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作为学者的闻一多在针对其研究对象进行分析时,总是将其文和其人相结合.其实,作为人们研究对象的闻一多,其诗作、诗论与杂文等,也都是其方正人格的表现.闻一多凡事追求完美和极致,由于其人格建立在高洁的基石上,因此,他之由绅士转变为斗士,就不是政治家的政治表现,而是坚持正义、寻求真理的知识分子行为.所以,其方正人格的"绝唱"又使其诗作诗论乃至杂文的品位得到彰显.闻一多虽然失去了宝贵生命,但正因为他有"道",所以无论其诗作、诗论还是人格,都能获得圆满和永生.  相似文献   

2.
该文在对海南大学20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经过分析与综合,取得了对于新时期高校学风问题的客观、科学认知,并针对性地形成若干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当前,中学生的作文普遍存在着选材千篇一律,缺乏新意;主题观念陈旧,千人一面;结构模式化、内容虚假空洞;语言匮乏,用词不规范,表达方式单一,病句错别字连篇笔一系列问题.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主要归纳为两点:其一为学生自身的原因;其二为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相似文献   

4.
作文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标题作文. 一个漆黑的夜晚,一个盲人一手拿着一根竹竿小心翼翼地探路,一手提着一个灯笼.旁人觉得好笑又好奇,问他:“你自己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要提个灯笼赶路?”盲人缓缓地说道:“我要提着灯笼不是为自己照路,而是让别人容易看到我,不会误撞到我.而且,这么多年来,由于我的灯笼为别人带来光亮,为别人引路,人们也常常热情地搀扶我,引我走过一个又一个沟坎,使我免遭许多危险.” 要求:①符合题意,中心明确,情感真挚,语言通顺;②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④不得抄袭试卷中的材料及他人作品.  相似文献   

5.
2007年4月24-25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此次会议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研究"课题组和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院联合举办.与会领导、专家和课题组成员有国务院学位办办公室副主任李军,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雷声、梁树发、张新,武汉大学教授顾海良、梅荣政、沈壮海、佘双好,复旦大学教授燕爽、顾钰民、高国希、肖巍,西南大学教授罗洪铁,中山大学教授钟明华,西安交通大学教授王宏波,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宋进,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张澍军、南京师范大学教授俞良早等.  相似文献   

6.
2007年10月24日至11月1日,我随教育部老干部局赴广西调研组。对广西职业教育进行了考察。先后到了南宁、北海、来宾、柳州、桂林,走访了13所职业院校,和职业院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进行了广泛的交谈。参观了职业院校的实训基地,还先后听取了广西壮族自冶区教育厅和有关市、县政府领导和教育局领导的介绍。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以陕北公学为基础,合并、衍生出综合性的延安大学和华北联合大学.抗战胜利后,契合新政权需要,这两所大学所衍生的艺术、外语、工业、农学等院校时聚时散、渐合渐分,为中华民族的解放造就了大批骨干,也为新中国诸多高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对近几年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因子分析,研究城镇居民消费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所产生的变化.在分析过程中引入了恩格尔系数和消费率两个概念,将其与因子分析相结合,从多个角度对湖南省城镇居民消费结构进行比较研究,并逐一和实际相联系.通过对分析结果的观察,研究消费结构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会带来的影响.最后为改善消费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科举考试文体八股文非由某人或某几个人或某个权威在某一特定的时间里制定.它是在历史的过程中,由众多的人参与不断修补完善的结果,和任何其他事物一样都有一个萌芽、成长、完备和定型的过程.八股文是从经文大义逐渐演变而成的,这一过程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试"大义"的形式,"三经新义"及论体形态,宋元经义文形态,科举八股文形态.  相似文献   

10.
一 早上醒来,阳光正抚摸床脚. 窗外,天瓦蓝蓝的,如水洗过一般清明,几朵白云歇在空中,像白帽子罩在远处的楼顶上.天气晴好的周末是如此超然,恬静. 我伸伸懒腰,呼唤了两声妈妈,无人回应.去卧室找她,只见地上摊开两口老皮箱,妈妈正半蹲在地翻拣整理衣物,我断定她打算去楼顶晒旧衣. 妈妈是个勤俭的女人,趁着季节更迭,天朗气清,她必定会将家里的衣物重新收拾整理一番,再拿出去晒一晒,让旧衣物透透潮气. 昨日小区楼下来了收废旧物品的老婆婆,院子里各家各户的阿婆阿姨拎着大包小包的旧物赶上前去,或送或卖,妈妈却稳坐家中岿然不动,她说家里的东西各有其用,用不着隔三岔五丢一堆.  相似文献   

11.
本文主要讨论平移集合的最基本性质,即集合的并,合的平移性,集合的基数的平移性,集合的有界性的平移性,极值性的平移性,可数集合的平移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Theodore Dreiser is now regarded as one of the pre-eminent American realistic novelists of the first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an anatomist of the American Dream.In his great work An American Tragedy,Dreis- er exposes and criticizes mercilessly the corruption and black side of American society.The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 is an important theme of the fiction.This paper illustrates "An American Tragedy" is the re- flection of disillusionment of the American Dream in the perspectives of the tragedy of a mortal,the tragedy of American society,and the tragedy of the American Dream.  相似文献   

