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考试周刊》2016,(11):20-21
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中国文化输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几年慕课大规模兴起的背景下,慕课以其开放性、大规模的特点为中医文化的传播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以此为契机,拓宽中医文化的传播渠道,加快中医文化的全球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之后,慕课迅速风靡全球,很多国家从政府层面到教育机构都大力投入到了慕课的建设之中。在国内,建设慕课"金课"于2018年8月写入教育部文件。在这样的慕课时代背景下,以"微课"为载体,翻转课堂为手段对翻译教学进行有意义的改革刻不容缓。文章以兰州城市学院国际文化翻译学院《初级笔译》的慕课建设为例,旨在为翻译类课程的翻转和慕课化改革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2012年被称为"慕课元年",之后,慕课迅速风靡全球,很多国家从政府层面到教育机构都大力投入到了慕课的建设之中。在国内,建设慕课"金课"于2018年8月写入教育部文件。在这样的慕课时代背景下,以"微课"为载体,翻转课堂为手段对翻译教学进行有意义的改革刻不容缓。文章以兰州城市学院国际文化翻译学院《初级笔译》的慕课建设为例,旨在为翻译类课程的翻转和慕课化改革和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做好慕课,是淘汰"水课"、打造"金课"的重要抓手之一.在后慕课时代,高校慕课建设必将遵循倡导名校名师名课上线,提升在线课程层次;突破传统专业与学科限制,探索跨学科课程建设;优化在线课程设计,提升在线课程质量的改进思路.政府、高校及从事多媒体及网络服务的社会机构实现跨机构合作,有助于推动线上"金课"项目实施.通过新技术的应用,包括:基于学习分析技术,打造远程自主学习"金课";基于混合现实技术,打造虚拟仿真"金课";基于自适应学习技术,打造个性化学习"金课",有助于构建"智能+"课程文化生态.  相似文献   

5.
"慕课"以其受众多、规模大、开放性等特点,给传统高校教育带来了强烈冲击和深远影响。本文在概述国外慕课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高校推广慕课教学应注意的问题,以供国内高校推广慕课教学借鉴。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一些教学模式被创新出来,其中慕课是较为常见的,它的出现,极大拓宽了教育领域的落实范畴,并广泛应用到高职英语教学中。本文根据慕课教育模式的概述,分析并思考在慕课背景下高职英语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传播更为稠密、快速、扁平的信息化时代,"慕课"作为微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新型教学方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迅速的发展。将其应用于实验教学中,不仅是在继承传统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资源,而且有利于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和推动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以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为例,介绍了"慕课"教学方法的特色,以及"慕课"教学方法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考试周刊》2017,(52):2-3
"慕课"是互联网新时代下发展出来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文章从各个方面探讨"慕课"对学生自学能力的引领作用,对"慕课"的实质、特征、教学法进行分析,指导学生如何利用"慕课"进行自我学习,并结合俄语学科对"慕课"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提出一些建议与经验。  相似文献   

9.
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包含慕课教学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效果、教学资源以及教学技术五个一级指标,慕课提供组织、慕课主讲人、慕课团队组成等十四个二级指标的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使用层次分析法软件计算指标体系的权重,创建慕课质量模糊评价模型并用此模型测试《信息检索》课程的质量情况。以期将构建的慕课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具体慕课课程的质量做出评价,提高慕课质量,促进慕课学习者的知识内化。  相似文献   

10.
"慕课"已成为世界范围内高等教育教学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面对"慕课"时代背景,我校《温病学》课程最早启动慕课试点建设,在非中医专业作为选修课运行,给学生学习带来了全新的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提高了教学质量,本文介绍了《温病学》慕课教学实践经验,介绍了慕课应用中学生学习状态变化,教师教学理念变化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等体会,进一步阐述了在非中医学专业学生中慕课开展,对推广中医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大学一直是作为慕课运动的主力军和引领者存在,但在具体的建设和应用过程中,不同的大学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大学慕课种类繁多,从基本教学功能可以区分为专业课程类慕课、基础课程类慕课和通识课程类慕课。根据教学研究型大学的架构分析和概念界定可以了解其独特的教学特征,相应地反映出对于慕课的特殊需求。在此基础上,可以明确教学研究型大学慕课建设的目标定位,即主要致力于建设优势品牌慕课、专业紧缺慕课、技术创新慕课和校本特色慕课。同时,教学研究型大学需要从学校层面明确慕课应用的态度,从教师层面加强慕课应用的认识,从学生层面了解慕课应用的需求,从教学层面形成慕课应用的策略,从而构建科学有效的慕课应用体系。  相似文献   

