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师成长乃是教师在立足于个人教育生活合理性的基础上。对个人教育生活的不断发现和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知。教育叙事正是通过对教师个体成长过程之中的各种偶然性事件的发现.而提升教师对自我教育生活观照的能力。全面提升自我教育意识,在不断提高教育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教育生涯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2.
教育与生活     
杨伯恒 《生活教育》2011,(21):31-33
生活的本质即生性的激活,教育生活是新知识、新观念、新能力的演练基地,对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教育与生活融合,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是当今教育引导学生的正确生存方式,生命的呵护,生长的过程,生涯的持续。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人与教育生  相似文献   

3.
教育与生活     
杨伯恒 《生活教育》2011,(11):31-33
生活的本质即生性的激活,教育生活是新知识、新观念、新能力的演练基地,对人的自由个性的形成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教育与生活融合,教育的过程就是生活的过程,是当今教育引导学生的正确生存方式,生命的呵护,生长的过程,生涯的持续。生活即教育,教育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人与教育生  相似文献   

4.
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沉睡的巨人,教育就是要唤醒每个人内心沉睡的巨人,使其发现自己内在的大师。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他们内在的巨人一旦被唤醒,就能做自己生命的主人,其教育理念、教育方法、教育过程等,就会随之而改变,就会主动而积极地自觉融入到课程改革中。此时,活动即成长,教育即成长,管理即成长,生活即成长,一旦一个人的生命被唤醒,就会有一股强大的力量推动着自己不断向前进。  相似文献   

5.
去年我国开展了“动手做.学会生活”的主题活动,围绕这个主题我们班开展了“在劳动中快乐成长”子课题的特色活动。我们活动的目的即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生活中的一些劳动,为他人、集体、家庭、社区等服务,促进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教育的过程就是不断更新与丰富生活经验的过程,就是不断获得进一步生活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刘飞 《四川教育》2013,(10):28-28
生活与教育的关系历来是教育哲学的热点命题。杜威曾言:“教育即生活。”陶行知亦说:“生活即教育。”二者共同揭示了社会生活与教育目的和意义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实生活与教育的关系远不止于此。教师生活也是社会生活的一部分。正如历史可以借鉴一样。个人的成长也是基于个人生活与工作经验的累积。故作为施教者的教师亦可以从自己生活中探寻教育规律。分析名师和教育名家的成长历史,可以发现过往经历中的人和事往往塑造或者左右他们现今的教育信念与行动。所以从生活史中探寻教育的目的并非仅仅对个人生活史的单纯回溯。还是教师从历时态、纵向性的角度反思和重建自己的教育教学。  相似文献   

7.
美国现代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认为.学校教育具有简化社会生活、净化社会生活和平衡社会生活的功能,这种经过简化、净化、平衡了的社会生活就是“改造了的社会生活”。在我国.陶行知先生是生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集大成者。他提出了“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理念.强调教育与生活的链接.要求教育活动既要关注儿童未来的生活,也要关心儿童的现实生活:指出教育既要适应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也要满足个体自身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8.
何谓教育?对于这个问题,中外的教育家、思想家都有自己的“语录”,鲁迅:教育是要立人;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钟启泉:教育是奠定“学生发展”与“人格成长”的基础。马克思、恩格斯:教育是促进个人的独创的自由发展:亚米契斯:教育是“爱的教育”等等。  相似文献   

9.
教育叙事与教师成长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教师成长乃是教师在立足于个人教育生活合理性的基础上,对个人教育生活的不断发现和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知。教育叙事正是通过对教师个体成长过程之中的各种偶然性事件的发现,而提升教师对自我教育生活观照的能力,全面提升自我教育意识,在不断提高教育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教育生涯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让人成为一个能适应现实社会生活及规范的人,一个能承担自己成长任务与责任的人。无论是从心理学角度还是教育学角度来看,没有惩罚的教育都是不可思议、残缺不全的。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建立条件反射的过程,要建立某种良好的行为,消除不良的行为,是需要相应的强化的。前者需要正强化,即肯定、表扬、奖励等;后者需要负强化,即否定、批评、惩罚等。  相似文献   

