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关于《敕勒歌》的族属问调,近来众说纷纭。《辞海》‘敕勒歌’条,释为“北朝民歌”。人民教育出版社《初中语文》第一册《敕勒歌》的注解:“这是南北朝时敕勒族的一富民歌。刘正民《西域少数民族汉文诗歌成就概述》(载《新疆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84年第1期,指出它是维吾族民歌。王曙光《试论敕勒歌的作者及其产生年代》(载《新疆社会科学》1984年第4期)坚持其是敕勒民歌。钟兴麒《敕勒歌族属考》(未刊)认为《敕勒歌》  相似文献   

2.
“歌”,“行”、“吟”是古诗的体裁,这些名称,在汉魏六朝的民歌乐府中就有了,如《子夜歌》,《饮马长城窟行》、《白头吟》等,有时“歌行”也连称,如汉乐府民歌的《怨歌行》。“歌”有纵情歌唱的意思。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上读过的乐府民歌《敕勒歌》,描写敕勒平原的辽阔无边,畜牧的兴旺景象,宜于放声歌唱。“行”与“歌”的不同在于它有“衍其事而歌之”的意思,就是在歌唱中铺叙纪事。通常“行”是一种可以歌  相似文献   

3.
《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黄河以北的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语言简短却流传至今,并吸引众多译者对该民歌进行翻译交流。在国内,翻译领域有秦大川、朱曼华、王宏印、许渊冲等众多翻译学者及翻译大家的翻译版本,国外有J. D. Frodsham以及英国汉学家Author David Waley等翻译版本。因此,基于生态翻译学,笔者通过对几篇不同的译本在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音乐维四个维度进行赏析斟酌,综析译文版本的优劣,以期为《敕勒歌》的英语翻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罩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敕勒歌》一直被大家认为是鲜卑族民歌,许多大中学教材也不例外。揆之史实,有重新探讨的必要。有关《敕勒歌》的记载,最早见于唐李百药所撰《北齐书》。《北齐书》卷二《神武纪下》云:‘武定四年,即公546年,十一月……西魏言神武(高欢)中弩,神武闻之,乃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同书卷一《神武纪上》又云:‘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  相似文献   

5.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豪放粗犷,雄健朴质,慷慨激昂。只二十余字.就展现出北方草原辽阔苍茫的风光和古代游牧民族勇健的精神面貌。《敕勒歌》原是鲜卑语,后译为汉语。史载东魏高欢为西魏军所败.使敕勒武将斛律金演唱这首民歌,以激励士气。金代诗人元好问曾赞美它:“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其实,这首《敕勒歌》除了描绘北方游牧民族的生活和草原的自然景色外,也是一首祭天之歌。  相似文献   

6.
《敕勒歌》是一首描写我国北方游牧民族生活的民歌。诗歌具有鲜明的艺术特点:诗中有画是其一,寓情于景是其二.陪深语浅是其三。  相似文献   

7.
《敕勒歌》是一首颇富民族特色的北朝乐府民歌,千百年来,馨香袅袅,吸摄入心,究其因,除了它在文学上的卓越的艺术成就外,还有它在美学上的给人的强烈的审美愉悦之功效。因此,语文教学中,适当地向学生讲解一些美学知识,即结合课文,让学生从自然美的描写中,发掘出蕴意深邃的社会、人情美来,也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点。《敕勒歌》精粹短章,七句珠玑,然而自首至  相似文献   

8.
《敕勒歌》是一首颇富民族特色的北朝乐府民歌,千百年来,流传久远,脍炙人口。这不仅仅是因为它优美独特的艺术特色和风格,更重要的是它展现了美好的自然风光和风俗人情,是一首歌唱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牧歌。《敕勒歌》全诗共七句,从头至尾没有一句不在写景绘物:平川、阴山、苍天、阔野、穹庐、微  相似文献   

9.
脍炙人口的北朝乐府民歌《敕勒歌》,用极其洗练的文字,描绘了一幅辽阔壮丽的大草原景象,它特有的艺术气质给读者留下美好享受的同时,也使诗歌的生命得以延续不息.从文学接受、意境、色彩、表现手法、语言等方面对《敕勒歌》的艺术特质进行了深入探析.  相似文献   

10.
“敕勒歌”不是鲜卑族民歌⊙李敏“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读后使人如身临其境,北方草原苍茫辽阔的雄浑景色一览无余。然中学历史课本认为“敕勒歌”是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民歌,我以为这是错误的。据...  相似文献   

11.
敕勒歌     
[赏析]《敕勒歌》选自《乐府诗集》,是南北朝时期在北朝流传的一首民歌,一般认为是由鲜卑语译成汉语的。,这首民歌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发了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具有鲜明的游牧民族的色彩,富有浓郁的草原气息。诗歌从语言到意境浑然天成,语言质朴,意韵淳厚,艺术概括力极强,是一首传唱至今的优秀民歌。  相似文献   

