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诺沃克类病毒感染 诺沃克类病毒(以下简称为“诺病毒”)为一组病原体的总称,包括诺沃克病毒、雪山病毒和夏威夷病毒(均以发现地命名)等,它们均引发肠胃炎。肠胃炎是一种胃和肠道的炎症,有时被称为“胃流感”,其实名不副实,因为它与流行性感冒(比如甲型流感)无关,后者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2.
经输血传播病毒感染的实验室检测及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输血治疗是临床医学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和其他许多临床治疗措施一样,输血除能治疗疾病外,也可能引起病人一些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特别常见的是输血传播病原体的危险,如病毒、细菌、螺旋体等等。输血所致病毒感染一直是国内外血界所关注的。为了保证输血安全,特别是防止经输血传播病毒,各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血液检测病毒标志物对保证输血安全起了重要的作用。近10年来,各国对献血者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进行了免疫筛查,使经输血传播的病毒感染率有了…  相似文献   

3.
巨病毒分离毒株来自英国Bradford的一个冷却塔。最初因其大小(是已知最大病毒的三倍大,而且大于很多细菌),该病毒被误认为一种细菌,它是在名为”Acanthamoeba polyphaga”的原生动物中发现的。当它被识别为一种病毒时,它被称之为一种模仿病毒(mimivirus.因其与细菌相似而得名)正式称谓为APMV。现在,一种新的、甚至更大的APMV毒株已从巴黎一个水冷却塔中分离出来。  相似文献   

4.
膦甲酸钠(Foscarnetsodium)为非核苷类广谱抗病毒药物。国外首先由Astra公司投放市场,并于1991年9月获美国FDA批准,是FDA最早批准用于治疗爱滋病的抗病毒药物之一,是一种高效低毒的广谱抗病毒新药。膦甲酸钠是一种焦膦酸盐类物质,能抑制病毒的RNA和DNA聚合晚亦能抑制人免疫缺陷病毒(HIV)逆转录酶,对巨细胞病毒,疱疹病毒等病毒有较好的疗效,用于治疗AIDs患者伴发的巨细胞病毒视网膜炎、耐更昔洛韦的全身巨细胞病毒感染及用阿昔洛韦的单纯疱疹病毒和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与齐多夫定、干扰素类有协同作用。目前,临床应用的本品剂型为膦甲酸钠氯化钠注射液,国内只有少数几家药厂生产,厂家有江苏正大天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商品名:可耐)和重庆药友制药有限责任公司(商品名:易可亚)等。本品已临床应用多年,其疗效确切、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艾滋病的传统理论之一是,艾滋病病毒(HIV)攻击人体免疫系统的T细胞(白细胞的一种)并使其消耗殆尽。由此可以知道,艾滋病病毒对人体免疫系统有强大的攻击力。但是,艾滋病病毒是如何把这种攻击力发挥到极致的,却有不同的研究并得出不同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三种百合线状病毒的外壳蛋白抗血清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3对表达引物分别扩增侵染了百合无症病毒(lily symptomless virus,LSV).百合斑驳病毒(lily mottle virus,LMoV)和百合X病毒(lily virus X,LVX)的外壳蛋白基因,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plysS中原核表达。目的蛋白切胶后免疫小鼠制备多克隆抗体。Western blot检测表明3种病毒抗血清分别与目的蛋白起特异性反应.但与阴性对照无反应。3种病毒间无交叉血清学反应。对田间栽种的百合样品间接ELISA检测表明.LMoV和LSV均有发生,但没有检测到LVX。  相似文献   

7.
流行性感冒     
李晨 《金秋科苑》2013,(3):51-52
疾病简介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病毒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属正粘病毒科,系RNA病毒,直径80~120nm,呈球形或丝状。流感病毒可分为甲(A)、乙(B)、丙(C)三型。  相似文献   

8.
《科学中国人》2009,(4):128-128
美国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一种常用于食品和化妆品中的廉价化合物,可以帮助猴子阻断猴免疫缺陷病毒(即猴子版本的艾滋病病毒)的传播。这一发现有望为人类预防艾滋病病毒感染提供新方法。明尼苏达大学研究小组在3月5日出版的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在以雌猴为对象进行的实验中发现,月桂酸单甘油酯(简称GML)可以有效帮助雌猴避免感染猴免疫缺陷病毒(SIV)。  相似文献   

9.
据墨尔本大学5月6日报道,该校微生物与免疫学系(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and Immunology)Ivan Stratov博士与Stephen Kent教授通过采用新技术,分析艾滋病毒(HIV)携带者的血液样品,发现HIV病毒携带者体内的病毒发生变异,  相似文献   

10.
曹蕴虹  刘淑兰 《金秋科苑》2010,(24):158-160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是由黑线姬鼠、大林姬鼠、褐家鼠等携带的汉坦病毒、汉城病毒、普马拉病毒等引起的一组自然疫源性疾病。  相似文献   

