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一首震撼心灵的诗歌——<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每当笔者和学生吟诵起它就热泪盈眶.在"5·12"四川大地震这一突如其来的巨大灾难面前,人们的生命意识开始迅速觉醒,凸现了生命教育在教学中的崇高价值.为此,笔者积极整合与拓展相关教育、教学资源,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营造了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生命教育浓厚氛围.  相似文献   

2.
是谁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谁在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妈妈”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孩子”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中成百上千失去孩子的母亲对孩子的深切呼唤,  相似文献   

3.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自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以来,众多网友自发创作的诗歌已难以计数,其中一首《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感动了很多人。  相似文献   

4.
是谁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谁在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妈妈在那样肝肠寸断的深情呼唤自己的孩子,是《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里的孩子那样令人心碎的深情呼喊自己的母亲;是汶川特大地  相似文献   

5.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我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你柔情的眸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一起走妈妈别担  相似文献   

6.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孩子你走吧前面的路再也没有忧愁没有读不完的课本和爸爸的拳头你要记住我和爸爸的模样来生还要一起走没有我的日子你把爱给活的孩子吧妈妈你别哭阳光照亮不了我们的路让我们自己慢慢地走(录下网上  相似文献   

7.
要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就需要唤醒孩子生命内动力的觉醒!家长或是老师,一定不要用自己的那双“爱”手,扼杀了孩子生命的内动力。  相似文献   

8.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妈妈/怕/天堂的路/太黑/我看不见你的手/自从/倒塌的墙/把阳光夺走/我再也看不见/  相似文献   

9.
胡滨 《广西教育》2014,(1):28-28
在我国,首先提出“生命化”概念的是哲学家黄克剑教授。“生命化教学”是立足于生命视野对教育的一种重新认识和理解。它以生命为基点,遵循生命的特性,不断地为生命的成长创造条件,使生命得以完善、生命的价值得以提升。“生命化教学”是一种充满生命体验与关怀,富有无限活力的教学境界,它是对儿童的关爱、理解、成全与信任,是实现师生生命涌动的成长历程。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实现语文课堂的生命化境界呢?笔者认为应当做好以下三个“对话”。  相似文献   

10.
在生活中,作为家长,我们除了监督孩子写作业、学特长、选学校、上大学之外?知道什么是“生命教育”吗?记得印度诗人泰戈尔说:“教育的目的是应当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所以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使人性向善,使人胸襟开阔,使人唤起自身美好的“善”根。“生命教育”已经成为家庭教育的一种新境界,新方法了。这是来自一位普通家长的故事,写的就是如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的。看一看,也许对广大的家长有用。[新闻链接]2005年11月7日,许多报纸都刊出了这则消息:由于在家里煤气泄漏父母昏倒的危急时刻处乱不惊,利用学校所学的知识成功挽救了父母的生命,深圳一名8岁的小女孩袁媛当选“中国骄傲”唯一的一名小孩。袁媛的行为无疑是学校生存教育的一个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正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在“一切为了孩子”教育理念的指引下,我国的课堂呈现一派新景象,但也牵引出一系列的教育问题,这其中让人反思: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教学的任务是什么?从本源上说,它是回归生命、尊重生命、感悟生命、反思生命的意义与价值,即践行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12.
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中,一些正值花季的孩子永远地沉睡了,但在同一场灾难中,被称为“史上最牛校长”所在的四川桑枣中学所有师生都幸免于难,这一奇迹完全得益于该校不懈的“生命教育”。这,让我们触动、让我们思考,生命不存,谈何教育!《上海市中小学生命教育指导纲要》对生命教育是这样定义的:“生命教育是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的一种教育活动。”让小学生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生命价值则是生命教育的一大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印度诗哲泰戈尔曾这样告诫我们:“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传递生命的气息。”但是在升学率和应试教育的惯性引导下,我们有些学校还是一味地追求高分数,只天心孩子的考试成绩,无视孩子的道德、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导致一些孩子不能正视挫折和暂时的失败,在如花的年龄走上不归路。我们的教育应从引导学生热爱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开始,让学生有一颗面对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生命情怀,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高校大学生自杀事件不时见诸报端。作为风华正茂、前程似锦的大学生,为什么要选择如此凄惨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不能不引发人们的疑虑和深思。笔者认为在学校开展生命教育是完全必要的。生命教育的核心是让学生知道生命来之不易,生命的不可重复,从而敬畏生命,珍视生命,热爱生命。教育之“育”应该从尊重生命开始,让美好和善良占据学生的心灵,让学生真正懂得生命的价值所在。世界上有的国家十分注重用各种实例来向孩子介绍生命的由来和生命的可贵。比如,在瑞典,老师会让孩子摸着孕妇的肚皮给他们讲人的出生,教育孩子什么是生…  相似文献   

15.
海梦 《少年读者》2009,(5):20-21
小朋友们,妈妈是不是经常对你说“孩子,出门要注意安全!”“上课要认真听讲”“要和同学好好相处”之类的话呢?而且她总是反反复复地说这些话,你都被她的啰嗦烦透了,是这样吗?哈哈,你知不知道妈妈啰哩啰嗦地说这些话,其实都是在表达一样东西,那就是她对你无私的爱。也就是说,妈妈的啰嗦都是为表达爱服务的。其实文章也遵循妈妈们的这个规律。让我们以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的课文《生命生命》为例子吧。  相似文献   

16.
任何教育如果缺乏对于生命本身的关注,就会失去真正的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重视生命教育的渗透,使学生不仅感知语言的魅力,也体会生命的价值。语文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特点,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与机会。在本文中,笔者尝试以教材为“镜子”、以语言为“媒介”、以活动为“平台”,探索小学语文教学中生命教育的渗透途径与策略,希望以此为契机,通过语文教学,使小学生能够感知生命的意义、实现生命的价值。  相似文献   

17.
生命教育论纲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人是三重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以此为据,全人的教育是由自然生命的教育、精神生命的教育和社会生命的教育构成的一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开放的复杂教育系统。“全人教育”理念的论证。既超越了以往所提出的“全面发展教育”和“完满人格教育”的“不全面性”,具有全面性;又超越了以往对人的教育的一种工具性理解,具有生命性。  相似文献   

18.
要提高生命教育的实效性,首要问题是唤醒孩子的生命自觉。而培养孩子的生命意识与生命情感是唤醒孩子生命自觉的前提和基础。这需要从生命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两方面精心设计与实施。系列而深入的生命教育内容能有效强化孩子的生命意识,具有实践活动与情感体验特征的教育形式能有效激发孩子的生命情感:从而实现促进孩子生命自觉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一、生命教育与高效课堂 2006年,由我主持研究的省级教科研成果——构建“五步探究教学”模式,明确提出了构建“生命课堂”的课堂目标。之所以今天再次提出,是因为我认为:教师、学生是学校中鲜活的生命个体,呵护自然生命、完善社会生命、涵养精神生命是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实现“教师幸福、学生自信”是生命教育的核心目标,为了生命的完善与美好应是教育最大最持久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生命礼赞     
在《生命 生命》这一课即将结束的时候,我问学生:“在你的眼中,生命是什么呢?”没想到,这些平时只爱玩玩具、看漫画,不屑与书本交朋友的孩子竞一个个变成了诗人和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