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8 毫秒
1.
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改革必然会遭遇传统"官本位"行政文化、行政化管理体制、内部行政化管理惯性和既得利益集团等阻力,但其也具有公共治理时代转型、教育管理体制去行政化战略和师生去行政化变革要求等基本动力支持。当前,由于阻力要大于动力,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只能采取以强制性变迁为主诱致性为辅的制度变迁模式,可行路径是通过重塑大学精神,改革行政化管理模式,改革内部权力配置机制,健全民主管理机制和完善高等教育法律制度等措施逐步推进去行政化改革。  相似文献   

2.
行政化为我国公立高校治理的基本特征。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主要表现为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主导化,学术权力边缘化与师生权力形式化,由政策治理向法治的跨越是我国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推进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去行政化向法治化推进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为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我国应针对公立高校内部治理结构行政化的表现及法律障碍而采取相应的法律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高校的"行政化"和"去行政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高校"行政化"是指高校作为学术性组织的特性被忽视.用行政的手段和思维管理高校.高校"行政化"可概括为外部"行政化"和内部"行政化"两个方面.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是按高等教育的规律办学.去行政化的具体途径包括转变政府管理教育的职能和方式以理顺政府与高校的关系,高校要建立符合教育规律和学术规律的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4.
明确"去行政化"的目标,能为进一步推进高校内部治理去行政化改革提供持续的动力。发展学术,培养人才,既是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灵魂,也是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方向。高校内部治理"去行政化"的核心目标必定指向"学者""学生""学术"这"三个中心"的诗意融合。为此,高校必须通过改变行政主体中心化、学术权力边缘化、学术目标碎片化等路径来努力接近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5.
高校内部行政化是指高校内部的行政权力在各种权力中居主导和支配地位。本文从制度主义的基本逻辑对我国高校内部"去行政化"问题进行分析,揭示高校内部行政化的问题所在,通过澄清当代大学制度的本质和精神内涵,为推进高等教育法治建设,完善大学制度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推进高校二级学院以专业职级取代行政职级,突显二级学院作为教学科研组织的专业性质,是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重要探索。倡导高校以二级学院为主体,推进高校去行政化改革,需要以大学章程建设为统领,发挥学术权力的作用,推进"院为实体"的改革,完善二级学院内部治理制度,健全二级学院用好办学自主权的监督和管理机制,完善职员晋级的纵、横向通道,破除高等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  相似文献   

7.
高校“行政化”涉及高校与政府组织的关系、高校内部学术权力与行政权力角逐等内外两个层面.高校行政化的背景是高等教育系统被视为一个政治系统,高等教育机构作为官僚机构,内部组织层次科层化.高校“去行政化”不是简单地取消行政级别,而是要平衡高校内部的权力,各司其职,尽可能地引导高校从政府的下属组织解放出来,建立符合大学理念的高校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高校法人治理结构的确立是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的必然产物。完善高校法人治理结构应从优化内外环境着手,切实推进高校去行政化进程,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最大限度地协调好各权力主体的关系,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加强自主管理和民主决策。一、主要问题目前我国高校法人治理结构主要存在七个方面的问题:①高等教育所面临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5,(9):73-78
《教育纲要(2010-2020年)》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均提出取消高校的行政化管理模式。通过对高校外部与内部由动力与阻力构成的力场的综合分析,有助于尽早地、顺利地将改革付诸实施。为打破高校当前的体制僵持和应对复杂多样的强大阻力,需要重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的四类动力系统:强制变迁型压力、权益驱动型动力、精神驱动型动力、危机驱动型压力。强调要以权力结构调整为核心重构高校去行政化改革动力系统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10.
"去行政化"作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必须实现其在高校内部政治权力、行政权力、学术权力的合理界定。通过规范行政权力,提升学术权力。本文从我国高校"行政化"和"去行政化"的内涵出发,指出我国高校行政化的弊端,分析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本质,最后提出了我国高校"去行政化"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是当前高等教育的改革重点。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既是保障大学办学自主权的需要,也是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需要,必须以战略性架构来推动。近期的工作重点是构建新型学者共同体实现模式、界定"党委领导、校长负责"的分工机制、剥离非学术型行政岗位负责人的职称头衔、改革大学校长的遴选制度等,以此推进高校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2.
经过多年的计划体制的管理,我国高校仿佛成为了"一级政府"。除了给学校赋予一定的行政级别外,事实上把行政管理的一套移植到高校的内部管理中,形成与行政部门对口的管理机构,从而形成高校内部管理的"行政化"。造成高校中行政权力泛化和强化,而学术权力相对弱化。然而,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旧的内部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对高校"去行政化"和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的变革已迫在眉睫。本文将以去行政化为切入点,对我国高等教育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路径选择作详细论述。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我国共召开了四次全国教育工作大会。通过考察这四次会议前后颁布的教育政策文本,并结合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性质、内容、外部治理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四个主题,可以看出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政策演进的四个趋势:一是逐渐强化高校自主办学的权利意识,二是推进重心逐渐从“扩大’’转向“落实”,三是逐渐提升高校外部治理结构中专业组织的地位,四是逐步平衡高校内部行政权力和学术权力。  相似文献   

