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资产阶级的新闻理论中,最令人目眩的理论要算“监督政府”理论了。资产阶级新闻学常常以此来证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有新闻自由。什么是资产阶级报纸的“监督政府”职能?它的实质是什么?认清资产阶级报纸“监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邻居家上小学五年级的玲玲拿着作业本来找我:“叔叔,老师让我们自选词组造句,你看看我造的这些句子对不对?”我接过作业本,见其中有个句子是:“趋之若鹜——清晨,运动场上很热闹,参加锻炼的人趋之若鹜。”我笑着说:“这个句子造得不好,参加锻炼是好事,怎么能用“趋之若鹜”呢?”“可是,我是仿照报纸上的话造的句,难道报纸上也会用错吗?”她似乎不服气,又回家拿来一张报纸,指给我看上面的一句话:“我区人才交流会上,教育成了‘热门’,人们趋之若鹜。”我苦笑着说:“是的,报纸上这儿是用错了。”我又向她讲了“趋之若鹜”的含义和词性。玲玲听了,又嘟起小嘴说:“原来是这样,老师还说课外看报可以帮助我们提高语文水平哩!”  相似文献   

3.
有人说,没有评论的报纸不算报纸,因为它是报纸的旗帜和声音,特别是党报的政治评论,分量更重,地位显要,代表着报纸的方向。所以,凡是报纸,都比较重视评论。但是,现在有些迹象是很显然的,评论似乎正在“掉价”,读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小了,评论员也感到评论越来越难写了。询问过几位人民日报记者:“看过今天报上的评论吗?”回答使人扫兴,大多没有看过,有的说只看了标题,当然也有认真看了的。这个结果也许没有代表性,但却反映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报纸的评论颇为寂寞,比较萧条。  相似文献   

4.
牛国锋 《今传媒》2006,(2):46-47
我们每天都在看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节目,经常收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不少人也经常翻阅我国各地出版的众多经济类报纸、杂志。但是,有几个出现频率极高的词,像“宏观调控”,像“消费指数”等,又有多少人能准确说出它的含义呢?如果经济类节目和经济  相似文献   

5.
毛主席在“中国工人”发刊词中说:“一个报纸既已办起来,就要当作一件事办,一定要把它办好。这不但是办的人的责任,也是看的人的责任。看的人提出意见,写短信短文寄去,表示欢喜什么,不欢喜什么,这是很重要的,这样才能使这个报办得好。”陕西日报和它的前身——陕甘宁边区群众报、群众日报,一贯遵守着毛主席的话,经常在群众中,特别是在和自己有密切联系的通讯员中以及积极读报的工农读者中,征集他们对报纸的意见,以便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过去陕甘宁边区群众报,每期报纸一印出来,就常常先由编辑部的同志拿给群众去看,或者读给他  相似文献   

6.
鲁迅先生曾称赞:“第一次吃螃蟹的人是很可佩服的,不是勇士谁敢去吃它呢?”我们常常把那些敢于创新、大胆探索的人,称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作为编辑,在图书选题策划组稿的工作中,也经常会遇到涉及新领域、新学科、新知识的新选题。那么如何把握和运作这样的选题,才能不仅抢  相似文献   

7.
或许有人看了文章的题目会感到奇怪:报纸当然是编辑办的了,记者写稿,编辑编稿,然后印出来,就是报纸。怎么可能是报纸来“办”编辑呢? 话是一点也不错的。从报纸的“生产流程”来说,报纸是“我”生产的。但是,无论是7年多的记者生涯,还是7年多副总编辑的工作中,却常常有一种被新闻赶着走、被报纸赶着走的感觉。比如说,当记者时,确实常常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发现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事物、有感人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没有评论的报纸不算报纸,因为它是报纸的旗帜和声音,特别是党报的政治评论,分量更重,地位显要,代表着报纸的方向。所以,凡是报纸,都比较重视评论。但是,现在有些迹象是很显然的,评论似乎正在“掉价”,读者的重视程度越来越小了,评论员也感到评论越来越难写了。询问过几位人民日报记者:“看过今天报上的评论吗?”回答使人扫兴,大  相似文献   

9.
“这条线是我跑的,怎么发了他的稿件?”作为报纸的编辑,我常常“聆听”这样的责问。在报社食堂的餐桌上,同人们也可以耳闻这样的争论——一个说:“这个行业历来是我联系的,你怎么跑去采访了?”另一个则“针锋相对”:“你包打‘天下,’包得了吗?”责问是否有理,争论有没有必要,谁来主持公道?对于这一切,长期以来,在我们新闻从业人员  相似文献   

10.
我们收听广播,常常可以听到播音员热情的声音:“各位听众,现在请听对话……。”“对话”是广播中常见的一种宣传形式。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科学知识》、《讲卫生》等知识性节目里,在《对农村广播》和对青年广播等一些专题对象节目中,都常常采用“对话”广播。“对话”广播生动活泼,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深受听众的欢迎。怎样播好“对话”呢?“对话”稿有什么特点呢?大家知道,“对话”稿件是通过人物之间交谈的形式来表达的。所以,“对话”广播的语言就要有人物的思想性格,它较之播其他稿件的语言要更通俗更口语化更朴实流畅。根据对  相似文献   