12.
世界范围内"慕课"来袭,中小学应该从中学习什么,怎么学?本文立足于本土文化,以批判借鉴和创新的视角,重点阐述慕课的多维教育价值和功能,为推动我国中小学形成正确的慕课学习观、掌握合理的学习路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便于理解慕课(MOOC)对高等教育的影响,本文区别"小慕课"与"大慕课"的含义。前者,指在Coursera或者ed X、学堂在线、中国大学MOOC等开放平台上提供出来的那一门门课程,其特征至少包括讲课视频、习题作业、测试考试、论坛互动等元素。后者,指小慕课的实现技术,以及不断发展这类技术,并以这类技术推动在线教育活动的理念与实践,包括小慕课,也包括SPOC等在线教学实践。本文认为,从中短期看,对中国高等教育产生主要影响的将是慕课技术广泛融入校园教学活动,在这个过程中,会涌现大量小慕课,从而有可能对国家高等教育的业态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其中一个方向,就是低成本地实现一种有质量的全民义务基本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4.
慕课的兴起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学冲击巨大。慕课对新闻传播专业的教师在知识积累的层面上、在教师的传播能力上形成挑战;对传统的新闻传播教育的精英教学理念也构成冲击;对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知识积累构成挑战。但传统的新闻传播教学方法仍然有其优势,具体表现为:慕课不能取代传统教学中师生的人际交流及其所引发的教学效果;慕课不能取代新闻传播专业传统教学课程中的实践课程。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慕课的兴起和发展不断挑战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本着受众群体庞大、资源广泛、学习时间灵活等优势,慕课受到各大高校的青睐和重视。以跨文化交际慕课为例,在了解跨文化交际慕课现状的前提下,深入讨论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慕课中导入和渗透的必要性。对导入的中国文化内容做细致分类和划分,重新定位中国文化在跨文化交际慕课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6.
"慕课"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和学习模式,是对当前教育的新挑战。本文通过搜索、分析、比较国内"慕课"平台针灸学相关课程的现况,探讨了"慕课"对中医针灸学的影响,提出了利用"慕课"平台进行针灸学相关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路。  相似文献   

17.
许欢 《宜宾学院学报》2014,14(7):109-112
"慕课"即"大规模在线开发课程",具有大规模、开放、在线和自组织四大鲜明特点,在短短几年时间里风靡全球,成为研究热点。面对"慕课"浪潮,我国教育在其本土化过程中面临诸如辍学率高、完成率低、评价标准难以统一等现实挑战与困难。加强学习服务支持、拓展多元评价标准体系、建设在线班级学习文化等方式是应对当前"慕课"现实问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8.
"慕课"教学模式的出现,给现代教学理念与课堂文化形态注入了活力与挑战。面对理工科课堂的大量公式推导与理论讲述,学生表现出听讲后脑海中有效信息量有限、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主动性。引入"慕课"教育后,更多与更生动的知识被学生主动地"课前"学习,"课上"则进行"应用"、"分析"、"评价"、"创新"的更深层次教学。通过课上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展,让抽象理论实物化,也鼓励了学生学"慕课"的主动性。理工科研究生的实例教学表明:理工类课堂采用"慕课"后,具有了"开放"、"民主"、"创新"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9.
"慕课"教学模式的迅猛发展挑战了传统大学文化建设体系,弱化了教学过程中人文精神的贯彻,冲击了大学文化生态的稳定性和传承途径。从大学文化的积淀和继承、大学功能的强化和外延、大学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以及教育全球化的融入来看,"慕课"又对大学文化赋予了新的内涵。为了应对"慕课"对大学文化建设的挑战,应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以构建在线文化为抓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20.
慕课是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所诞生的新事物。文章在介绍慕课产生、国内外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对其存在的优缺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对慕课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思考,阐述了应根据教学情况灵活使用慕课教学的建议,提出了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