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人物及时还后有急借不难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归还。以后遇到急用,再向别人借也就不难了。宋濂借书明朝有一位叫宋濂的人,家里很穷,根本买不起书。宋濂为了学习知识,常常借书读。许多富有的人家藏书很多,但是都不愿意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又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他告诉宋濂,以后可以随时来看书,不再给他限定借书时间了。  相似文献   

2.
信用的力量     
<正>古语云:"人无信不立""言而无信,不知其可",这都是在强调信用的作用。元末明初的宋濂,小时候喜欢读书,但是家里很穷。他没钱买书,只好向人家借,每次借书,他都讲好期限,按时还书,从不违约,人们都乐意把书借给他。有一次,宋濂到一家富户借书看,这家人不愿意借给他,所以借的时候讲明十天之内要还回来,可十天根本就读不完那本书。到了第十天早晨,天下着大雪,那家人以为宋濂不会来还书了,可是宋濂却冒雪把书送了回来。主人很感动,立即告诉宋濂以后可  相似文献   

3.
朱元璋与宋濂名份上虽为君臣,学识上却实为师徒,宋濂传授的儒学思想和文章之道对朱元璋的治国理念和文学修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他的辅佐之下,朱元璋得以凭借帝王之尊引领元末明初文风的嬗变。事实上,朱元璋欣赏的是宋濂的儒家学识,并不看中他的文学才华,但在长期的君臣文学交往中,又深受宋濂文学思想和文法的影响。基于儒家文学观念的共识,朱元璋一再提升、褒奖宋濂,从而奠定他"开国文臣之首"的文坛地位。  相似文献   

4.
【经典赏析】 宋濂写《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时已经69岁了。作为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宋濂对一个同乡的青年多说些教训的话语,谁也不会认为其过分。但他并没有用教训的口吻来写这篇赠文,而是回忆自己年少时求学的种种艰辛,勉励马生奋发学习。  相似文献   

5.
《送东阳马生序》是明初著名文学家宋濂写给他的同乡后辈太学生马君则的一篇赠序。明洪武十一年(1378),宋濂写老还乡的第二年,应诏从家乡(义乌)到应天(今江苏南京)去朝见朱元璋,正在太学读书的同乡晚辈马君则前来拜访,宋濂写为他写了这篇赠序。  相似文献   

6.
宋濂与“台阁体”的关系是明前期文论研究的重要命题,历来争议颇多。根据宋濂的“台阁文”观念、“台阁文”创作以及台阁体作家对宋濂文学的接受,并结合“台阁体”的不同发展阶段,重新审视此论题,可以推断,宋濂不是“台阁体”作家。受政治身份影响;以“三杨”为代表的“台阁体”前期作家并不推崇宋濂,因而他对“台阁体”的产生只起了间接引导作用。天顺以降,台阁体中、后期作家一致推崇宋濂文章,他对“台阁体”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宋濂是元末明初的重要文臣。元末浮靡纤弱的文坛现状,明初以经学构建一统秩序的政治背景,以及宋濂经学家的身份,决定了他在文学上的经学思维模式。在文学功用论上,他强调明道致用;在文学创作论上,他主张宗经稽古;在文学风格论上,他提倡知言养气。  相似文献   

8.
黄世仲是清末民初杰出的民主革命家和民主派中首屈一指的小说家。他在广州辛亥光复后被陈炯明以莫须有罪名枪杀,他的名字不像近代一些著名小说家那样彰显。将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颜廷亮所著《黄世仲革命生涯和小说生涯考论》一书对黄世仲冤案作了详尽的考辨,对黄世仲作品在近代文学中的重要地位作了更充分的论说,是近代文学研究界有关这一论题的代表性成果。《宋濂年谱》系徐永明所撰,它吸收了既有宋濂年谱著作的优点和长处而更为丰赡、完备,征引广博,纪事繁富,是一部集宋濂年谱大成的新著。  相似文献   

9.
宋濂在元末坛已声誉鹊起,入明后,却黯然失色。朱元璋实行钳制思想、摧残人的政策,使士们一个个如惊弓之乌。宋濂没有才尽,但明初的思想化政策、学术氛围以及他自己的庙堂心态,限制了他的学才能的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10.
《送东阳马生序》是宋濂写给同乡晚辈马君则的一篇赠序。宋濂是明初三大诗文家之一 ,被朱元璋称为“开国文臣之首”。他虽然有名望有地位 ,但对于“善学者”的期望和勉励之情却不是用板起面孔的说教表达出来的。学习本文 ,既能被作者那质朴亲切、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所感染 ,更能被作者那用心求学的精神所感动。本文语言不甚深 ,理解文意的障碍比较小 ,有利于学生自学。自学的第一步就是要求学生反复阅读课文。第一次阅读只解决正音、断句的问题 ,做到读音正确 ,断句准确。第二次朗读着重于整体感知 ,读后只要能说出文章大意即可。可以通过教…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宋濂对于方国珍碑铭撰写中所采用的叙述策略及其原因的探讨,揭示了其中所体现的文章观念。文章认为,宋濂为了迎合朝廷需要,对于方国珍的生平采取了许多美化的手段,他不仅隐藏了自我的真实情感,同时还隐藏了传主的许多生平史实,最终写出的是未能反映历史人物真实面貌的遵命文章,从而体现了他在明初的实用主义的文章观。  相似文献   

