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以"微时代"环境为背景,从高校思政教育实际状况入手,分析了思政教育与时代发展存在脱节的突出矛盾,提出了构建思政教育载体的原则和应对措施,以期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带来助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使用人数较多、影响力较大的"微"平台——微博和微信为例,通过对已开通的档案微博和档案微信公众号进行分类、整理、统计,就其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覃凡 《出版科学》2018,26(1):76-81
为了解大学出版社"两微一端"平台运营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文采用网络调研法,并结合内容分析和统计分析的方法,调查分析88家大学出版社微博、微信公众号和移动客户端的基本数据.结果发现:大学出版社"两微一端"平台运营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大学出版社尚未开通"两微"账号,很多大学出版社尚未开发移动客户端.大学出版社要提高"两微一端"运营水平,实现移动化转型,应注意:避免盲目开通账号;选择合适的发布频率和时间;通过账号认证;根据出版社的使用定位选择合适的公众号类型;结合出版社的资源开发特色App.  相似文献   

4.
新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渠道,在大学思想政治课堂学习过程中要有效地融合新媒体与微媒体理念,将微传播融入当前高校思想教育工作当中.但是在新的发展机遇下,我国高校思政教育媒介生态环境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何利用微传播优势应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变革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想政治课堂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进一步发挥微传播优势,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我国高校教育工作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5.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博、微信在大学生群体中已然盛行,微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表达思想、情感及人际沟通的常态化渠道。在微时代下,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呈现多元化、矛盾化共存的特点,这给高校思政工作者带来了机遇和挑战。为此,高校思政工作者需要借助微媒体平台和大学生进行话语的有效对接以及情感交流,重构微时代下思政工作者的话语体系,由被动走向主动,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从而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王晨曦  李劭强 《传媒》2018,(11):82-84
在高校不断丰富新媒体传播平台的趋势下,如何实现运营创新,不断考验着高校宣传者的传播实战能力.本文以"南广人事"公众号为例、以"类人际传播"的视角审视高校微信公众号的新闻宣传工作,探讨了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7.
张兴动  陈宇翔 《传媒》2018,(5):82-84
互联网、手机、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为纪录片提供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平台,而传播方式的变革,必然会引起纪录片创作方式的变革,"微纪录片"这一新的样态应运而生.同时,创作方式的变化也对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与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以"微纪录片"这一新的纪录片类型为研究主体,从微纪录片的创作特点以及高校微纪录片的创作优势与引导等方面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8.
《江西图书馆学刊》2021,(2):103-110
选取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获取当前在线信息素养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通过构建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解决现有问题,以期为高校图书馆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提供借鉴。利用网络爬虫软件(python)抓取42所"双一流"建设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筛选出微课程(微视频、微图文)、直播讲座(自办讲座、引入讲座)方面的推送信息,对这些推送信息进行分析。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开展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在保证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内容和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在线信息素养教育队伍建设、构建在线信息素养教育平台、建设微信公众号推送信息品牌栏目、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服务功能提升推送信息利用率等。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作为信息集散地的微博、微信等"微媒介",已成为大学生张扬个性、表达观点和宣泄情绪的重要渠道,随时可引发"微舆情",成为社会舆论的放大器。因此,高校应提高"微意识",增强"微能力",凝聚"微力量",打造"微平台",主动出击,合理引导,切实做好"微舆情"的应对处置工作。  相似文献   

10.
“微信公众号”随着微信社交平台的普及而迅猛发展,而地级市微信公众号也应时而生.本文通过内容分析法对“南充微报”307条有效微信内容进行分析,得出地级市微信公众号受众心理为身份认同心理、消费心理、趋同心理和逆反心理并存现象.分析受众心理,从受众需求出发,不盲从跟风,将受众内心的真正诉求付诸于今后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微信内容发布.  相似文献   

