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如何完善劳教制度废止后相应的法律制度,是摆在当前迫在眉睫的重要工作。"保障人权"是后劳教时代矫正制度的核心要素,而"完善司法制度"则是后劳教时代矫正制度的有效手段。要真正做到保障人权、完善司法制度,则需要构建以注重程序正当为原则,以信息公开为手段和保障的违法行为矫治制度,从立法、司法到执法每一道程序都以公开对接民意,从而促进我国人权司法保障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劳教制度在维护社会稳定、预防和减少犯罪等方面发挥过一定的作用,其存在具有历史和现实的合理性.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劳教制度作为一种违背法治理念、缺乏法理基础、损害公平正义的强制性教育改造的行政措施,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诟病和非议,其政策调整的必要性与紧迫性已经不言而喻.  相似文献   

3.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废止劳动教养制度,完善对违法犯罪行为的惩治和矫正法律制度,建立健全社区矫正制度。这意味着在我国已存在50多年的劳动教养制度将寿终正寝。劳教制度历经半个多世纪,近年来因其法律依据不足且违反宪法和上位法,有违罪罚相当和程序正当等法治原则,且在实践中被广泛、严重滥用,劳教措施侵犯人权的问题成为众矢之的,其存废或改革的讨论不断。终于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出"好声音":这项颇受争议的制度废除了,劳教制度终于成为历史当中的一页。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劳教制度产生于特定的历史条件下,但在现代却出现了很多问题,急需改革。学术界对改革的观点大致可分为行政处罚类和刑罚处罚类,作者认为这两种都不够完善,提出建立司法矫治改革劳教制度。  相似文献   

5.
开放级劳教人员是在劳教人员管理体制改革大环境下实行的一种管理模式的劳教人员。开放式管理是在劳教工作人民警察指导下,以劳教人员自我管理为主,所内与所外相结合的自律型的执行方式。所谓劳动教养社区矫治制度是指将符合条件的劳教人员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矫正劳教人员的恶习,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充分开发我国"党际监督"的政治资源,对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政党制度是极其必要的.它不仅是中国政党制度的内在要求,也是20世纪末"世界政党危机"给予执政党的警示,更是回应当今国际国内经济政治发展新形势严峻挑战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随着劳教制度的废止,司法行政机关执行的强制戒毒依然存在,它推行的基本是劳教模式,其对象是吸毒成瘾者,而不是罪犯,所以,劳教戒毒模式将成为人权保护讨论的热点。尽管新的禁毒法确立了新的禁毒工作理念,但强制隔离戒毒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公安强制戒毒所发挥不了戒毒功能,公安和司法分段执行强制隔离戒毒造成资源浪费,戒毒评估由戒毒机构进行会造成不公,戒毒场所还没有脱离劳教模式,等等。结合劳教制度废止这一背景,借鉴境外强制隔离戒毒经验,提出如下对策:撤销公安机关的强制戒毒所,完善戒毒场所的医疗条件和各项设施,建立由第三方进行的成瘾认定和戒毒评估机构。  相似文献   

8.
诉讼制度作为一项基本的法律制度,是历代统治者在不断总结司法实践的基础上所形成的积淀与结晶。中国古代灿烂的诉讼文化今天作为一种法律渊源,其中诸多法律制度已经在或潜在地影响着我们当今的诉讼制度。它值得我们去科学地挖掘,对之扬长避短。  相似文献   

9.
在对“劳教结合”与“教劳结合”作了必要的范畴辨证的基础上,本文对刘少奇同志提出的“两种教育制度,两种劳动制度”进行了新的审视,认为它实质上是“劳教结合”与“教劳结合”的有机统一,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生产劳动与教育关系的理论有着精神上的高度契合性;最后指出并评析了它的历史合理性与现实指导性。  相似文献   