13.
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个伟大发现之一。唯物史观的创立实现了社会历史观的伟大变革 ,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唯物史观的形成过程就是马克思不断揭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运动规律的过程 ,也是马克思不断肃清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影响 ,走向历史唯物主义的过程。马克思的唯物史观是一种崭新的社会历史观 ,它根本不同于费尔巴哈人本主义的历史观。学习马克思的早期著作 ,探讨唯物史观的形成 ,对于我国当前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4.
Alan Peacock 《Interchange》2000,31(2-3):197-210
Starting from Whitehead's notions of education as "the art of the utilisation of knowledge" and his rationale for eradicating "the fatal disconnection of subjects which kills the vitality of the modern curriculum," the article explores how these ideas relate to the current political realities of primary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elsewhere. This is exemplified through a focus on learning about one's environment and the consequent tension between direct perception through non-school activities and the teaching of ideas via the formal school curriculum. A resolution is proposed which involves considering the learner's perspective, and the implications for teachers in terms of 'letting pupils in' to the teachers' own learning and their awareness of a plurality of ways of knowing.  相似文献   

15.
Students have to be punished if they have made a serious transgression. Avoidance of punishment will lead to serious complications. But punishment is inseparably linked with guilt and forgiveness. The inability of individuals to forgive themselves was regarded by Kierkegaard to be an emanation of individual false pride, a kind of vanity. This type of despair, a psychological and spiritual disorder, is a serious and debilitating problem. The inability to escape this despair of forgiveness can lead to a loss of genuine humanness. Unchecked, this despair can lead to unrelatedness of self to itself and fear of the possibility of freedom. Thus the self-knowledge attainable in despair over the forgiveness of an offense would lead to what we would call a successful rehabilitation of the individual and his or her conjunct reintegration into society. Kierkegaard's ideas on punishment are interesting — historically and philosophically speaking — because they represent a softening of a harsh view of punishment by stressing the humanizing aspects of guilt and forgiveness.  相似文献   

16.
弗洛伊德坚持“性欲乃是人类取得的一切成就的源泉”,认为“本能的升华是最引人注目的文化发展的特征;正是由于升华,高级的心智活动、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或思想活动才成为可能。”人们对此很有异议。其实,弗洛伊德是在对“性”的最广泛意义的理解基础上创建他的“动力心理学”的,他试图从他对人的个体心理理解的立场出发,来解释人类的全部历史、全部事件和社会生活的结构,并以此建立一整套关于人类精神生活规律的学说和理论。深入探寻弗洛伊德性学说的底蕴,澄清他的“性力”、“原欲”概念的内涵,真正领悟其“升华”思想的真谛,才有可能拓宽我们的视野,深化对复杂纷繁的人的精神世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海德格尔认为"美"源自审美状态,而审美状态并非是主体的某种精神状态,而是"存在"的本然状态。美是存在者自身的显现,"存在"即是美的本质,也是美的功用,美不是显现的结果,而是"显一现"这个动态过程。存在之显现之所以美是因为,人无法在流变的世界中领会与观照存在之本质,存在必然在生活的日常状态中被遗忘,只有打破了这种遗忘状态,人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获得存在之澄明,这种获得存在之澄明状态过程,就是获得美的本质与本源的过程,美就是存在者的澄明之光,是存在之光。  相似文献   

18.
文明是决定和影响人类活动的长期的基本因素。冷战结束后,特别是随着“文明冲突论”的提出,各种文明观的讨论逐渐演化成文明学的各种派系。当前主要有三种文明观:文明冲突论、文明对话论、文明交往论。在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实践中应承认并维护文明的多样性。文明发展的趋势是文明和谐和文明相处。人类真正的危险在于各个民族、国家间文明的互不相融,以及由此导致的误解、紧张、冲突乃至战争。世界的持久和平与持续发展有赖于人与人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国家与国家之间文明的对话、沟通和理解,有赖于文明间的和谐,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论老子哲学的“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子对其“道”有着一以贯之的思路,即道是对生命本真存在的体悟。“无”在老子道论中具有核心地位,“无”是道的超验性的指称。因此,道之“生”,并非宇宙论的化生,而是出于生命的体验,其本质就在于“无”之生,是“无”之心体对万物的当下成就。以“无”为本体的“无—有”一体化运作形成道的内在结构,“无”在“言”出“有”中踏入了超验性与经验性的两难境地,而“有”对“无”的当下回归使物我保其真性。在这个结构中,“真”是“无”的内涵,“虚”与“静”构成了“无”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20.
方言与移民之间存在互动关系.方言的形成发展依赖于移民的迁徙,移民的方言是某一地域方言形成的语言胚胎,因而移民的迁徙走向与方言的空间分布、方言类型与移民类型存在对应性。此外,本文还从交互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移民在双言环境中的言语交际模式进行了探讨,并对移民方言与迁入地方言之间的相互影响过程进行了描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