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6 毫秒
1.
少林寺塔林,是少林寺历代僧人的祖茔墓地。这里塔多如林,现存古塔243座,其中塔林内墓塔228座,周边佛塔和墓塔15座。塔建于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七个朝代,跨越1131年,为全国第一大塔林。现存的塔额、塔铭、塔碑290多方,记载有关佛教禅宗传承谱系、少林寺沿革、僧兵抗倭、高僧传略、僧葬制度、中外佛教文化交流等内容。古塔的类型多样,形制各异,突破时代法式工艺,传承地方建筑特点、不同时代建筑材料,以及塔林反映的造型艺术和雕刻、书法艺术等,具有非常重要的宗教史、建筑史、艺术史研究价值,是一处鉴定古塔的标本室,是一座露天的古塔艺术博物馆。  相似文献   

2.
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是中国民居建筑雕刻史上的一朵奇葩,它反映了湘西少数民族地区风土人情,民族文化、审美情趣等。本文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中的木雕和砖雕入手,来探讨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特点,旨在有利于湘西民居建筑雕刻艺术的健康传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3.
李雯欣 《文教资料》2011,(36):154-156
安德烈一塔可夫斯基这位世界著名的电影大师享有“银幕诗人”的美誉.他对电影语言的杰出贡献具有公认的典范意义。塔可夫斯基以其内省的气质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蕴开创了一个独特的富有生命力的艺术世界。同时,他以“雕刻时光”为核心的电影美学观念阐释了他对电影与时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简述闽南庙宇建筑石雕装饰艺术的形成与闽南的地理环境、人文风俗以及惠安石雕工艺技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以晋江安海龙山寺为例,探析闽南石雕雕刻技法及工艺,以及龙山寺中的建筑石雕构件艺术分类及装饰特点,为当代庙宇建筑的传承与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佛塔发源于印度,随着佛教的传播而流布于中国。在这个过程中,佛塔的形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印度,先是最具代表性的窣堵波形式,后演变为佛像雕刻附丽的高塔形式,其审美文化意蕴是充满神性的非理性的宗教迷狂,体现为宇宙生命的象征性、装饰的繁缛富丽性、象征符号的程式化;到了中国,楼阁式塔、密檐式塔成为佛塔的主要形式,其审美文化意蕴是充满人情味的清醒理性精神,体现为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的世俗性,注重建筑的整体性以及曲线运用的节奏感。佛塔造型在印度和中国所彰显的不同审美文化意蕴,是由于两种不同的文化理念所致。  相似文献   

6.
印度佛塔建筑样式传入秦东地区以后,一方面继续发挥供奉佛事的作用,另一方面与中国传统建筑样式以及民风民俗相结合,衍化出多种建筑格式和多种功用的秦东古塔建筑,现在保存基本完好且影响较大的有慧照寺塔、安庆寺塔、金龙寺塔、罗山寺塔、百良塔、精进寺塔、慧彻寺塔、崇寿寺塔、法源寺塔、圣佛寺塔等几十座,一座座古塔饱经风霜雨露巍然屹立,历经沧桑劫难雄姿犹存,表现出非常浓郁的地方文化特色,为秦东地区留下了十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徽州文化是三大地域文化之一,而这一文化的主要体现就是在民居建筑与室内空间设计中.在徽州建筑空间中,徽州雕刻就体现了其地域文化的独到之处,它将外部建筑与内部空间巧妙融合,形成了自成一体的"三雕艺术",反映了古徽州人民思想、道德和精神方面的多元化追求以及对其民情风俗的恪守,是徽州地域文化的智慧结晶.本文希望传承和发扬古徽州民居设计风格,将"三雕艺术"融入到现代室内空间设计理念中,做到古为今用的同时,也证明了徽派建筑雕刻装饰艺术的艺术构成、地域特色和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8.
福州古塔在建筑类型、材料、平面、塔基、层数、高度、斗拱、塔檐、门窗、佛龛、平座、塔刹以及塔心室等方面既保留了江南和中原地区古塔的部分建筑样式,又根据福州独特的地域特征,进行了一些改造,具有典型的闽都建筑文化风格,浓缩了福州古代工匠天才的智慧与精湛的技术,蕴含着极高的文物考古价值与人文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9.
潘依华 《文教资料》2005,(31):142-143
江南民居和谐、精巧,崇尚建筑装饰,把雕刻艺术引进了民居,雕刻有砖雕、木雕、金雕、石雕等,各种不同建筑工艺极富特色,展示了一种独特的地方民情。  相似文献   