11.
平雅敏 《今传媒》2023,(8):26-28
得益于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基于此,高校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以新媒体技术为主要抓手,落实党建工作与思政教育工作的改革举措。本文从新媒体角度出发,对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意义、相关工作现状,及其实践效果进行了分析,进一步探索了以新媒体推进高校党建与思政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微信公众平台借助智能手机、移动通信网络等传播媒介,快速成为高校师生校园生活的重要载体,并且在高校舆论引导、思政教育、信息管理等诸多领域发挥巨大作用。高校官方微信如何有效运行管理,成为一项紧迫而富于挑战性的新课题。"厦理工e起来"微信公众号通过设置"微议题"、拓展"微应用"、完善"微服务"、强化"微保障"等策略,在运行实践中探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对高校运用新媒体强化思想建设、塑造文化精品、拓展服务应用等方面提供有益的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一个活跃的群体,他们对新生事物接受较快,是微信重要的受众和主要参与力量.微信自由开放、兼容的特点,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微信内容芜杂、正确与谬误并存,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网络信息技术和新媒体技术正在不断的贯穿于高校教学与管理的各环节.面对现今微信的迅猛发展及大学生微信使用的现状,高校的管理者也逐渐意识到微信公众平台的可利用性,开始尝试搭建微信公众平台用以开拓学生教育、管理与服务的途径.高校学生工作与微信相结合,借用微信公众平台拓展学生工作,是现今高校学生工作模式的创新,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及深远的时代意义.立足于传播学角度对高校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进行分析、探究,有利于学生工作微信公众号的发展,有利于高校提升运用微信公众号教育、管理、服务学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文章阐述了微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微"教学服务方式,归纳了微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开展嵌入式信息素养"微"教学的优势,分析了微媒体时代高校图书馆嵌入式信息素养"微"教学模式的构建要素,最后提出了三点"微"教学模式构建策略,旨在促进"微"教学模式构建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费蓉 《今传媒》2012,(12):24-27
无"微"不至,无"博"不欢。这句话形象地概述了近几年微博在国内的风生水起。随着微博这一新兴网络媒体的流行,微博版权问题也被公众提上了议事日程。在我国著作权法即将进行第三次修订的背景下,本文首先对"微作品"进行界定,然后从个人之间、平台之间、新旧媒体之间的盗用和"僵尸粉"的克隆四种行为来诠释"微侵权"的形式,最后从政府、平台和受众三个维度浅析"微保护"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因移动社交的普及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传播量已然赶超传统纸媒及网媒,其在高校线上宣传的重要性日益凸显。目前各大高校及学院相继开通微信公众号,面向本单位教研、后勤人员及在校学生传递资讯并提供服务。然而高校公众平台往往缺乏创新内容,质量难以保证,学生需求体现不足,传播效率低下。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并对结果加以统计分析,探究学生需求,以更好地指导学院管理者与学生开展互动,提升高校新媒体的影响力,从而将微信公众平台打造成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坚实阵地。  相似文献   

17.
陈传忠  植子伦 《传媒》2021,(18):85-87,89
新媒体高速发展给高等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新挑战.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中国赴外留学生积极借助新媒体平台加强对该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十分必要.本研究基于图式理论对476位赴东盟的中国留学生进行"短视频+思政"调查,结果显示就读年级存在显著差异、短视频平台使用习惯和需求维度之间存在显著相关.由此从高校重视KOL平台建设、增加有效PGC制作、鼓励优质UGC创作三方面探析中国留学生思政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18.
邵晓凤  杨敬林  王静 《传媒》2021,(5):65-67
在全媒体时代,党的理论宣传应当充分借助"两微一端"等微媒体,用活微信公众号、"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微平台",打造党员干部全员参与、全程跟踪的"微课堂",借鉴运用互动式的"微活动",实现党的理论精准有效传播,让党的理论宣传深入党员群众的眼中、脑中和心中.  相似文献   

19.
社交媒体在社会中扮演的角色日趋多元化,既是公众交流的平台,也是为公众提供各种服务的工具。在社交媒体所形成的巨大传播网络中,高校档案馆应当主动融入,积极构建注重用户体验的双向互动、多元协同、内容突出的档案馆微服务,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20.
县级融媒体平台以公众号最为普及,如果直接用公众号传播县级电视节目,不但无法实现大小屏优势互补、融合发展的目标,还会因为内容雷同而在刷微竞争中输给本土"民营号",导致基层主流声音的缺失。本文结合大数据探析认为:县级电视节目向融媒体产品转型需要把握四大嬗变规律,首先是传统水波纹传播向涟漪式"圈层传播"的嬗变规律,其次是生产方式、宣传形式和微栏目形态的嬗变规律,这对推进县级台公众号转型升级为县级融媒体主力平台、特别是成为本土刷微竞争的主角,具有一定的理论参考价值与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