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采用VAR、VECM等方法,研究了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能源消费变动对产业结构有较大的影响,而产业结构对能源消费的影响较小,表明应将能源消费作为消除两者传统关联关系的突破口;能源消费需求与产业结构间存在较为稳定的关联关系,说明在传统经济系统下,基于产业结构的相对稳定性以及GDP的增长和能源消费间存在一定的增长刚性;尽管影响力度有限,但产业升级对能源消费总量下降具有一定正面作用,因而必须把产业结构升级作为日常中心工作,绝不能忽视产业升级对能源消费的影响。文章研究结论为相对短期考量,长期分析尚需结合经济周期波动和技术变革态势综合判断。  相似文献   

2.
针对河南省1978年-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能源消费(EC)的变动状况,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的回归分析理论,对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能源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显著的,但是边际效益不大,1个单位的能源消费仅能增加0.265867个单位的GDP。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对金砖五国与欧美等发达八国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研究,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和南非能源消费强度收敛的原因展开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产业结构、能源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和技术进步对能源消费强度的下降产生积极影响,而能源结构不利于其进一步的降低。在能源消费强度收敛原因分析中,价格竞争机制和技术进步差异对中国和南非能源消费强度收敛均有显著影响;而产业结构和固定资产投资差异仅对中国能源消费强度收敛影响显著,能源结构差异仅对南非能源消费强度收敛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简单多项式回归方法对1995-2003年陕西省能源消费和产业结构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二者高度相关。因此,需要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在能源消费总量持续增加的情况下,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从而达到能源消费与产业结构二者的和谐发展,推动陕西省整个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是当今引领社会体育消费的潮流,具有较大的潜在社会消费市场.本文采用文献资料、实地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对贵州部分高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动机趋于多元化,体育消费结构不合理,体育消费意识尚未建立,体育消费总体水平较低,经济支付能力有限,而经济基础薄弱和健康理念陈旧是制约贵州大学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文章从理论和计量经济学的角度研究了新疆GDP和能源消费的动态关系,通过对GDP与能源消费格兰杰因果关系的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单向因果关系,经济增长导致能源消费的增加。通过对GDP与能源消费的协整检验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并进行计量分析,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城镇化进程中的生活能源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镇化是未来中国社会变迁的主旋律,也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随着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都将发生较大转变,这必然对能源消费提出更高的要求。研究清楚城镇化率的快速增长对中国生活能源需求产生怎样的影响,以及在城镇化进程中生活能源消费如何增长,对于帮助把握未来生活能源需求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实证分析表明,能源使用成本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居民消费水平和人均生活能源消费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同时,研究还发现城镇化率对生活能源消费的影响具有滞后效应,滞后期为4年左右。考虑城镇化影响的滞后效应及中国城镇化进程,预计中国生活能源消费需求的增长将在2024年左右出现拐点,进入平稳增长期。  相似文献   

8.
能源消费分解是探讨能源消费变动影响因素的一种常用方法.文章介绍了目前研究中较为合理的一种分解方法---对数平均D氏指数法,借助这一方法对红河州能源消费情况进行分解分析,探讨产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内效率提高对能源消费和总体单位能耗的影响.根据测算结果,笔者认为产业内能源效率的提高是我国能源节约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建议政府构建"能源分解指数体系"作为制定能源政策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能源消费对我国经济健康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越来越重要,目前国内对能源消费研究采取的方法大多是时间序列或截面数据分析,很少用空间计量方法,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更是缺乏。本文使用2002-2006年各省域地区的面板数据,引进空间因素,采取空间面板数据分析方法,结果发现经济增长是影响区域能源消费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能源利用效率因素也是不容忽视的,然而能源价格因素显著为正,并未对能源消费起到应有的调节作用,说明中国政府对能源市场干预比较频繁,不能准确反映市场信息。因此,本文认为,政府在制定能源消费政策时有必要考虑空间作用对区域能源消费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煤炭资源的新型利用方法——水煤浆技术□青渝(贵州水城矿务局一中)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远远超过石油),50年代以前曾是世界上的主要能源;现今仍在我国能源消费中起着主导作用,占75%以上。但传统的使用方法具有灰渣多、污染大、运输困难、燃烧发热率不高等缺点,...  相似文献   

