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建军 《大众科技》2013,(1):43-44,95
信号设备是指挥铁路行车安全的重要设备,设备本身属于低压电气联锁系统或微电子网络控制设备,其绝缘耐压程度较低,容易因雷电的影响受到损坏,影响行车安全。文章从设备受雷电影响的原因,剖析了防雷系统、设备、管理、测试、施工、验收等方面的原因,提出了具体的整改措施和巩固措施,使设备可以防御雷电的影响,保证行车安全,充分体现了信号防雷系统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
对雷电反击和雷击反击的特点进行了论述,结合实际工作,提出了直击雷泄流通道雷电反击的调查和鉴定方法。结果表明鉴定雷电反击造成的危害,应调查和确定下面几个方面的因子:(1)确定电子设备受损的时间、地点、灾情;(2)确定电网工作运行电压状态;(3)确定受损设备与泄流通道的关系;(4)确定雷电对地闪击的时间、地点、雷电流强度;(5)确定雷电泄流通道与受损设备连接导线的间隙、该高度处的瞬时过电压、设备连接线路感应的过电压;(6)确定反击的临界距离。并对雷电反击受损基本情况、受损设备线路过电压、雷电泄流通道及雷电流强度、雷电反击危害等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查和鉴定,保证了雷电反击调查和鉴定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技术性。  相似文献   

3.
王宪磊 《大众科技》2012,14(3):137-138
变电站的稳定可靠运行关系到电力系统的总体安全运行,但变电站极易受到雷电过电压的影响,特别是雷电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影响后果更加严重,为了确保变电站安全运行,有必要加强对变电站二次设备的防雷保护,以保证电力系统总体安全可靠运行。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黑龙江省气象综合楼业务系统雷击事故的分析,阐述了信息系统在更新设备、增容设备时,应同时考虑防雷措施,定期检测,及时整改。  相似文献   

5.
黄萍  张鹏  张强 《大众科技》2013,(5):121-123
雷电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放电现象.雷电释放能量很大,它在短时间内可以释放数百兆焦耳的巨大能量;除了直接雷击带来的危害之外,同时引发强烈的雷电电磁脉冲,对雷电附近的电力系统以及通讯设备等都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要控制雷电的发展方向,影响雷电形成的初级阶段是一个重要的突破口。为了进一步了解雷电初级阶段产生的电磁场分布以及将来设计新型抗雷电电磁干扰系统打下基础,文章总结了近年来电磁场的检测方法与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6.
黄勇峰 《科技广场》2007,(7):225-227
随着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各种新设备应用于各行业中,因此如何在雷害环境下最大限度保护微电子设备正常运行成为用户单位的重要问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防雷技术也日趋成熟,拥有一套完整且易于操作的防雷设计和运行方案对在雷害季节保护好单位用户的通信、数据、网络中枢等关键设施的正常运行尤为必要。  相似文献   

7.
梁冠美 《大众科技》2011,(12):114-116
根据目前变电站防雷的状况,分析综合自动化变电站二次系统过电压保护的必要性。指出了二次设备系统采取相应的防雷措施。在樟铺站推广应用浪涌保护器,并取得实效。  相似文献   

8.
由于雷电事故不但严重影响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也对人身或设备产生危害。通过研究,本文从几方面相对完善地阐述了防雷保护措施,以便指导相关工作人员做好防雷措施,同时也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提高了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使用现状;依据雷电学原理及相关防雷技术规范,分析了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遭雷击的原因及其防雷方面存在的问题;综合运用隔离、屏蔽、合理布线、等电位联结以及接地等现代防雷技术手段,从防雷专业角度提出了相关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0.
雷电灾害对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本文分析了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影响造成的损失及其基本特征.研究表明,珠江三角洲地区是广东省雷电灾害高发区,中心位置位于广州东北的从化和增城区,整个珠江三角洲为一个雷电发生高值区,同样的土地面积上雷电灾害发生的次数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倍以上,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占该地区自然灾害损失的6%左右,最高年份可达9.25%,该地区雷电灾造成的损失远高于全省1.46%的平均水平.雷电灾害已经成为影响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第四大灾害,每年因雷电灾害损失都在5 000×104元以上;雷电灾害对国民经济的影响因地域有较大差异,但与雷电灾害的发生概率、区域经济总量关系密切,每年雷电灾害造成的损失与雷电发生的次数、该地国内生产总值相关系数分别在0.9和0.8以上,总相关程度达到了0.9665.  相似文献   

