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戴雪琴 《教师》2011,(31):72-74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教师指名一位学生作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唉!”有的嘴里嚷着“又不请我!”便不再听课:有的迫不及待地马上与别的同学交流.根本不听发言同学在讲什么;还有的同学呢,发言的同学还没有讲完,就一边高高地举起了手,一边大声喊:“老师,我来.我来……”有的同学在课堂上整个处于游离状态,老师或者发言的同学讲得眉飞色舞,津津有味,  相似文献   

2.
在一次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中,杨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什么数加上3后小于6?”坐在前面的黄勇最先举手,他说:“2.”话音刚落,旁边的李伟急切地答道:“1和0.”李伟刚讲完,女同学陈浩霞就举起了手,说:“除了0、1、2外,还有-14、-2、-3等等”经陈洁霞同学这么一讲.班上可热闹了,有不少同学试图说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所有的数,可怎么说也说不完.最后还是科代表张健强同学站起来答道:“所有小于3的效加上3后小于6.”杨老师点了点头,表扬了张健强同学回答问题的完整性和概括性.他还说,上面这个问题,实际上就是求不等式x+3<6…  相似文献   

3.
“同学们都举起了手,唯独我没举,但我知道该怎么回答。看到同学们一个接一个地回答,答得既通顺又响亮,我也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我那颤抖的手。可是举到半空又停了下来,我担心我会说错。老师看到了,用信任的目光看着我,好像在对我说:‘张明,大胆一点,答错了也没关系。’于是,我又慢慢地举起了手。当我还没举稳时,老师就表扬了我:‘好样的,张明同学举手发言了。’  相似文献   

4.
曾在杂志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那是在教学《做一片美的叶子》一课时,我组织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轮读到第二段,班上一个平时不太举手的学生高高地举起了手,嘴里还不停地喊:"老师,我!老师,我!"我微笑着向他点了点头、他站起来,清了清嗓子,开始朗读.他感情充沛,在轻重缓急、抑扬顿挫的朗读中把文章所表达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同学的热烈掌声,我也高兴地鼓起掌来.我想他一定理解了课文,想借机激发他的学习兴趣,就笑着问他:"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他一改刚才信心十足的模样,畏畏缩缩地说:"讲……讲……"他一脸茫然,像做错了事似的低头拨弄手中的书.  相似文献   

5.
平时上课,每当老师提出问题,总是有学生高高地举起小手,老师自然而然地请他们回答问题,答对了就出示下一个问题,答错了再请别的学生说。在此过程中,老师不经意间忽视了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他们到底是怎么想的?遇到了什么问题?针对这个问题,我进行了一次尝试。在一节复习课上,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比23大,比43小的分数有无穷多个,请写出3个。题目一出,大家眉头紧锁,稍停片刻,有6个学生举起了手。全班有44人,举手的太少了。于是我改变了策略,说:“看来这道题比较难,大家遇到了困难。都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说说吗?”一个学生说:“我想先把这两个分…  相似文献   

6.
一位新来的老师向学生提一个问题,发现班上每个同学都举起了左手,老师点了一个男生,结果这个男生一个字儿也答不上来。下课后,老师把男生叫到办公室,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男孩哭着说:“老师,别人都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这位老师内心受到极大的震撼,于是私下里告诉这个男孩,下次提问如果会答就举左手,  相似文献   

7.
休闲广场     
本班笑料孙森/青岛一我班语文老师提问有个习惯,就是总爱叫那些不举手的同学。可这次,老师却偏偏叫了一个举手很高的同学:“请你来回答这个问题。”“老师,我不知道。”“不知道你举手于什么?”“我以为举了手您就不会叫我了。”二数学老师讲完课后对同学们说:“本课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大胆提问。”同学们没有反应。‘’这堂课内容既多又深,不好理解,希同学们大胆提出问题来。”这时,有个男生站起来,不好意思地对老师说:“老师,能不能把课重新再讲一遍。”三今日大扫除。卫生班长为使同学们尽快分配到任务,而不致于出现混乱…  相似文献   