11.
教育叙事与教师成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教师成长乃是教师在立足于个人教育生活合理性的基础上,对个人教育生活的不断发现和个体教育意识的全面觉知。教育叙事正是通过对教师个体成长过程之中的各种偶然性事件的发现,而提升教师对自我教育生活观照的能力,全面提升自我教育意识,在不断提高教育专业水平的同时,提高教师教育生涯的生命质量,促进教师的成长。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杜威提倡的"教育即生活",还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他们的教育理论都是主张教育与生活的一致性。我们要将生活和教育有机结合,以生活促教育、以教育促生活。多多倾听孩子们心底的声音,问问孩子们成长道路上的需要,于生活中、与细微处多给孩子们些关爱。  相似文献   

13.
高峰 《当代教育科学》2007,(20):22-25,42
一、读书与成长 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没有上过小学。 这很可笑。然而,这有什么可笑?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说:教育即人生、即生长、即经验改造,人的生长过程其实就是教育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原有经验得到不断改造,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智慧。难道这不就是教育的目的吗?  相似文献   

14.
"能思考会创造的人是真正的教育培养出来的."这是陶行知说过的一句话,但是要有创新就必须先学会归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这些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告诉我们的无一不是自主归纳成为自己能力与素养的真理.因此,我们的教学活动一定要关注学生归纳和反思这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在苏格拉底那里,哲学教育的中心问题乃是人的自我认识问题,也即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达成德性与幸福的问题。“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出发点,“认识自己无知”,由此保持自我不断地求知智慧,也即“爱智慧”,乃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目标,反诘式对话是苏格拉底哲学教育的基本方法。个体成长乃是从天性舒展出发,逐步过渡到理性的生成。苏格拉底哲学教育主要面对成年人而非儿童展开。儿童教育乃是从儿童身体自然出发,激活天赋本能与生命活力,走向积极而非节制的儿童生活。伴随个体成长,个体开始以反思走向个体精神自觉,教育也从诗性教育转向哲学教育,由此而显明个体成长的内在秩序与哲学教育的审慎。  相似文献   

16.
教育是基于生活的需要而发生的,也是人在生活的存在中进行的。生活立场是教育的必然立场,"教育生活融合说""教育准备说""教育过程说""教育交往说"等都反映了教育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教育的使命就在于培养人的生活能力,让人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回归生活世界的教育要持守培养人的生活智慧、体验生活幸福、提升生活境界、育化生活品质的立场。  相似文献   

17.
唐波 《教育教学论坛》2012,(27):244-245
"教学做合一"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要真正的从生活中获得知识,提升能力;又要在学习中体会生活,感悟生活。课堂教学的实际操作要体现学生的自觉、主动、积极的学习过程,于知识能力培养中懂得热爱生活,学会成长。生活是获得知识的源泉。  相似文献   

18.
平先来 《考试周刊》2012,(84):166-167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虽仅一字之差,但羞之千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了生活对于教育的本源作用,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即生活是目前应试教育下我们广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也是大部分家长、学校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是错误的偏执的,、在大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今天,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并以此来消除教育即生活的片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一、读书与成长 作为一名小学校长,我没有上过小学。 这很可笑。然而,这有什么可笑?美国教育家杜威就说:教育即人生、即生长、即经验改造,人的生长过程其实就是教育的过程,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自己的原有经验得到不断改造,使自己变得越来越聪明、越智慧。难道这不就是教育的目的吗?  相似文献   

20.
“数学问题生活化”和“生活问题数学化”是数学教学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解读。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原理,结合新课标的理念,教学中必须体现出三点:1.生活即数学;2.社会即数学课堂;3.教、学、做要合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