10.
徽州三雕与建筑紧密结合,彰显了徽州古文化之精髓,体现了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设计理念,并非为美而美。它的产生与“生存”有着丰厚的文化背景;题材丰富,形成了简洁淡雅的艺术风格;雕刻技艺高超,是徽州人民艺术与智慧的结晶;现代设计中的仿古或复古,不单是一种时尚,而应研究传统建筑装饰雕刻的精神与情韵。  相似文献   

11.
刺槐花中营养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用现代仪器对刺槐花中蛋白质、糖、抗坏血酸、酶值、氨基氮及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测试结果,并对其营养价值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2.
韩城市位于关中地区东北隅,距省会西安240余公里,1986年12月被命名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韩城历史悠久,历史人物众多,文物古迹荟萃,有“文史之乡”和“关中文物最韩城”之称。然而纵观其文化资源的研究与开发,则对其周边遗存风水塔的考察研究很少涉及。本文在对相关资料的整理以及实地考察的基础之上,对这些遗存风水塔的资料进行整理研究,并进而分析其地域特征及文化内涵,以期对韩城市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以及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13.
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的尼雅佛塔历经千年沧桑,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使佛塔毁损严重.经过现场勘察发现,佛塔建筑的主要病害有风蚀、雨蚀、裂隙发育、崩塌和盗洞扩张等.其中以风蚀危害最为严重.在全面加固佛塔的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必须首先对佛塔的地基进行重点加固,同时修补缝隙,填充盗洞.以防止塔坍塌,为将来进一步保护加固维修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4.
“福建精神”既反映了福建独特的历史文化底蕴,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新要求,它是福建高校文化建设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和形象标签,丰富了福建高校文化建设的时代内容。福建高校文化建设应以“福建精神”为宏大背景,以校园精神的重塑、教育观念的更新和主体作用的发挥为基础建设新高地,让“福建精神”发挥引领作用,在师生的知行中生根、开花、结果,为福建高校文化发展提供丰实的心灵颐养,成为牵引福建高校发展的持久动力。  相似文献   

15.
汀州位居福建省的西部,是客家人的首府,其主流文化经移民的途径仍是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原文化,体现儒家文化的传统思想。文章以汀州府文庙建筑为实证,探析其民族性与地域性的建筑文化特征,并提出几点保护规划与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地理学的视角出发,着重探索闽文化对福建传统武术的影响。认为福建传统武术形成特殊的拳种和流派与闽文化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丰富多彩的人文环境孕育了福建传统武术顽强的生命力、多样的拳种、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深远的武术精神;多变的自然环境为福建传统武术打下了深刻的南派拳种烙印;闽文化的海洋性特色对福建传统武术的海外传播与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莆田地区佛教建筑历史悠久,现存许多各级重点保护寺院,文物遗存数量较多.文章通过实地调研及相关资料整理,对影响莆田佛教建筑形制特征诸多因素进行分析概括,并立足于新的历史环境探讨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初唐时期 ,为平定岭南地区的蛮獠之乱 ,唐王朝派遣陈政、陈元光父子率领中原移民入闽 ,开发漳潮地区 ,这一事件意义十分深远。在稳定闽南粤东北的同时 ,经多年的播迁 ,形成独具特色的闽台文化。闽台文化根在中原 ,这是不容否认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9.
福建永泰爱荆庄在建筑形制上居住与防御并重,建筑基本类型、构成要素、空间形制等与当地民众的生活、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且蕴含着独特的“女绅文化”载体,体现出深邃的文化内涵,形成独特的闽派地域建筑艺术魅力,可为新农村民居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福建海坛岛景观空间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福建省海坛岛为研究实例,运用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在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进行景观生态分类,并选取了景观多样性、景观空间构型2组指标,对该区的景观空间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的发展,导致人类活动对景观的干扰强度越来越大,区域景观类型破碎化呈现加大的趋势,从而存在一些潜在的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