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信息传播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1.
陈笑春  秦赛一 《新闻界》2023,(10):64-73
通过350例新闻版权诉讼的分析发现:低赔偿额无力实现全面赔偿;“反复侵权”的现象并不鲜见;举证困难使得“酌情”判罚成为普遍现象,并已表现出对“主观故意”的考量。随着《民法典》和2020年《著作权法》对惩罚性赔偿的引入,在新闻版权诉讼中对其恰当适用具有制度基础和现实意义:可望实现全面赔偿;其惩罚属性又与新闻作品的公共属性适配,排除“不当得利”的疑虑;更重要的是,仅作为民事侵权赔偿例外的惩罚性赔偿案例可以形成示范效应遏制潜在侵权、倡导新闻版权意识。这对媒介融合语境下新闻版权新秩序的建构具有推动作用,也是尚待细化的惩罚性赔偿在版权领域的具体探索。  相似文献   
2.
2006年,中国电视文艺节目的种类、数量和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主要由多家电视台举行的舞台“选秀”节目成为本年度文艺节目的绝对主角,体现出全方位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并且,“选秀”作为一种节目元素还被不少综艺栏目借鉴,成为其创新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电视节目、电视理念和电视现象是电视批评的主要对象。由于电视节目在电视事业中的核心地位,电视节目批评一直是电视批评中最为活跃的种类。电  相似文献   
4.
文章聚焦学术期刊视听内容建设现状,研究梳理了学术期刊调动论文作者参与学术期刊视听内容建设面临着的先行者困境和技术瓶颈等实际困难,提出可通过推出作者激励措施、做好组织协调工作和塑造示范作者等建议,鼓励更多论文作者参与学术期刊的视听内容建设,从而提升学术期刊的视听内容生产力,扩大论文作者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5.
第三次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了单纯事实消息外的新闻作品性质,并将其归为特殊职务作品,该条款强化了体制性媒体在作品流转中的版权权利,然而多元主体参与创作的现实却可能淡化这一立法意图,口述新闻就是一例:从“作品中的行为”到基于独创性劳动的“创作作品的行为”,口述人有可能具有与记者平等的合作作者身份,在报道上署名更强化了这一身份的版权效力;口述人打破了记者—媒体的二元主体结构,拆解了新闻媒体基于特殊职务作品获得作品完整版权的期待,但新闻实践传统和公共属性又注定媒体难以与其达成委托约定。媒介融合语境下,多元主体参与的现象已变得常见。在未来版权的改革中,将新闻媒体视为作者的做法更有利于容纳这一主体格局,以平衡版权行使与新闻传播中的公共利益。  相似文献   
6.
作为“专业题材电视剧”,法律题材电视剧文本对法律制度的虚构再现却并不依循法律制度的叙事逻辑,而是按照其自身的媒介特点和文本类型规约,以其符号化人物的“二元对立”、模式化方式的神话叙事和修辞话语的局部再现,建构了一个高度简单化的法律运作于生活的文化景象,并试图对现实的问题提出符合文本逻辑的“解决方案”.但事实上,这些封闭的人物、情节和环境参照的并非真实的法律制度,而是媒介产品之间的相互参照.这种景象是媒介在主流意识形态和媒介生产需求的标准下所营造的由符号和模式组成的“超真实”的法律图景.  相似文献   
7.
2011年,国家决定重点发展文化产业,构建现代传播体系。顺应这一历史契机,电视新闻开始新一轮深度变革,强化竞争与合作、创新传播技术手段、提升国际化水平成为电视新闻发展的重要趋势。本文从传播理念、传播向度、传播内容、传播方式、传播规制五个方面对2011年电视新闻发展进行回顾与评介。  相似文献   
8.
陈笑春 《现代传播》2007,(1):134-136
首届中国电视批评高端论坛于2006年12月9日在四川大学举行。来自北京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复旦大学、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暨南大学、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以及中央电视台、陕西电视台、云南广电局等三十多个单位共160多人参加了会议.十多位著名专家学者在会上做了演讲。这次会议旨在为具有媒介评价和指导功能的电视批评学科提供一个成长的空间和平台。  相似文献   
9.
模仿创作一方面满足了普通网民的表演渴望,给予模仿者"情感回报";另一方面,可以被视为具备主动性的个人展开自我经营,从而在市场中获得"经济回报"的实践行为。尽管不应该否定模仿对个人短视频创作的价值,但短视频模仿创作中的侵权问题需严肃整治。  相似文献   
10.
社会教育类节目是中国电视节目的基本类型之一,其知识普及、文化传承和道德教化的基本功能使得它在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考察和总结的是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体系能够通过何种途径被社教类节目所表现和阐释,以达到民族化、普世化和生动化的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