12.
《送东阳马生序》为元末明初的散文家宋濂所作。宋濂(1310—1381),字景濂,浙江浦江人。少年时期,他家境比较贫寒,但能刻苦求学,读了很多书。后来应朱元璋的征聘,在明朝做过十多年的官,是明朝开国的主要文臣之一。《送东阳马生序》是洪武十一年(1378年)宋濂在南京送马生归东阳省亲时写的。文章以简洁生动、朴实流畅的语言,描述了作者少年时期克服困难、刻苦求  相似文献   

13.
新课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声情并茂地读完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看学生还沉浸在其中,于是加以引发:宋濂是一代大家,他的求学之路是如此艰难,但最终学有所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习必须‘勤且艰’。所有的学生都动容,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夏海燕 《教书育人》2008,(12):21-21
新课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我声情并茂地读完课文《送东阳马生序》,看学生还沉浸在其中,于是加以引发:“宋濂是一代大家,他的求学之路是如此艰难,但最终学有所成,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学习必须‘勤且艰’。”所有的学生都动容,看来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宋濂是明代著名的教育家。在其教育生涯中,有平民教育,更重要的是帝王教育。他试图用儒家的经邦治国之道影响朱元璋的思想、决策、施政,从根本上给皇帝和皇太子“治心”,造就仁德之君。以朱元璋从农民起义领袖到皇帝的转变过程而论,以宋濂为首的浙东儒生集团起了决定作用,宋濂的帝王教育是成功的。以其“复先王之道”的预期而论,则基本失败。  相似文献   

16.
宋濂(lian)是我国明代一个知识渊博的人。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的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竟下起了鹅毛大雪,道路都被积雪塞住了。当宋濂挑起行李准备上路时,母亲惊讶地说:"这样的天气怎能出远门呀?  相似文献   

17.
宋濂是站在历史交合点上的大文学家,其文学理论与文学创作实践对整个明代文学具有奠基性的导向作用。明代文学的走向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即明代文学的特质、与前代文学的差异以及对后代的文学的影响。宋濂《文原》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名篇,它集中地表达了宋濂的文学思想,又代表了宋濂散文的高度成就。明代是中国科举制度的极盛时期,科举考试所用的文体是八股文。八股文在结构上的奥妙隐含在宋濂的《文原》之中,因而宋濂通过这篇文章影响了明代士子,进而也启迪了清代文人。  相似文献   

18.
《新作文》2006,(3)
明人宋濂讲过这样的寓言:大夫权听说黄帝战蚩尤时曾造过号角摹仿龙鸣,大感兴趣。于是,他就用桐木做了一个号角,画上龙纹,每日操练。久而久之.声音迂回婉转,宽阔浑厚,他很得意,觉得自己精通了龙鸣。于是,大夫权就来到深潭,吹起号角,想唤起潭  相似文献   

19.
宋濂,明初文学家,一生著作很多。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散文名家刘基推许他为“当今文章第一”,名声远播海外,连日本使臣都赠银求他写文章。谁能想到,这样的大学者、大文豪,竟出身于“无从致书以观”的贫寒之家。从《送东阳马生序》这篇短文里,我们可以获得许多有用的信息。①宋濂能成为著名的文学家,首先在于他有“嗜学”的“基因”。你看他,幼时家贫无书,便去借来抄录,冬天手指冻僵了,照抄不辍;成年后,大老远地去拜师求教,有时却被老师“叱咄”,他没一句怨言;在这个“寄宿学校”里,他每天只吃两顿粗糙的饭食,穿着破旧的棉袍,夹处在衣冠锦绣、…  相似文献   

20.
宋濂不仅是明初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而且是一位卓越的教育家。他从“五经”教育出发,毕生以“讲经授徒”为业,提出了重视培养圣贤之心、努力拓展学习视野等教育理念,而且在作文教学、情感教育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主张“色温气和”、循循善诱和富于启发性的教育方法,开创了新的教育传统;他让学生有“如坐春风”之感的教育实践,对后世教育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