部分权益的转让.如果合同中有禁止性的条款,这个合同就不能转让,中国的法律以及美国的法律都有这样的条款或者原则.  相似文献   

15.
传统的版权保护法律侧重于从版权受益者角度,以保护受益者作品的完整性、复制与传播等权利,且版权保护的背景局限于纸质介质。电子商务条件下,版权保护的内容和实质发生变化,数字化对电子作品与传统作品带来了挑战。考虑版权人、网络出版商和用户之间的利益博弈,本文综合电子商务经济学、网络技术、博弈论、法律等学科的知识,从而推导出网络版权利益相关方的一个最优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6.
公务员作品因承载着公共利益而有别于一般作品,在构建公务员作品著作权制度时,应当以维护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将与全体公民利益相关的政府作品纳入公共领域,供免费、自由使用.同时,取消法人作品的分类,将所有公务作品归类为特殊职务作品.在使用公务员作品时,应当平衡创作者、国家机关与公民之间的利益.  相似文献   

17.
教材职务作品,是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主持,代表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意志进行创作,并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承担责任的作品。依据著作权法第十一条,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视为作者。换言之,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除了从事创作性劳动的作者外,还有视同作者的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按著作权法第十六条的规定,教材职务作品的作者享有署名权,著作权的其他权利由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享有。著作权法第十条第二款规定: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教材职务作品上署作者名,这是法律许可的、合理合法的事,但在具体操作中,仍有一些问题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我国网络文学版权发展现状和版权治理困境,从法律层面提出应对策略。我国网络文学版权发展存在生产环节抄袭现象屡禁不止,流通环节传播侵权泛滥成灾,消费环节公众偏好免费阅读等现状,导致网络文学版权治理存在困境,着重体现在网络文学作品价值与版权保护强度间的理论困境、网络文学版权侵权与司法救济机制间的实践困境,以及网络文学版权侵权与损害赔偿制度间的平衡困境。文章从法律层面提出治理网络文学版权困境的策略:重构网络文学版权利益平衡机制、完善网络文学版权侵权赔偿制度、重视网络文学版权作品登记制度、强化对版权技术保护措施的立法保护,以建立符合时代发展的网络文学版权保护制度和规则,为网络文学的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9.
按照我国现行法规的规定,地方志是具有职务作品属性的版权客体,图书馆对地方志进行数字化复制、局域网传播、广域网传播以及增值性开发利用受到相关版权法规的约束。图书馆的版权管理策略包括:厘清图书馆涉及的版权法律关系、鉴别地方志和相关信息产品的可版权保护性、多途径开展授权活动、充分利用合同的版权管理功能、重视与加强版权管理制度建设等。  相似文献   

20.
作者合同退出权对解决版权交易中作者的利益受损问题,疏解作者与传播者间利益分配失衡矛盾具有重要作用。域外较早发展出以美国回归权和欧盟撤销权为代表的作者合同退出权。回归权以固定时间为作者退出合同的触发点,解决作者在首次议价中因信息不足而出现的许可费过低问题,并通过配套规则解决衍生作品使用纠纷。撤销权以合同相对方未使用作品为作者退出合同的触发点,满足作者发表作品的精神诉求,并推行版权交易“非用即失”原则。结合本土法律背景和产业基础,我国可综合借鉴回归权与撤销权经验,构建以合同相对方未使用作品为触发点的作者合同退出权,细化配套规则,推进“非用即失”的版权交易原则。在文化产业中维护普通作者的合同利益,推进构建灵活、可信的版权交易关系和健康的版权运营生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