11.
ARP病毒在校园网内的传播和解决方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讲解了什么是ARP协议,举例说明了ARP病毒在校园网(局域网内)的入侵原理及过程,感染ARP病毒的计算机的表现特征及其产生的后果。提出了若干的防护措施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RNA沉默是植物抵御病毒侵染的一种防卫机制,病原来源的抗性(pathogen-derived resistance, PDR)被认为是通过RNA沉默起作用的,转化的核酸片段在基因组中的位置,长短和不同排列结构等均影响RNA沉默的效率,用全长马铃薯X病毒(PVX)CP基因构建非翻译的正义,反义和反向重复结构转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岁末,德国混沌电脑俱乐部评出了2010年最超级病毒,Stuxnet病毒获此"殊荣"(与之并列的是Mariposa僵尸网络)。自2010年年中被发现以来,Stuxnet病毒因其设计精妙,疑似被用于攻击伊朗核设施而被各界广泛关注。随着研究的逐渐深入,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斜纹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h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侵染规律,根据SphMNPV中国株(G2)ORF135基因序列设计引物,经PCR扩增,从SpltMNPV日本株(B)基因组中克隆了pif-2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是甜菜夜蛾核型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exigua nucleopolyhedrovirus,SeMNPV)pif-2的同源物,读码框含1278bp,编码425个氨基酸的蛋白质,推定分子量为48.6kD。与其他杆状病毒的同源物比对显示.SpltMNPV-JP-B PIF-2蛋白中14个Cys残基高度保守。联配分析表明,SphMNPV-JP-B pif-2的核苷酸序列与其他13种核型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有较大差异。将pif-2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经IPTG诱导后在大肠杆菌BL21中获得了融合表达,SDS-PAGE分析表明在约69kD处有特异性表达条带,经Western blot验证该蛋白即为融合表达的目的蛋白。  相似文献   

15.
《金秋科苑》2010,(19):13-13
据美国物理学家组织网9月20日(北京时间)报道,美国拉特格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变异的艾滋病病毒HIV-1能够抵抗AZT(叠氮胸苷或齐多夫定,一种广泛用于治疗艾滋病的防护药物),并在原子水平揭示了变异病毒的抗药机理。  相似文献   

16.
刘伟侠  陈集双 《科技通报》2009,25(6):779-783
在自然感病的蚕豆中检测到2条主要dsRNA条带(dsRNA1和dsRNA2),采用改进的单引物扩增法(modified single primer amplification technique,M-SPAT)获得其全长cDNA,克隆测序后,与GenBank中的已知序列进行分析比对,结果显示:它们编码的蛋白分别与已经报道的野豌豆潜隐病毒(Vicia crypticvirus,VCV)的复制酶(RNA-dependent RNAploymerase,RdRp)和外壳蛋白(capsid protein,CP)的相似度分别为99%和100%。序列进化树分析进一步表明:dsRNA1与dsRNA2组成野豌豆潜隐病毒中国分离物的基因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5):465-465
生物物理所感染免疫中心唐宏研究员和傅阳心教授课题组。近期在他们率先提出的“天然免疫反应需要T细胞参与”的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新生小鼠病毒性肝炎的研究发现,相对于成年鼠,注射革兰氏阴性菌脂多糖(LPS)、模拟病毒核酸的合成RNA(polyIC)以及肝炎病毒感染激活天然免疫系统后,新生鼠产生更强烈的炎症反应,而这种过激的炎症反应正是导致新生鼠死亡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8.
《百科知识》2011,(23):11-11
中国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结果提示,泪腺和泪液相关的组织、器官很可能成为艾滋病病毒(HIV)的新“据点”,HIV极可能通过泪液发生传染。这是国际上首个针对艾滋病患者泪液中HIV病毒载量进行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盛晔  胡兆丽  王文兵  李新平  朱江 《科技通报》2007,23(3):372-377,381
从斜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Spodoptera litura multicapsid nucleopolyhedrovirus,SpltMNPV)日本株(C3)基因组中克隆了ie0基因。核苷酸序列分析表明,该克隆片断涵盖了864 bp的读码框及5′端启动子区475 bp和3′端终止区90 bp的序列。氨基酸序列分析显示,在SpltMNPV IE0蛋白N-端23~47位以及111~126位富含酸性氨基酸和疏水性氨基酸残基,C′端第225~271位具有典型的CX2CX14CCX4CX2CX15CX2C双锌指基序,该结构在所比较的9个昆虫杆状病毒IE0蛋白中是十分保守的。联配分析表明,SpltMNPV日本株(C3)的核苷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其他9种核多角体病毒的同源性有较大差异。以ie0基因为基础绘制的杆状病毒分子进化树将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ombyx mori Nu-cleopolyhedrovirus,BmNPV)与苜蓿银纹夜蛾核多角体病毒(Autographa californica multicapcid nucle-opolyhedrovirus,AcMNPV)归到同一分枝,这与以p10、gp37和egt基因为基础绘制的杆状病毒分子进化树结果一致。并进行了大肠杆菌表达和Western Blotting分析。  相似文献   

20.
组织培养阶段植物细胞中的病毒含量较低,难以用常规方法进行可靠检测。本研究采用DAS-ELISA、RT-PCR和核酸杂交三种方法对不同来源的12个三叶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组培苗样品中的黄瓜花叶病毒(Cucumber mosaic virus,CMV)和大豆花叶病毒(Soybean mosaic virus,SMV)进行比较检测。结果显示:经DAS-ELISA检测,4个样品携带CMV,4个样品携带SMV,1个样品同时携带2种病毒;经RT-PCR检测。5个样品携带CMV,6个样品携带SMV,1个样品同时携带2种病毒;经核酸杂交检测验证,其结果与RT-PCR的检测结果一致。可见,对于三叶半夏组培苗,DAS-ELISA检测灵敏度不够高,需用灵敏度更高和特异性更强的核酸杂交方法来对其进行病毒检测,确保检测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