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硬新闻(Hard News)和软新闻(Soft News),是西方新闻界老生常谈的两个基本概念。西方国家一些著名大学新闻系的写作教材中,对“硬”、“软”新闻的研究仍在继续。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新闻界也逐渐加强了对这两种新闻的研究探索。与其他各个领域的报道一样,军事新闻亦有“硬”、“软”之分。具体分析和宏观把握军事硬新闻和软新闻的关系,对于改进完善军事新闻采写手段,提高军事新闻传播质量,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2.
培植新闻从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开始成为西方大众传媒流行的报道方式和常用的新闻再现技巧。由于西方新闻界对这一方法的探索一直没有理论化、系统化,加上“培植新闻”与我们所忌讳的“制造新闻”有相似的地方,所以人们始终对此有所顾虑,也就很少有人去“碰它”和  相似文献   

3.
“宣传”不等于“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传”是一种特殊的传播活动,但“宣传”不等于“传播”。本文从“宣传”一词的西方词源入手探讨“宣传”的特性,以其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传播”。  相似文献   

4.
廖时权 《新闻界》2001,(4):60-60
广播、电视、报刊和中国互联网等社会大众传媒是宣传战线的前沿阵地,也是宣传思想工作的一根根最敏感的“神经”,必须“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良好的舆论氛围和有力的思想保证。“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战”,必须切实抓好典型宣传,聚焦历史“长镜头”,捕捉时代“最强音”。新闻是以事实为依据、以大众媒体为载体来实现其传播信息、反映舆论的诸多功能的。县委报道组长既是“地方新闻官”,也是新闻战线的“游击队长”,更是一名吒咤疆场的战士——通讯员。他处在城乡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县域经济的前沿阵…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也已成为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之一,并且大有异军突起、后来居上之势。作为新兴的第四媒体,新闻网站与传统媒体一样,同样担当着传播正确信息、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改革开放成就,宣传群众、鼓舞群众,推动社会经济和文化发展的重任。因此,“三贴近”也是对网络新闻宣传工作提出的要求。然而,一直以来,新闻网站在坚持“三贴近”原则方面是比较欠缺的,这也造成了网络新闻发展在一定程度上的畸形和迟缓。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刘敏 《新闻爱好者》2004,(12):47-47
古人云:“力贵齐,智贵捷。”一个优秀的新闻传播,必须具备灵敏的新闻嗅觉,从而及时、敏锐地认知新闻信息。这种嗅觉就是所谓的新闻敏感,即新闻记能迅速地识别和判断新闻事实价值的能力,亦是记对新闻事实、新闻事件和新闻人物的鉴别、判断能力,或说,是发现和捕捉新闻线索的能力。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相似文献   

7.
本文透过前不久发生在科索沃的那场世纪末热战,剖析了西方大众传播在其中所扮演的角色,西方“新闻自由”的实质及其主宰下的国际新闻传播秩序──重点包括西方舆论攻势的新动向、新兴的传播技术手段和对世界传播新格局的展望,并探讨了我国面对西方新闻霸权所应采取的宣传战略。  相似文献   

8.
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新闻学开始把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统称为“公众通讯工具”、(Mass communication 也有人译为“公众传播工具”“公众宣传工具”、“公众交流工具”等等)。在垄断财团的资助下,有些大学设立了“公众通讯工具研究中心”,有些大学新闻院系改名为公众通讯工具院系。现在“公众通讯工具”一词,已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对各种宣传工具的通称,也是掩盖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等的阶级性的,最流行的资产阶级新闻观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长期以来的宣传体制和新闻体制,是沿袭战争时期和前苏联50年代宣传与新闻传播模式的产物。前苏联的宣传体制是一种高度集中统一而缺乏活力的体制,宣传工作在和平建设时期暴露出种种弊端:其一,宣传鼓动强调意识形态至上,对马克思主义实行僵化和教条式的理解;其二,宣传鼓动没有将党、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结合起来,甚至成为鼓吹个人崇拜,推行霸权主义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媒介审判”,原初是西方新闻传播法中的一个概念,意指新闻媒介超越司法程序,在法庭判决前对案情作出判决,对涉案人员作出定性、定罪、定刑期或胜诉、败诉等结论的现象。在我国,新闻被当作阶级斗争工具或专政工具的年代,新闻媒介可以凌驾于司法之上,直接宜布他人罪名并实行“专政”,  相似文献   