11.
军队报纸直接面对基层,它的主要读者群是基层官兵。应该说,军区军兵种报纸在贴近性上有先决优势,也做出了不少成绩。同时,也应该看到,我们常常偏重于搞好“三重大”  相似文献   

12.
如何办好地市报?答案有很多,内容也各不相同。我的答案是:“就看总编辑的了!”道理很简单,因为,总编辑是报纸的总指挥、总导演、总决策人。在重大问题上你有“决策权”,在人员调配上你有“指挥权”,在发什么、不发什么上你有“定稿权”,一句话,在“报纸如何办”这个问题上,你有“拍板权”。你的“角色”,不是你一个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2月24日新疆一家报纸在《人类与野生动物如何和睦相处》一文中,配发两幅很有灵气、很让人喜欢的鹅喉羚的图片,文末用楷体字注明:“图片均由有关部门提供”。这个注明注而不明,等于一句废话:“有关部门”是什么部门?难道还保密吗?为什么其名称不能受到起码尊重而见诸报端?如果读  相似文献   

14.
订报     
日本的“订报”是很有特色的。这对日本人来说,也许习以为常;可是对我们来说,感到很新鲜。去年,我们在日本进修时,想订一份报纸,以便了解日本社会情况。由于我们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到那儿去订呢?正当我们为此事发愁时,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那天晚上七点左右,我们正在看电视,忽听到门外一阵敲门声,我开了门,只见来客是一位四十上下的中年人,手里抱着一个大盒子,很有礼貌地向我问好,并自我介绍说:“我是《读卖新闻》  相似文献   

15.
某些在传媒市场竞争中成长起来的新型报纸(如都市报),内容形式及运作方式都有了巨大变革。但若将流行的“速餐化操作”固定为一种模式,则会导致新型的“千报一面”,实不可取。如:都市报几乎全部采用“水平式”鳊排,完全舍弃了“竖排”方式。“水平式”版面编排方式有个优点,就是条理清晰、面目清爽。但如果都是这样,岂不有点“单调”?这种版面处理方式与西方报纸的同类版面很有些相似。不知都市报人是不是意欲与“国际接轨”?但我们知道,西方国家的文字是拼音文字,“竖排”起来很困难,几乎无法阅读;可汉语是方块字,“竖排”给阅读造成的困难绝无拼音文字那么严重,而且,我国的书写方式在相当  相似文献   

16.
报纸上的小言论不是很长,几百字,最多也就是一篇千字文,且议论的大多也不是什么重大的问题。但对一张报纸而言,这类的小言论不是可有可无。准确地说,它是报纸的“目光”,是报纸的“性格”。也就是说,一张受读者喜欢的报纸,其“目光”应该是敏锐、深刻的;“性格”应该是鲜明、张扬的。  相似文献   

17.
遍觅文魂天涯步张我常常有一种担心,担心报纸上今后真正的新闻会越来越少,担心报纸上的稿件是记者采访的越来越少。有时拿着报纸看看,恨明显地可以看出,不少的文章都是从“发布会”上来的。常常要求记者、编辑“深入基层”采访,可惜,“深入基层”现在好像是一个很不...  相似文献   

18.
一位交情不错的眼科医生对我说:“你们新闻界能帮别人,也能坏事。”我问“此话咋讲?”他告诉我:“这几年,我成功地做了几例眼角膜移植手术,又用中西医结合的办法,使几位双眼失明的人恢复了视力,报纸、广播先后作了报道,对我们医院、对人们求医治病很有益处。但是,有一家大报登的消息说我  相似文献   

19.
在摄影报道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这种现象:有些人物特写照片(这里是广义地指在劳动和生活中的人像照片),人物突出,性格鲜明,感情真切,能感动人,又能鼓舞人;有些人物特写照片的形象却比较呆板,缺乏生气;有些画面,人物表情、姿态常常雷同,看起来不动人,看完以后印象也不深。怎样克服这些缺点?怎样提高新闻摄影作品的水平?如何着手?这是个复杂问题,这里只提出几点不成熟的意见,和大家商讨,并希望得到指正。要做到“形”“神”兼备,以“神”为主。也就是说,要注意表现人物的外貌特征及其神情动态,精心  相似文献   

20.
许:老蒋,关于新闻摄影,最近有什么考虑吗,我是说,你近来接触到的图片稿件比较多,感觉其中有什么问题值得一提吗? 蒋:还是那个老问题,即人的表现比较弱。我很欣赏高尔基说的:“文学就是人学。”是否可以引伸一下——“新闻摄影就是关于人的摄影”。 许:完全可以这样说,因为我们的新闻,无论是报纸、刊物,还是广播、电视,都是办给人看或给人听的,新闻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我们要关注人。新闻摄影更应当立足于人的表现,表现人的奋斗、人的企盼、人的生存环境和状态、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