8.
“张老师,记得上三年级时,您调到我们学校,任我们的数学课老师。当时,我的数学成绩很差,很不喜欢上数学课。有一次,在课堂上,您提出了一个问题,很多同学都举起了手。实际上我也会,想回答可又不敢举手,便把头伏在桌子上。您好像猜透了我的心思,于是便叫了我。当我慢慢地站起来,看着全班同学那几十双齐刷刷的眼睛望着我时,有些不知所措。这时,我看到站在讲台上的您,那充满期待、充满信任、充满鼓励的目光像是在说:‘勇敢点,别害怕,老师相信你。 '  相似文献   

9.
一个学习成绩最差的学生举起了左手要求回答老师提的问题。可是当老师问到他时,他却答 不上来。感到奇怪的老师后来问他为什么不会也举手时,这个学生哭着说:“老师,别人都 会,如果我不举手,别人会笑话我。”老师由此感到了学生有一颗强烈的自尊心。他私下里 告诉这个学生,下次提问时,如果会答就举左手,不会就高举右手。此后,每看到他举左手 ,老师都努力给他机会让他答,举右手时则从不让他站起来。一段时间后,这个学生变得开 朗了,学习成绩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
一字之师     
前不久,在我们学习《夏明翰英勇就义》这篇课文时,徐老师说:“我们无论遇到怎样的挫折,都要向夏明翰学习,决不能放弃自己对理想和真理的追求。”我一听,不对呀,“挫折”的“挫”应该读“cuò”,老师读成了“挫(cuō)折”。难道是我听错了?徐老师的普通话可标准了,他怎么可能读错呢?当老师第二次说到“挫折”时,我听清楚了,他的确念的是“挫(cuō)折”。我将手高高举起,同桌不满地看了我一眼,好像在说:“大家上课好好的,你捣什么乱!”老师一时没发现举手的我,我的手还是固执地高举着,就像大海上的一叶孤帆。老师终于看到了,微笑着问:“你有什…  相似文献   

11.
下课后,明明嗔怪道:“亮亮,老师又没叫你回答问题,你怎么举手呢?真是多此一举。”亮亮解释说:“我想举一反三。”明明奇怪地问:“你这话什么意思?”亮亮说:“因为已有三个同学举手了,我想举手把他们‘反’下去。”“那你怎么又把手放下来了呢?”“我举了好半天,老师也不喊我,我的手都举酸了,举不胜举了。”“看来你这一举还蛮举足轻重的嘛!”“我可没举‘足’,脚怎么能举呢?”亮亮反驳说。明明笑着说:“你一定听过‘举国上下’这个词,‘国’都能举,何况是脚呢?”这时,灿灿正好走来,听到他俩的谈话,感到好笑,就说:…  相似文献   

12.
感谢左手     
小学三年级时,我转学到一所重点小学,老师讲课的内容中有很多是我听不懂的。上课时,老师提问,别的同学都高高地举起右手,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我却往往连老师问的是什么都没搞懂,更不要说回答了,所以,我不敢举手,但这常常会招来同学们鄙夷的目光。于是,出于虚荣心,尽管不会,我也违心地举起了手。开始时,我侥幸没有被老师点到,可后来还是露了馅儿。那是一堂数学课,上课的是刚调来的一位姓高的女老师。高老师提问,我习惯性地  相似文献   

13.
弯弯的月亮     
星子的老师是刚从师范学校毕业的,年轻漂亮,很招星子和同学的喜欢。一天,老师在课堂上向同学们提问:“同学们,你们想一想,弯弯的月亮像什么?”学生们几乎是异口同声地回答:“像———小———船———”年轻的老师听了同学们的回答后,高兴地说:“好,同学们的回答很正确。”这时,坐在前排的星子举起了手,可是老师没有发现,星子就仍举着手,还喊了一句:“老师!”老师听见后,说:“星子同学,有什么问题请讲。”星子站起来,眨动着那双亮晶晶的大眼睛,说:“老师,我看弯弯的月亮像豆角。”老师听完星子的话,一脸的不高兴,…  相似文献   

14.
任可 《贵州教育》2013,(14):46-46
平时上课时,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举手,然后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请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答对了就出示下一个问题,答错了再请别的同学说。在这不经意间,我们忽视了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我们不清楚他们怎么想、遇到了什么困难。在一节练习课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比2/3大、比3/4小的分数有无数个,请写出3个。题目一出,大家眉头紧锁,停顿一分钟过后,只有四、五个同学举起了手。可我不再请这些举手的同学说自己的想法,而是转换策略,说:"看来这道题同学们困难很大,你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说说吗?几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举手了。生1:我想先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小数,  相似文献   