11.
畸形的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导致了我国近几年严重的以石油、煤、电、水等为主的能源危机,从而严重影响了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经济手段和法律、行政手段.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能源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转变消费模式、杜绝公务浪费、构建节约型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2.
中国能源强度变动的指数分解研究:1980-2007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能源消耗激增对中国环境的破坏性不断加剧,因此通过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实证结果表明,煤炭是我国能源消费的支柱,煤炭强度改进的幅度低于石油强度改进幅度,强度效应主导了中国煤炭强度和石油强度的变动趋势。由于二元经济结构转换特征的作用,结构效应无法从整体上对煤炭强度和石油强度改进产生积极影响。1980-2007年强度效应对二者强度改进的贡献分别为127.4%和108%。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业部门煤炭强度和石油强度的改进是我国能源效率提升的主因。有鉴于此,应该对工业部门的节能技术进步给予倾斜性的制度安排;协调电价与煤价的关系,加速煤炭领域的市场化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市场对资源的优化配置作用。  相似文献   

13.
Reducing greenhouse gases (RHG) is going on actively in the international movement. In the field of architecture, RHG is an inevitable work. To establish a plan for RHG, firstly we need to reduce energy consumption. Greenhouse gas generated by energy consumption is the main cause of global warming. For this we should know that how much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we use. The research targets of this study are commercial buildings with various businesses. Their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was analyzed by business units rather than buildings. Each business was divided into 13 sectors according to industrial classification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was analyzed for each industry. For commercial buildings,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s done by the private sector and construction management is an autonomy system in private instead of an 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 In this study, we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characteristics according to collected data, analyze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with atmospheric temperature through SPSS, and developed an electricity prediction model.  相似文献   

14.
讨论了我国用电量及其影响因素问题。取国内生产总值(GDP)、人口总数和原煤产量3个变量作为解释变量,分析它们对用电总量的影响程度。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F检验,得出这3个自变量与用电量有显著线性关系,通过t检验,得出人口总数对用电量没有显著性影响,并通过回归诊断,得出线性回归方程,(2)预测了国家2012~2016年的用电量分别为26533.66亿千瓦时,28914.31亿千瓦时,31083.88亿千瓦时,33157.45亿千瓦时,35054.74亿千瓦时,这些研究结果为我国电力建设和社会发展规划提供了定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低碳经济与低碳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16.
太阳能热水器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环保、安全且方便,采用STC12C5A32AD单片机为主控芯片设计了一个太阳能热水器控制系统,包括水位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电磁阀、泵及电加热管驱动、按键、LCD12864显示、声光报警等硬件电路,并通过软件编程实现了太阳能热水器控制器的主要功能。该系统实现简单,使用方便,并充分利用了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以大大节约煤、电等能源消耗。  相似文献   

17.
在描述江苏1995-2016年居民生活能源消费趋势及其结构的时间演变轨迹基础上,采用LMDI模型对该时期能源消费量增长因素展开指数分解;且重点考察城乡的不同。研究发现,生活能源消费总量在平稳波动中上升,城乡间差距总体扩大,呈现出城镇“石油、电力与天然气”三足鼎立、农村以电力为主导的消费格局。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城乡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增加的第一主因、消费倾向位居第四、能源消费结构作用极小;而人口规模和能源消费强度的影响程度和方向均不同。这五因素的影响效应在正负方向与数值大小上,不同时期存在差异。这些实证结果为控制江苏居民生活能源消费快速增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8.
As China’s energy intensity fluctuated in recent years, it is necessary to examine whether this fluctuation happened at a regional level. This paper establishes a decomposition model by using the structural decomposition analysis (SDA) method at a regional level. Then this model is employed to empirically analyze the changes of Beijing’s energy intensity. The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during 2002-2010, except petroleum, the energy intensity decreased and the changes were mostly attributed to the technology changes, while the final use variation actually increased the energy intensity; comparing different periods of 2002-2010, the decline rates of energy intensity for coal and hydropower were decreasing, resulting from the production technology being more energy-intensive than before; the energy intensity changes of petroleum firstly increased substantially and then decreased moderately.  相似文献   

19.
South Korea is an energy-guzzling country.Economic reasons in the country force its households to save more energy.Household energy consumption in South Korea has grown slow compared to other sectors a...  相似文献   

20.
将煤炭、焦炭、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天然气8类能源作为主要的指标,对唐山市1995-2014年能源消费和碳排放状况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测算了唐山市碳排放量与人口总数、城镇化率、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能源强度、能源结构6个影响因素间的关联度,然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从倡导低碳生活、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技术、调整能源结构方面提出了唐山市降低碳排放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