14.
学院制是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更是巨型大学普遍实行的一种内部管理制度。实行学院制有利于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有利于管理效率和办学效益的提高。从巨型大学学院制改革的动因入手,阐述了巨型大学对学院制改革的强烈需求,并对权力配置和学院的组织与管理进行深层透视,提出了行政权力与学术权力适当分离,建立双重组织模式;权力重心和管理中心适当下移,建立学院治理结构的巨型大学学院制改革取向。  相似文献   

15.
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对现代大学重新进行制度变迁与制度设计的再造,更是高等教育领域内的重建运动和制度选择.现代大学制度法治精神的重塑,应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依法调整高校与政府、社会的关系以及完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高校与政府关系的良性运行,依赖于"有限政府"的"依法行政",政府对大学管理权限应集中在行政规划、行政监督、行政指导、经费分配等方面,其他事项则是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范畴.而高校与社会的关系,则表现为公共教育权与社会教育权的博弈与平衡,通过"协调与张力模式"的整合,使二者的关系从索取走向支持、从非均衡走向均衡、从冲突走向融合,从而实现高校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高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完善,应彰显高校的学术逻辑,建构学术权力本位的高校内部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6.
1999年以来的十年是我国高等教育发生深刻变革的时期,在国家宏观经济、政治体制改革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影响下,很多大学通过积极推进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促进了学校整体建设与发展。本文以我国一所较为典型的地方综合性大学为例,探讨其在1999年-2009年时期行政管理结构变迁的基本动因、轨迹及特征,着重分析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引发大学行政管理结构变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现代大学提供公共教育、传承公共知识,已经从私人场所转变成为一个公共机构。大学行政部门公共性弱化,科层管理异化为行政力量的过于强势,其本质是大学管理公共性的缺失。大学管理公共性的缺失可以引起大学公共性基于现实问题和公共性的要求,我国现代大学治理的核心是要提升大学管理公共性。具体而言,就是要在公共利益、民主管理、多方参与的治理理念指导下,从政府管理和大学内部治理两个层面提供更好的高等教育基本公共服务。政府提供高等教育基本公共服务的模式包括培育专业教育中介机构、完善国家教育基本标准、发挥数据和信息服务作用、进行教育问责等;大学提供更好的基本公共服务则要从校长职业顶层设计起步,加强"校长"岗位的制度设计,包括明确任职要求、公开遴选程序、规范职责、制定任期和薪酬体系、形成制衡机制、设立校长卸任机制等。  相似文献   

18.
在大学“去行政化”的讨论中,基于权力角度的分析遭遇到政府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的理论与实践困境,并忽视了“社会”在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作用。事实上,高校办学自主权的落实与扩大应当立足于政府与大学问互利的交换关系,而非对立的权力关系。借鉴公共选择理论关于公共领域的交换的思想,构建政府与大学问三类交换关系模型,由此表明我国大学“去行政化”的实质,在于整个高等教育体制由政府单方垄断走向政府、大学、社会共同参与的平等竞争格局的结构性变革。市场组织、社会组织与自然人等行动者对高等教育管理领域的参与,是政府与大学间权力结构与交换关系变革的重要推动力,政府则是这一变革过程的主导者与竞争格局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19.
高等教育外部治理萌发于中世纪,伴随着民族国家的兴起得以强化,并逐渐成为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一种显性因素。从未来发展和演化趋势来看,高等教育外部治理仍处在不断发展、变革、调试和演化之中,但基本范畴归根结底是由一系列要素勾连形成的一整套治理架构,这些要素包括价值与行动、制度与机制等多重维度。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外部治理现代化依然面临诸多现实困境,如何在博弈中寻求管理和自治的平衡,形成大学、政府、市场的有效联结,仍是未来高等教育外部治理领域的重要议题。  相似文献   

20.
论高等教育发展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理理论为政府公共事务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理论视角,从管制走向治理是高等教育管理改革的重要趋势。市场型治理、参与型治理、解制型治理和弹性化治理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四种治理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