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华古老文明数千年的历史发展奠定了我们伟大祖国的广阔版图,历朝历代的边疆治理经验与教训也为我们当代的边疆治理提供了借鉴。中国的边疆属于中国,但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对中国边疆的研究越来越为国内外学界所关注。正因于此,如何更好地认识西方对中国边疆研究的路径,并进而型构中国自己的边疆研究范式,就成为我们值得着力的一件事情。  相似文献   

2.
李洁  曹生龙 《图书与情报》2021,(1):138-144,F0002,F0003
民国时期的旅行书写不仅是考察家行走体验与感知的文本依托,穿插于其间的民国区域社会文化样态同为文本内容的重要构成。特定时代情境下,基于考察家身份与视角,具像化的社会人文特征、边疆及民族映像等被嵌入文本,织造了西北边疆图景。各类叙事、意象与认识论的呈现,不仅为彼时民众拓宽边疆知识视野提供了翔实的民族志参考,也是研究民国时期西北边疆社会的一类重要资料,其价值有待挖掘。  相似文献   

3.
邓衍林是我国“第二代图书馆学人”即“文华的一代”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在我国目录学史、图书馆学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民国时期,在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从学术边缘进入学术中心的时代背景下,邓衍林编制了其代表性目录著作———《中国边疆图籍录》。文章从该目录的分类、著录、注释以及对舆图和多语种书的处理等方面分析该目录的体例,并指出其学术价值:为中国边疆史地和民族学研究提供资料和线索,继承、发展、完善中国的专科目录编制,对当代边疆目录等专科目录的编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同时,该目录亦存不足:未标文献来源、失于考订、疏于文献统计。参考文献38。  相似文献   

4.
尹文德于1931年7月毕业于国立北京大学政治学系,抗日战争结束后,从军旅退役的尹文德担任了位于中国西南边疆的云南省永平县县长,在治理永平县期间,他进行了一系列边疆政治学的实践。基于云南省档案馆和图书馆的原始历史史料与第一手文献,本文分析尹文德边疆政治学实践的核心、基础和主要内容。本文认为,在北京大学政治学科建立120周年之际,结合当前中国边疆与民族地区的治理,进一步研究尹文德边疆政治学实践,探索其历史价值与现实意义,不仅为近代中国边疆政治学的研究提供了微观和局部的视角,还为未来中国边疆治理实践和边疆政治学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尹仑 《云南档案》2020,(3):27-29
基于边疆治理的视野,本文通过对民国初年云南全省垦殖总局一份文献史料的研究,分析辛亥革命后云南军都督府设立垦殖局的背景和开展垦殖的原因,对垦殖的重视,以及垦殖的目的和迫切性等。垦殖是当时云南军都督府边疆治理的重要手段之一,主要举措包括开展边疆军垦和对边境土司管辖地区的垦殖。本文指出这份云南全省垦殖总局的文献史料对研究包括云南在内的中国边疆治理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民国时期的边政与边政学(1931—1948),汪洪亮著,人民出版社,2014传统与断裂中国的边疆研究源远流长,如果从边疆史的纵向发展来看,近代中国处在一个大转折的阶段。一方面,随着西力入侵,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日益恶化,传统的朝贡体系趋于瓦解,中国本土的、传统的边疆地理概念与知识也遭遇到西方舶来的边疆地理概念与知识的冲击,从而在知识分析与解释的方式与方法上出现新的面相;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边疆研究源远流长,从古到今,对于边疆的记载始终是中国历史与地理记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代以来,随着西方力量的扩张,中国边疆危机加剧,肩负着救亡图存的历史使命,秉承经世致用的传统,中国的边疆研究出现了数次高潮,出现了一大批著名的研究者以及研究著作,  相似文献   

8.
在新《档案法》背景下,开展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工作,有利于明确服务目标,优化服务工作,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持。论文阐述了新《档案法》背景下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的意义,分析了滞后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民族档案服务边疆治理的思路与策略。以新《档案法》为指导,从服务理念、资源建设、方法创新等方面优化民族档案服务工作,对提升民族档案服务能力,助力边疆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作为期刊的一种特殊类别,民国时期的中医药期刊不仅是多元期刊生态的重要组成,也是研究中国近现代中医发展史及丰富中国专业期刊研究的重要历史文献.本文以梳理这一时期中医药期刊的创办概况、基本生态为起点,指出该阶段中医药期刊呈现的出版特征,以此勾勒出民国时期中医药期刊出版的整体概貌.  相似文献   