12.
《敕勒歌》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敕勒族民歌。敕勒族,匈奴族后裔,初号狄历;在秦汉时称“丁零”(亦作“丁灵”、“丁令”“钉灵”);魏晋南北朝时才称“敕勒”,因他们造的车“车轮高大,辐数至多”(《魏书·高车传》),故又叫“高车”。敕勒族是我国北方一个古老的民族,主要居住在漠南“东至濡源,西暨五原阴山三千里中”(《资治通鉴》卷121),即今蒙古草原。敕勒族以游牧为主,过着住穹庐,乘高车,逐水草,畜牧蕃息的生活。这个民族能歌善舞,《北史·高车传》说:“其人好引声长歌。”“男女无大小,皆集会……歌舞作乐。”甚至有时集合数万人“大会走马,杀牲游(辶尧),歌吟忻忻”。正因为他们具有这样的文化音乐之风,才产生了《敕勒歌》这样的不朽杰作。  相似文献   

13.
“慷慨歌谣绝不传,穹庐一曲本天然.中州万古英雄气,亦到阴山敕勒川.”这是金人元遗山评品《敕勒歌》的一首绝句.确然,象《敕勒歌》这样天然雄浑之作,不说北朝民歌,就是在整个乐府歌谣中亦是绝无仅有的.诗中肯定了该歌的浑然天成,及其显示出的雄伟气魄,道出了这首歌谣的特质,这对于我们进行赏析无疑是一大启迪.  相似文献   

14.
学界近千年来的看法是:《敕勒歌》同斛律金有关。区别在于,在古代,或认为是他“作”,或认为是他“唱”;在现当代,绝大多数人认为是他所“唱”,只有个别的才认为是他“作”的。上述看法无不出于对史书原的误解、曲解或盲从。以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之七作为旁证,证明“本天然”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同斛律金所唱“慷慨歌谣”无关。  相似文献   

15.
《敕勒歌》是一首相当早的我国少数民族创作的民歌,显示出这个民族放牧的骄傲,对我国诗歌影响很大.今年四月十二日《光明日报》发表王津达的文章,指出过去对这首诗的说法是有错误的。如沈德潜《古诗源》中评「莽莽而来,自然高古,汉人遗响  相似文献   

16.
一、热身听经典(视频播放:《经典咏流传》中腾格尔传唱的北朝民歌《敕勒歌》)师:腾格尔固守家园,为经典发声,真好!同学们,老师推荐给大家一档节目,它为诗歌插上音乐的翅膀,为古典穿上现代的新衣,它就是——《经典咏流传》。有谁上台写一写节目的名称?  相似文献   

17.
《敕勒歌》是一首表现我国古代西北草原的雄伟、辽阔的景象和敕勒族牧民的草原生活的民歌。全诗一气贯注,语言简洁质朴,线条粗犷明朗,音调铿锵有力,句式自由,言犹尽而意无穷,具有北朝民歌所特有的明朗豪爽的风格。从结构上看,可以分成三个有机的部分。  相似文献   

18.
敕勒歌之辩     
《敕勒歌》自从在北宋年间通过《乐府诗集》现身诗坛,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同声赞誉,同时围绕着它的学术之争也一直延续不断。有关"敕勒歌之辩"涉及作者、年代、族属等多个方面,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斛律金与敕勒歌的关系问题。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以及大文学家黄庭坚都认为《敕勒歌》的作者是不识汉字的斛律金。司马光的《资治通鉴》依照《北齐书》说"神武使斛律金作敕勒歌".  相似文献   

19.
初中语文课本第一、三两册,增加了十余首古代诗词,其中大部分是描写祖国壮丽河山的名篇。这些诗词或展示雄浑壮阔的北国风光,或描绘锦绣江南的旖旎景色,是一曲曲祖国壮丽河山的赞美诗。《敕勒歌》是我国南北朝时代,北方敕勒族的一首民歌。郭茂倩《乐府诗集》把它收入《杂歌谣辞》。《乐府广题》说:“其歌本鲜卑语,易为齐(指北齐)言,故其句长短不齐。”这首民歌生动地描绘了祖国西  相似文献   

20.
东蒙民歌     
即内蒙古东部地区民歌。其中包括锡林郭勒盟以及乌兰察布盟部分地区的民歌。内蒙古民族是歌咏的民族,音乐的民族,蒙古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唱自己的民歌。他们尊崇歌唱,也尊崇善于歌唱的人,称民间歌手叫“道亲”,称说唱艺人叫“郝什切”,他们是最受尊敬的人。民歌分两大类:圣乐、宴歌、赞歌称“图林道”;歌唱爱情,赛马时以游牧中演唱的称“育林道”。歌词内容大多歌唱英雄,曲调嘹亮,悠长,亲切而又沁人心脾,朗诵性强,节奏性弱,装饰音多而细腻。五声羽调式及商调式使用得最多的民歌有《嘎达梅林》、《英雄陶克特胡》、《田和》、《我们的家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