10.
政治宣誓制度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的发展体现了人类对民主制度的确认。中国建立政治宣誓制度的时机已经成熟,应以十六大精神为指针,建立与完善政治宣誓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努力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第一个师范教育体制是在日本师范教育制度输入的基础上,结合清末民初的基础教育实际建立起来的,称"日本模式"。"日本模式"跨越了清末、民初两个社会形态,以制度的全面输入始,经历了制度建立与体制的不断调试的过程。其核心特征是:以定向培养模式为核心;以教师任用制度和检定制度为保障;以自成一体的封闭式教育体制为重要特色。作为中国师范教育史上一个重要形态,"日本模式"未能取得如期效果旋即淹没在教育史的长河中,但其建设历程中的经验和教训对当今教师教育制度建设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均GDP突破3 000美元就是标志。这时社会往往会对传统文化提出复兴的要求,这是时代对传统文化之客家文化的呼唤。当今,反腐败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等已呼之欲出。实践精神要求我们研究传统客家文化,提取其"廉洁文化"的精华。"文化反腐"是逻辑在先,而文化又是"制度之母",由此从文化到制度,是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演进路径,也是"反腐败"制度化的结果。这帮助了客家文化应对时代挑战,并同时焕发客家文化在新时代的活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浙江大学的本科导师制度思想渊源及实施背景作了讨论,该制度是西方大学导师制度和中国传统书院教学管理思想的综合与创新性应用,它对于浙江大学"求是"精神的发扬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除了精良的师资队伍外,竺可桢校长人格教育和知识教育并重的教育理念,以及浙江大学"求是"精神的确立是其导师制度实行取得巨大成功的重要条件。浙江大学本科导师制度对当今高校该制度的运作具有深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就业问题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一个普遍难题。就业问题作为经济运行的产物,已经成为当今中国社会一个敏感而棘手的社会问题。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经济水平较低的发展中国家,全球化浪潮和经济体制改革提高了经济与生产效率,但同时也迫使部分劳动力失去原先的就业机会。在转型期的中国,由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经济主体回归于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释放出大量冗员,使隐形失业显形化;加之中国经济活动人口总量相对于自然资源和资本的过剩以及被称为"创造性摧毁"的经济结构调整加剧了失业,使得我国就业问题凸现。如何有效地缓解失业、促进劳动力就业成为我国无法回避的紧迫课题。本文就是想探索在中国创建一种新的制度来解决这一棘手问题。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今中国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背景下, "和谐"、 "人文"、 "民主"等一些人本位的字眼已经成为整个社会追求的"时髦"字眼.但今天在教育发展的理念中冠以这些名词,并不是简单地赶时髦,而是要在新形势下,正确地审视我们的教育和我们的教育评价制度,真正实现教育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实践存在论美学"的缺陷在哪?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中国当代的美学格局中,"实践本体论美学"、"实践存在论美学"是近年比较活跃的一个流派.它在学界的影响和在教材上的反映,都是明显的.在当今多元共生的学术条件下,作为一种推进性和探索性的研究,它的存在本是极为正常的.  相似文献   

17.
“公共领域”虽然是西方学者分析西方社会结构的理论话语,但它的现实指涉在当今中国也已经是一种现实性的社会存在.因此,它在当今中国也应该具有“跨文化”的普适性.从当今中国的政治建设来看,社会公共领域通过提供政治参与主体的合法性和法规政策制定过程程序的合法性,壮大了中国政治权威的合法性基础,从而促进了中国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的民族团结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习近平在其治国理政的实践中,对民族团结工作高度重视,形成了既针对民族发展现状又结合当今时代发展特点的民族团结思想。它的主要内涵包括实现中国梦的主要目标、"五个认同"的思想基础、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重要途径、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等方面。其思想内涵对当今的民族团结工作者具有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注重民族团结教育、建立健全民族团结的法律保障制度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制造业发展与职教改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全球市场已经很少有什么产品不标识:"MADEIN CHINA"了.从小产品玩具和打火机到大产品万吨远洋巨轮和卫星及运载工具.日本<产经新闻>、美国<商业周刊>等媒体皆称:在制造业方面,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的工厂.那么我国制造业究竟获得怎么样的发展?它与发达国  相似文献   

20.
“老板”取代“导师”:学术的困境与突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在校研究生的"口语词汇"中,有一个炙手可热的流行语——"老板"。在校园语境中,它正在取代"导师"一词成为研究生对其导师的"昵称"。我注意到,随着导师们对这个称呼的不置可否、默许乃至认同,"老板"已经由一个"地下运动"性质的词,登上"大雅之堂",进化成"明媒正娶"的日常话语,拥有了公开和合法的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