10.
馆藏民国时期边疆教育档案,反映了民国时期民族教育、民族关系和民族文化融合,对其进行利用研究能够更好地为现在处理边疆地区的教育问题、文化认同提供经验。本文从档案利用资源、利用手段和成果三个方面入手,对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加快数字化建设、加强校地合作等利用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1.
唐太宗时期,对突厥的封授被作为一项重要的边疆治理政策加以施行。唐太宗数次利用封授政策来改变边疆局势,保障了唐朝边疆的稳定和发展;巧妙利用对突厥封授级别的调整来加速唐朝边疆的内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边疆治理已成为我国维护边疆安全稳定的重大举措,发掘治边历史档案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安全、生态与海疆治理等领域的丰富内涵,开展多元化编纂工作,可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持。针对我国治边历史档案编纂存在的自编成果多、编纂方法滞后等问题,阐述多元化编纂要素与逻辑框架,可从主体协同化、资源数据化、方法数字化与服务精准化等方面创新编纂工作。开展治边历史档案多元化编纂,对推动编纂工作数字转型、提供优质档案汇编服务、维护国家领土完整与边疆稳定发展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边疆民族地区现存有丰富的民族档案,内容涉及边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安全、生态治理等领域,构建工作转型机制,有利于推动民族档案服务转型发展,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信息支持。论文阐述民族档案服务转型机制构建的政策依据、重要意义,分析滞后问题,提出转型机制构建的思路方法。以新时代党的治边方略和档案工作服务经济社会方针为指导,从方针政策、领导组织、制度体系、规划设计以及保障支持等方面构建转型机制,可推动民族档案服务转型,为边疆治理提供档案文化助力。  相似文献   

14.
2023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致信祝贺云南大学建校100周年。贺信指出,100年来,云南大学扎根祖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总书记的贺信体现了党中央对边疆地区高校的关怀,同时也提出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边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于“两个大局”,提出“治国必治边”的战略思想以及“依法治疆、团结稳疆、文化润疆、富民兴疆、长期建疆”等边疆治理的重要原则,在推进边疆治理现代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边疆治理背景下,如何贯彻落实总书记治边思想,推进档案事业更好服务边疆治理现代化建设,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传统天下观中的"中国"是一个文化概念,并非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实体。随着民国建立,中国的国家属性从传统帝国转型成为现代民族国家。然而观念的转变相对滞后,内地人视边疆为化外之地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当时学者的边疆地理研究著述推动下,传统天下观逐步向现代国土观念转型。民国建立之初,边疆领土问题尚未得到知识界和民众的高度关注,一些学者通过自己对边疆地理的研究试图转变内地人对边疆的淡漠态度。九一八事变后,在外患刺激下知识界形成了研究边疆问题的热潮,涌现出大量边疆地理研究成果,一些学者有意识地就如何建构现代国土观念展开探讨,通过构建国族观念切入国土观念,以民族情感的共鸣唤起国家认同和国土意识,形成了具有时代特征的边疆理论体系。现代国土观念在抗战前后终于得以确立。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种社会文化行为,歌唱经常受到意识形态的征用而成为国家治理的工具.通过对一些广为流传的云南歌曲的生产与传播考察,本文发现,对边疆地理空间的整体颂扬和对多民族文化的抒情展示是云南歌曲所表现出的整体意象.而在特定历史时期里,国家权力对云南歌曲的全国性传播,其目的在于加强民众对国家地理完整性的认知、对民族文化的想象和民族认同感的培植,因此征用民间文化资源以进行国家治理,正印证了现代中国的发展轨迹与社会变迁.  相似文献   

17.
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是指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对自己归属与中国的认知、强烈的情感寄托及由此而产生的自觉维护中国利益的行为取向。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中国认同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态和方式。  相似文献   

18.
何博 《兰台世界》2011,(6):27-28
边疆少数民族的“中国认同”是指边疆少数民族同胞对自己“归属”与“中国”的认知、强烈的情感寄托及由此而产生的自觉维护“中国”利益的行为取向。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边疆少数民族“中国认同”会有不同的具体表现形态和方式。  相似文献   

19.
民国时期广西出版了800多种期刊,这些期刊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有着特定历史时期的一些出版特征,在内容上反映了民国时期广西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变迁,成为广西地方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徐健 《新闻知识》2012,(1):12-14,5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和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快速发展,西南边疆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研究成为了中国边疆研究的热点。许多专家学者从西南少数民族新闻事业史、大众传媒与西南边疆地区发展、少数民族新闻理论、信息传播、媒介素养等方面对我国西南边疆地区信息传播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系进行了研究,使得这一领域的研究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并显现出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