11.
何人望  郭慈东 《大众科技》2011,(11):122-124
将500kV变电站和进线段结合起来,考虑远近区杆塔冲击接地电阻、雷击点与变电站的距离等影响因素,采用ATPDraw对500kV变电站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表明,近区杆塔接地电阻、雷击点对雷电过电压的大小有较大的影响;当设备过电压较严重时,母线上增装一组避雷器能有效降低过电压;最后,提出在主变避雷器前串联...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雷电风险区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东省1999-2013年雷电监测数据作为数据来源,采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分析全省雷电密度、电流强度和时间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广东省雷电活动特征明显,规律性强,每年有数百万次雷电发生,以广州为中心的珠三角区域雷电密度分布密集,粤东和粤西分布则相对稀疏,全省平均雷电密度值为13.91次/(km2?a);电流强度则以珠三角沿海一带稍微高些,全省平均雷电流为25.29k A;时间上则具有明显的集中性特征,月分布主要集中在5-9月,占总数的89.5%,时段分布则在午后至傍晚13∶00-19∶00,占总数的62.0%。通过研究发现,雷电风险与地形地貌、雷暴日、雷电密度、雷电流强度、雷电灾害、城市经济发展等因素有关,根据这些因素,利用加权综合评价法和层次分析法,形成相关评价指标,建立雷电风险计算模型,采用GIS空间分析方法,进行雷电风险区域等级划分,得出低风险区、次低风险区、中等风险区、次高风险区和高风险区。湛江北部为高风险区,广州、东莞南部、佛山东部为次高风险区,深圳、惠州、中山、清远南部为中风险区,粤东、粤北为低风险区,其它地区为低风险和次低风险区。  相似文献   

13.
气象通信机房是气象信息传输的中枢,安全、稳定、可靠的高规格机房是所有的气象业务计算机、网络设备等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本文以江西省气象局信息中心的机房场地环境为例,对气象通信机房建设的防雷设计、供电系统、机房布线、机房通风、机房照明和消防系统六大主要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提出了未来的改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利用1965-2009年日照市三个气象观测台站年平均雷暴日和2005~2009年雷电灾害损失资料,结合日照市地理、土壤、人文和气候等特征,提出了雷击密度、雷电灾害频数、经济损失模数、生命易损模数作为日照市雷电灾害易损性评估指标,并进行了综合评估,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日照市雷灾易损性区划。结果表明:雷电灾害易损性风险不仅取决于当地的自然条件,还受地方经济发展条件的影响,也取决于当地采取雷电防护措施的状况和防雷技术水平,日照市市区属雷电灾害高易损区,五莲县属雷电灾害较高易损区,莒县属雷电灾害中易损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主要对避雷针的保护原理及计算方法做出了较详细的阐述。通过对保护范围的比较计算,分析避雷针保护范围的合理方法。设计部门或运行单位为了校验避雷针的保护范围通常采用手工计算及绘图办法,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避雷针保护范围的计算机辅助分析。利用MATLAB设计出对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进行图形化显示及辅助分析,其方法简便,可操作性强,显示效果直观明了,相对于传统的手工绘图是一个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16.
本文阐述雷电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的危害,分析了收费站各系统遭受雷电损坏的主要方式。对高速公路收费站的监控、收费、通信三大系统以及高速公路收费站建筑物的综合防雷,采用拦截、分流、均衡、屏蔽、接地、布线等六方面的雷电防护措施,提出综合防雷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目前防雷检测工作的简要阐述,提出了对未来防雷检测工作规范发展的建议,希望对以后的防雷检测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吕闻 《大众科技》2012,(6):160-161
地线是用电的一种接地方式,也就是常用的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就是将电气设备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出现危险对地电压的金属部分(如外壳等)用导线与大地做电气连接。是保证电气设备正常工作和人身安全而采取的一种用电安全措施。但很容易被人忽视,经常出现不正确的使用情况,以致降低甚至有时失去了接地线的安全保护作用。文章就地线在家居、电器、防雷、电力检修等几方面安全保护的重要作用作些分析,以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茅云 《科技广场》2007,(9):212-214
气象统计资料显示南昌市的年平均雷暴日数为56.4,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 50057-94中第2.0.3条、《建筑物电子信息系统防雷技术规范》GB 50343—2004第3.1.2、4.3条规定,昌北机场雷达站属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高雷区,雷达通信系统、导航及其供电设备的雷电防护等级属A级。依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中第三章中第三节"第二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我公司做了外部防雷(直击雷防护)整改措施,内部防雷(感应雷防护)整改措施,电源线路防雷接地整改,使南昌昌北雷达站防雷的安全系数得到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