15.
大凡教低年级的老师都知道,课堂上当老师提出一个问题时,一部分儿童明明不会回答,但看到别的同学举了手,自己也忙举起小手。他们果真被提问到,那是可以想见的。碰到这种情况,怎样处理才好呢?我在实习期间,是这样做的: 一般地,我尽量避免让这些同学起来回答问题。由于心理因素,这些儿童举手有共同特点:手举得低低的,头不敢扬起来。因此,我很少提问他们。偶而提到他们,造成“卡壳”,我也从不发火,而是说:“××小朋友刚才想好了,一下忘记了,请先坐下,注意听别的小朋友回答……”这个孩子会立刻平静下来,并注意听别的孩子的回答。课后,我再通过单独谈话,要求他们以后做到: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没有想好时不举手;想好了再举  相似文献   

16.
特殊的奖励     
吴秋玉 《湖南教育》2005,(15):15-15
下课铃响了,彭老师说:“明天我班要抽部分同学参加全州小学语文电化教学比赛。我知道同学们都想参加,可是名额有限。同学们都很优秀。真不知道该怎么选。这样吧,根据刚才课堂上同学的表现,老师来点名,也可以自己报名。”话刚说完,一只只手高高举起,都盼望着老师能选上自己。“老师,老师,让我去!”坐在第一桌的逸彬同学急得站了起来。彭老师用手抚摸着他的头说:“你是这节课最先发言的同学.是最勇敢的孩子。请你先坐下。”同学们期待的目光投向老师。  相似文献   

17.
《开国大典》一文很难读,老师叫有一定朗读能力的席晓璐来读,读完后让我们提提意见。程大江给席晓璐提了意见,但他也不能用自己的感情读出来。于是,老师微笑着问:“哪位同学能把这段话有感情地读出来?”过了半晌也没人敢举手,教室里鸦雀无声。我用心试着读了一下,感觉挺不错,但就是没勇气举手。我内心矛盾极了,怕读不好,怕难堪,怕失面子。我想象着同学们嘲笑我的情景,顿时觉得浑身不舒服,脸都发热。我以推眼镜为掩饰,把手举起又放下,放下又举起……反反复复不知如何是好。这时,老师似乎发现了我,故意说:“同学们,今天怎…  相似文献   

18.
举手     
人人都会举手,人人都举过手。举手,从我们上幼儿园时就学会了。那时候,我们很天真、很纯洁,对举手没想得那么多。老师提问的声音刚落,一双双白嫩嫩的小手就像春天的竹笋一样齐刷刷地举起来,弄得老师眼花缭乱,不知点谁好。于是,有的同学便站起来,还有的同学用胳膊肘把课桌敲得震天响,希望老师能注意自己;而有幸被点中的同学则神气十足地回答问题,好像吃了蜜一样,心里甜滋滋的;没有被点中的同学也不气馁,耐心地等待着下一次机会。  相似文献   

19.
一天,听初一的语文公开课《看云识天气》,看到有老师来听课,孩子们显得兴奋而激动。当同学们认真地朗读完课文后,教师提问道:“文中提到了哪几种看云识天气的方法?请同学们举手回答。”很多孩子都迅速地举起了手。“好,现在我就抽一位同学起来回答,其它的同学仔细听,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位同  相似文献   

20.
有个学习不太好的学生,上课特别爱举手,有时老师的问题还没有说完,他就把手高高举起,可叫他起来回答,他又答不上来。课后老师找他聊天,问他原因。“同学总笑我成绩不好,说我笨,我不服气,所以老师提问我总举手,想让大家看看,证明我不笨,可实际上我不会。”学生对老师实话实说。老师表扬了他的积极性,并且跟他订下“君子协议”:“以后老师再提问的时候,如果真会回答,你举左手,不会,你举右手。”老师心里有了底,以后上课就抓住这名学生举左手的机会,让他回答问题,并经常表扬他。从那以后,这个学生在学习上变得很有起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