11.
西方“媒介哲学”评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西方“媒介哲学”评介芮必峰西方,尤其是美国新闻或传播学者,习惯把探讨新闻媒介与政府以及其他干预势力之间关系的各种理论称之为“媒介哲学”(mediaphilosophy),一些港台学者则称之为“新闻哲学”。本文拟对1956年《报刊的四种理论》出版以来,...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美国“纽约太阳报”的编辑主任约翰·伯加特有句名言:“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句话在全球新闻界中,可谓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许多人都知道西方记者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写作技巧,因而刘少奇同志曾说:“我们的新闻记者要学习西方的写作技巧。”但是他们最初对什么是新闻的解释又是幼稚可笑的。他们认为,人是有群居和好奇的特点。喜群居则必然对传播小道消息津津乐道;好奇则必然要寻求刺激,那么,诸如金钱、美女、犯罪、坏事等就是人们所需要的新闻了。在这种错误的主  相似文献   

13.
近些年,我国新闻传播学界某些误译、误用西方传播学概念的现象,直接干扰了学界的正常学术思维。频繁使用“算法”,曲解智媒数据运算程序的规则,遮掩了智媒制作和输出信息的机制。不了解西方新概念产生的背景,广泛使用“新闻生产”“内容生产”,又落入西方话语骗局的圈套,显露出种种“文盲”话语的憨态。  相似文献   

14.
时统宇 《视听界》2009,(6):22-25
在新闻主持领域,与现在相比,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的主持人更多地强调权威,激励人们向上,超越平凡,从而形成主流风格。现在我们很少看到彼时的主持模样。如今我们强调的是新闻主持的“三贴近”和“吸引力、凝聚力、感染力”,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我国新闻传播的规律,所以,传者认同,受众欢迎。然而,顺应规律的事物并不一定都对人类文化、社会心理有益,尤其是当它偏离某个临界点时,副作用有时远远大于它带来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采编新闻,不但要学会“抢”,而且要学会“压”。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这就要求新闻工作不但要在时间上善于“抢”新闻,以增强时效性;而且要在时机上善于“压”新闻,以增强指导性。只有在最适当的时机发稿,才能体现最大的新闻价值,取得最佳的宣传效果。因此,有时新闻“压”反而能“升值”。“压”得合适、巧妙,可以一“压”值千“金”。关键要看新闻采编人员有没有预见性和善于不善于利用时机。  相似文献   

16.
三个“抓手”丁锡满现在的总编辑比50年代、60年代难当。那时报纸只有一大张4个版,发稿量少,发行有红头文件,纸张有计划供应,无需总编辑操心。所以那时的总编辑可以专心致志抓典型、改评论。报纸宣传内容也不是很广,党报又是“独养儿子”,无人可与竞争,也无需...  相似文献   

17.
报纸的宣传“一哄而起”不好,与此类似,宣传中信息过量的问题,也值得引起注意。“一哄而起”,表现在一个短时间内,倾盆大雨式地集中宣传一个问题,反来复去地传播一种信息;而且各新闻单位之间,互相攀比,层层拔高,形成“一面倒”。这样“一哄而  相似文献   

18.
时下,各种媒体中诸多宣传疗效的医疗广告,大都采用了新闻报道形式,有些还安排在广告专题之外的新闻专题之中。事实上,“软新闻”成了传播虚假广告的载体。“软新闻”的花样很多,从采写方式来看其主要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19.
“媒介帝国主义”理论衍生于“传播与国家发展”理论的演变和发展过程中, 是70 年代以来西方传播学批判性研究的产物。早期的“媒介帝国主义”理论以国家主权为核心, 注重分析社会政治经济等结构性因素的作用, 认为西方媒介对第三世界的“文化输出”具有侵略和控制等负面的影响, 是二次大战后帝国主义或殖民主义发展的新形式。80 年代后, 传播研究者对“媒介帝国主义”影响过程中内外因素的作用, 以及西方文化的实际传播效果, 提出了不同的看法, 产生了热烈的争论, 推动了“媒介帝国主义”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发展。90 年代以来, 有关“全球化”与传播霸权的讨论, 使早期“媒介帝国主义”理论宏观性的批判研究取向, 再度引起传播研究者的重视和思考。对于“媒介帝国主义”的考量, 也已超越媒介与大众传播的领域, 是世界各国面对新的世界格局与“全球化”的挑战, 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探寻21 世纪的国际战略和竞争决策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承红 《青年记者》2012,(18):59-60
“30分钟刷新全球资讯”,“第一时间,第一现场”,以最快速度报道国内外和本地重大即时动态新闻,已经成为一些电台新闻广播标志性的宣传语,构成了目前新闻广播的传播理念. 上世纪90年代之前,电台新闻节目基本上是录播——先录制,再审听,然后播放,并且作为一条严肃的播出纪律和制度,约束规范了广播四十多年.面对信息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广播的录播方式显然制约了广播“快”的优势,削弱了新闻传播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