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山西绛县太阴寺存有元代绛州地方官民所立《雕藏经主重修大阴寺碑》,记载了金代募刻大藏经的简要经过。所涉《金藏》募刻的首要人物是尹矧迺,而非佛教界与出版界所艳称的崔法珍。作为尹氏弟子的崔法珍以童女截手、进献经藏等事迹而声名卓著,其他募刻主要人物则被世人忽略。金代赵沨所记碑文为有关《金藏》主要人物的最早文献,比较分析金、元两碑之异同,尹矧迺而非崔法珍系《金藏》募刻的首要人物,应更接近于历史的真实。  相似文献   

2.
宋代刻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比较复杂的情况,除了自行雕版刻书这种主要方式之外,还出现一些其它的刻书方式,其中之一就是委托商业性书坊进行刊刻的方式.此前的学界对此研究存在严重问题.通过对宋代出版史料的考辨,揭示出北宋已经出现了委托书坊刻书的新型出版方式.这对于重新认识宋代官刻、坊刻均有重要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3.
正书家冠冕《瘗鹤铭》刻于南朝·梁(传)天监十三年(514年),陶弘景书,摩崖楷书,原刻在镇江焦山西麓石壁上。《瘗鹤铭》外景,自中唐以后始有著录,后遭雷击崩落长江中,南宋淳熙间捞出一石二十余字,清代康熙五十二年,闲居镇江的苏州知府陈鹏年曾募  相似文献   

4.
全文首先参考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和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并对宋代可见的唐人诗文别集进行初步梳理。唐人诗文别集的流传不仅仅赖于宋人搜求汇集与整理,还依赖于宋人的出版传播。这种传播与宋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是紧密相连。从刻书的主体来看,宋代官刻、坊刻和私刻都刊行过唐人别集。从对唐人别集刊行的力度来看坊刻和私刻刊行力度是最大的,并对唐集传播影响最深。通过对有宋一朝官刻、坊刻和私刻刊行唐人别集的考察,从其版刻地我们不难看出唐集出版的地域特点,其刊行地谝布宋境,集中于当时浙江、福建、四川、江西等地。其流布之广,愈发展现唐人诗文别集对宋代文化发展的影响之深。  相似文献   

5.
唐代军事制度是在隋代府兵制的基础上承袭而来的,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几经变化。大体上说,以安史之乱为界,可以将其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有府兵、兵募、团结兵和健儿等;后期,伴随着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唐中央有禁军,地方上则有藩镇军。一、唐前期军事制度唐朝前期军队,主要有府兵、兵募、团结兵和健儿等。其中府兵和兵募都具有兵农合一的性质,同是建立在均田制基础之上的。所不同的是,府兵是封建国家的一种正式的兵役,而兵募则属非正式性,募兵与否一般因事而定。府兵完成任务后还是府兵,兵募遣散后即是一般农民百姓。  相似文献   

6.
冯敏 《文教资料》2014,(27):59-60
本文对南宋出版家陈起的出版设计和编辑方法进行了研究。从内容上讲陈起对所编刻书籍常常亲自编辑,精心取舍,除了选稿时的严守标准外,还表现在他整理记刻唐人诗文别集上,编辑方法多种多样,本文着重讨论陈起在出版过程中稿件的获取。  相似文献   

7.
新编高二册语文课本《苏武传》一文,标点及断句似有几处不妥,谨与同仁磋商如次: 一、课文中“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一句的标点应为“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如果按课本标点,就将张胜、常惠等归入了募士、斥候之列,这显然错误。因为张胜、常惠分别是副中郎将和假吏,并非募士  相似文献   

8.
《康雍乾三朝刻书机构研究》一书是曹红军研究员在博士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补充而成的。本书以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中央机构刻印书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这一特定历史时期中央机构出版活动的分析,考察清中央机构刻书在当时历史背景下的政治意图;  相似文献   

9.
宋元时期的漳州刻书有两个重要的特点。一是其中所涉人和事大多与朱熹学派有关,二是以个人之力刻书最多的就是大儒朱熹。由此可知,朱熹任漳州知府时间虽然不长,但对漳州地区的图书出版是一个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0.
《甲骨文编》,是一部殷虚甲骨刻辞的字典。旧本为孙海波于一九三四年所编纂,燕京大学石印;新版为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于一九六五年改订、增益,由中华书局影印出版。甲骨文是先秦(主要是商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清代光绪年间(公元一八八  相似文献   

11.
20世纪中文版国外编辑出版类图书,其内容和形式有九类,编辑理论和其流程往往包括在概述和指南性著作中,这些著作一般还涉及出版史、出版基本理论、出版管理、出版流程、业务计划、现代化技术的应用以及未来展望等。  相似文献   

12.
数字出版技术的应用给传统出版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数字出版技术对传统出版流程的影响主要是良性的,它促进了出版主体和出版环境的变革,加速了出版产业链的重组。其实质是提高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效率、扩大信息资源利用范同,实现出版业的规模化、产业化,从而改变了出版的竞争方式,提升出版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石刻是文献的一种重要存在形式,桂林碑刻内容十分丰富。其中关于桂林各种戏曲演出活动的状况,多是通过碑刻中一些只言片语来勾勒其貌:一是凑份集资"醮戏"演出;二是酬神祭祀表演傩戏;三是墟日贸易村民聚戏。这些记录提供了清代桂林戏曲演出活动的珍贵资料,对广西乃至我国戏曲发展的研究具有普遍价值。  相似文献   

14.
古代欠发达地区由于条件的限制,其社会记录功能主要由碑刻这种方式实现,我们在研究、制定这些地区的发展规划前景时,应客观地研究其历史文化背景,才能做出符合于该地方发展的决策,因此,在研究其古代文献的时候,应以碑刻这种主要文献入手。  相似文献   

15.
Dan Surry 《TechTrends》1995,40(6):36-38
Summary What I like about Web Weaver is its simplicity. While it will not let you do the more complicated HTML features, it gives you the basics. Web Weaver is a perfect piece of software for getting people started in WWW publishing. Its ease of use and its straight forward user interface make it a viable option for beginners to WWW publishing.  相似文献   

16.
略论大学校史研究与编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校史是一所高校发展轨迹的真实记录,是教育史、学术史、文化史、思想史的一个重要交叉地带。大学校史研究和编纂首先是个学术问题,同时又极具现实意义,可“彰往而察来”,为现实服务,但不可因为现实需要而“改造”历史。校史追溯须遵循“整体性继承”原则,校史研究必须实事求是,校史编纂应该学术与人文兼具。  相似文献   

17.
黄山脚下的古徽州 ,曾因明清时期徽商的兴起而盛极一时 ,至今保存着众多完好的古村落群 ,遍布其中的不计其数、精美绝伦的砖雕、木雕、石雕 ,被世人并称为“三雕”。本文描述了古村落中的三雕艺术及其与社会背景、经济基础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8.
桂林石刻分布广泛、数量多、内容丰富,为研究桂林及广西地区历史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书法价值,历来受到重视。近几十年来,石刻研究者们做了很多工作。同时,目前对于桂林石刻的研究还存着不足,需要更加深入和专业。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应用最新发现的考古材料 ,结合历史文献 ,对六朝石刻的概念进行了重新界定 ,并从佛教石刻雕塑艺术、陵墓神道石刻雕塑艺术、铭文石刻书法艺术三个方面论述了六朝石刻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